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唐太宗统治时期,对周边各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东突厥在隋末唐初多次南下进攻。贞观初年,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唐太宗对东突厥的降众,在不改变原有部落组织、风俗习惯的情况下,委派突厥贵族管辖。对一些入朝的突厥首领,唐朝给予官职。640年,唐太宗派兵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

——改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法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让少数民族真正当家作主,使自治机关真正行使自治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自治地方的积极性。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都很关心《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希望内蒙古自治区在这方面能有所建树。要把《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精神与本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并认真贯彻实施。

——摘自习仲勋《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作用。
2022-01-11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在戴高乐看来,法国若要在世界上重振雄风、再现辉煌,就必须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并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法国对现存秩序提出挑战,试图冲破两极格局,跨越对立联盟谋求大国地位。……与此同时,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苏联阵营中的中国与法国有着相同的处境,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日益提高,反苏情绪严重。1964年1月27日,法国冲破西方世界对新中国的封锁,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伊始,世界局势处于动荡之中。密朗特总统认为,冷战结束曾经被视为借中国抗衡美苏,保留提高法国大国地位的政治战略目标不复存在。相反,西方价值观在东欧、前苏联地区的得势使法国一部分相信西方价值观应主宰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法国对华进行制裁,中止了法中政治对话和高层往来,冻结了两国军事方面的合作,纵容反对中国的活动。1995年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2002年连选连任。希拉克在任期间曾四度访华,是与中国保持最密切接触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之一。他致力于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要体现在“共同责任精神”,宗旨是“和平与进步”。中法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志成、袁婷《法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演进:从戴高乐到萨科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后中法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法关系变化的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中国封建王朝的强盛和繁荣,科技文化的先进对世界各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对外活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汉武帝时期,通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叩开了通往西部世界的大门,汉朝的势力向西大大拓展。陆路上,从长安出发,越过葱岭,可到达中亚、西亚。海路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当罗马帝国臻于鼎盛之时,汉王朝也极力主动地想要打通与罗马帝国的联系,甘英出使大秦,虽未完成使命,但加深了东汉对罗马的了解。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等

材料二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它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时期外交战略内容
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结盟外交”与苏联结盟而反对美国;与第三世界结盟反对美苏。
20世纪8090年代“不结盟外交”不结盟、不孤立、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
21世纪以来“共同发展”外交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

——摘编自甘儒新刘益梅《论建国以来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发展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时期对外交往呈现的特点。汉武帝时期通过一系列努力,叩开了通往西部世界的大门,请列举史实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的外交战略与时俱进”这一观点。(要求: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11-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仅江南一省的赋税就占了全国的三成,科举考试录取更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之说。清政府专门设立了两江总督并增派淮阳总督、安徽巡抚等官员进行协同管理。顺治帝后期,江南省被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如下图(图1、图2)。



省界-----府(州)界
图1顺治初期的江南省

一省界-----·府(州)界
图2乾隆年间的江苏省、安徽省

材料二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做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州、县等)的自治机关,除了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享有一定的立法、财政等权力,以及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照顾各民族的需要。同时,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民族识别和消除民族歧视等工作。这也为世界各国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借鉴。

——摘编自李正华、张金才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政府对江南省的拆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2022-12-06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国家一统之盛,超迈前古”。满洲八旗作为“国之根本”,由皇帝直接统辖,享受政治经济特权。外藩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藩部”地区保留了原有的扎萨克制、伯克制和政教合一制,同时国家也通过盟旗制度和设置驻防大臣等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控。国家对内藩蒙古实现了直接管控,在西南地区实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中央设立理藩院专司“藩部”事务,其制定的《理藩院则例》《回疆则例》等开创了民族立法的先河。对于大小和卓等叛乱,清政府坚决打击;对于勤政爱民、守土固疆的王公,则授予高官厚禄。

——摘编自《大清会典》《清史稿》

材料二   民族自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主要内容之一,至于如何实现自治则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式。在苏联,列宁主张“民族自决”并领导建立了苏维埃联邦。在中国,中共二大提出在蒙古、西藏、回疆成立“民主自治邦”。1927年中共中央提出:“必须宣言承认内蒙古民族有自决的条件”,并将自决权理解为分立权。1931年共产国际进一步指示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自决。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对国内各民族…在自愿原则下互相团结,建立统一的政府。”1947年中共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机构一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提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摘编自彭谦等《流变与演化: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百年俱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民族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原因。
2022-05-05更新 | 28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二)历史试题
6 . 本着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则,毛泽东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其中符合“一边倒”外交的是
A.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B.旗帜鲜明地坚定维护社会主义阵营
C.团结广大的亚非国家反对殖民主义D.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和特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观念"古已有之,但是欧洲观念具有政治内涵,却是进入近代以后的事。14世纪的几次大旱灾、1348年的大瘟疫和百年战争给欧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主权国家的形成所导致的地区间冲突使欧洲人民饱尝战争之苦。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伊拉斯谟的《基督教理》和莫尔爵士的《乌托邦》,这三部作品标志着以"统一"为特征的近代"欧洲观念"的最早形成。如何缔造一个享有永久和平的欧洲成为18世纪欧洲政治思维的重点。卢梭主张欧洲各国将主权转让给一个联盟,这个联盟并将"保证主权国家免遭不负责任的和不正义的权力觊觎者及臣民反叛的颠覆"。康德的联邦主义方案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出发,将永久和平推向一个世界主义历史发展观的高度,使永久和平的理论范围更加广泛,推理更加缜密。

——摘编自吴素敏《近代"欧洲观念"——欧洲一体化运动的理念先导》

材料二   1939213日,顾颉刚发表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掀起"中华民族"性质的大讨论,参与其中的著名学者不下十余人。顾颉刚认为,"民族"是"在一个政府之下营共同生活的人",而中华民族实则就是中华民国的全体国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巩固中华民族理论构建成果的同时,形成"民族平等"的政治话语。但至20世纪80年代,"民族问题"再次成为国家治理的客观问题。曾经参与1939年论辩的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学者们一致认为,该理论"将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把汉族的研究与少数民族的研究结合起来,对中华民族构成的全局和中国的民族问题作了高层次的宏观的新概括"。

——摘编自刘永刚《""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辩与中华民族理论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观念"的思想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观念"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议题出现的意义,并简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提出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四年(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奏请改土归流,胤祯即委派鄂尔泰为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总督,办理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事宜。自此,清廷即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等地大力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按照内地的府、州、县行政制度,委派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统治。军事上解除了土司的土兵,清廷另派军队到土司原来的管辖区进行驻扎。经济上由中央政府统一丈量土地,然后制定统一的税收标准。

在实施改土归流的过程中,使用了武力进剿的手段。清廷在云南、贵州、四川裁去土司的"土官"称号,取消其权力的同时,继续授予"土舍""土弁"等名目,以此作为封建基层统治的工具以及中央委派来的流官的助手。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帮助少数民族人民发展,是民主革命时期我党一贯坚持的政策。在经济上,大力帮助各族人民发展农业、牧业、手工业和工矿业生产,减轻各种负担,优先给予货款,并在粮食、种子、食盐、布匹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帮助解决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困难。在文化教育方面,设立各种形式的民族学校,开办各种训练班,出版各种民族文字的书籍报刊,派汉族教师、医生、科技工作者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工作等。

———卢印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改土归流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及其实践的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政策的认识。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