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从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A.医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B.民族国家观念发展
C.民众卫生意识增强D.启蒙运动影响有限
2 . 1549年,法国人文主义团体——“七星诗社”形成,入社的诗人们抵制拉丁语以及用拉丁语创造的各种作品,断言法语也可以像拉丁语一样,表达任何学术知识和人类的思想。“七星诗社”的形成对法国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A.削弱了国内的封建教俗势力B.否定了罗马教皇的统治地位
C.促进了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3 . 1648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条约规定,“哈布斯堡皇室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合法地位,同时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在帝国内地位平等”“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为独立国家”。这些规定的出台,对欧洲近代政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B.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
C.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D.根除了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
2022-01-09更新 | 333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该规定
A.促进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B.承认了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C.说明欧洲均势体系的形成D.标志着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5 . 下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的国际性文献。这些文献
A.为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和繁荣
B.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C.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D.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不断努力
6 . 英法百年战争期间(1337~1453年),英国统治阶层和民众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使用的语言,法语成为“敌人”和“他者”的语言并在使用上受到抑制,英语作为维持统治阶层和民众内部认同的纽带日益受到重视和广泛使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B.重商主义的发展需要
C.宗教神权遭到了挑战D.封建专制制度的解体
7 . 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这反映出
A.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B.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C.民族认同观念的强化D.欧洲语言的书面化
8 . 1792年4月,法国在对英的宣战书中宣称:“各国人民有处理其内政之自由,不许他国干涉。”法国第一次提出了“不干涉”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
A.客观上推动国际法的发展进程B.杜绝了外国对法国革命的干涉
C.体现了法国尊重他国内政自由D.得到了西欧各国的欢迎和支持
9 . 法国大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拿破仑将自己的印记烙在整个欧洲大陆上。但在一系列解放战争胜利之后,战胜国竭力争取恢复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的封建秩序。在1814年到1815年举行的维也纳会议上,欧洲列强按照势力均衡的原则,将欧洲大陆重新划分为诸侯国和专制君主制国家,通过谈判重新确定了各国领土范围。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维也纳体系
A.使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毁于一旦B.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C.使英国确立殖民霸主地位D.主张极力惩罚法国
10 . 一般认为最早互派常驻外交使节的是十五世纪意大利各城市国家。到十七世纪后半期,欧洲各国已相当普遍地互派常驻外交使节。常驻外交使节制度的建立(  )
A.有利于稳定国家间关系B.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C.说明欧洲均势体制形成D.消除了国家间的争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