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世界上各大古文明和各地区的传统民居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点。如表中对应关系有误的是(     
文明或地区建筑材料建筑风格
A.两河流域黏土、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墙壁贴着墙壁;有前庭、前室、主室
B.古埃及泥和木材、椰子叶中庭是民居的核心,复合式公寓
C.古代中国木、砖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D.北美大平原野牛皮、木头圆锥形的帐篷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范旭东是民国时期的“化工大王”。他认为:“做首领的人,不着重运用头脑,促进全局,而运用手脚,料理日常公事,效能必不会提高。”他在天津永利碱厂中注重财务管理和建立分科层制度,并实行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提高了企业效益。据此可知,范旭东(     
A.推动了工厂制度在中国的确立B.是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代表人物
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主要出发点D.借鉴了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
3 .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平等交往的历史,对建设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海外贸易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较之前代,宋代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当时的贸易范围已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不但进出口的商品种类增加,而且贸易额也有所扩大,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价值高达数十万贯。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江海求利,以资国用”。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明朝洪武三年(1370)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商船出海贸易,海上丝绸之路一度中断。郑和下西洋以后,海禁屡开屡禁。总的来看,明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越来越保守。不过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形成一些新的航路,如通过马尼拉至拉丁美洲的航线便是这个时期由西班牙开辟的。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空前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对外方面,明清政府的政策和同时期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
2024-04-0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呈现了1882年和1907年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情况。此变化反映了德国(     


1882年

1907年

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42%

35%

工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39%

42%

服务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19%

23%

A.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B.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
C.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缓慢D.城市人口总量已超过农村
2024-03-1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据图推知当时中国城市(     

A.功能以政治、军事为主B.主要体现统治性与秩序性
C.交通依赖的是自然条件D.文化中西交融,多元并举
6 . 1884年,汉口人胡义兴、刘朝海推木轮车来河南舞阳县城贩卖德国颜料,为洋货输入舞阳之始;1906年天主教传入,于县城东大街设天主堂一处;1914舞阳黑色白色棉布参展万国商品博览会,为该县商品首次出展。这能(     
A.说明列强侵略势力开始侵入内地B.说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表明当地缺乏文化侵略的警惕性D.体现国民经济半殖民地性质的加深
2024-02-2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据《周礼》记载,周朝的市场管理设置司市、胥师、贾师、司虣、质人等官员。司市是市场管理的最高长官,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这表明当时(     
A.工商食官政策逐步被取消B.城市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C.官府对市场规律有所认识D.市场管理制度相对完善
2024-02-2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不是因为它集聚了多少财富和人口,而是因为它的文明和文化创造。但即使在雅典城,仍存在着美中不足乃至重要缺陷——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这种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宋代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宋代江南城市引领中国古代城市按照更符合城市自然规律的方式发展演化,展示了经济与文化“两全其美”的盛况。

——摘编自刘士林《城市史视野下的宋代江南城市与文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依靠强大的政权力量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会控制体系。新中国初期的城市社会组织体系的重构应该说是成功的,是从当时实际出发的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一种较为成功的选择,它有效地实现了部分的全面整合,在较短时间内构建了新政权的社会基础。在强大的基层组织体系的保障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将一个个动乱分裂的城市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城市。

——摘编自高中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改革开放给城市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逐渐走上了健康的轨道。新兴的小城镇在经济发达的广东、江浙地区,由乡镇企业带动的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使深圳、珠海等原来偏僻的小渔村和小县城迅速崛起并发展为大都市。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关于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的建议。1994年,中国的“民工大潮”汹涌澎湃,大批农民工加入到城市的建设中。2001年正式启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了中国西部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摘编自李军、狄江华《新中国城市发展历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所体现的城市功能,并分析宋代江南城市能够实现“经济与文化‘两全其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重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时代背景。
9 . 鸦片战争后,西医手术逐渐在中国出现并传播,但被认为是折损人体的妖术;19世纪晚期后,伴随着手术实践与知识译介的进展,西医在大城市中逐步被认可。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国近代科学不断发展B.国人医疗观念的进步
C.中西医的结合成为趋势D.西医成为时代的主流
10 .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全国各地农村涌出了大批赤脚医生。他们来自医学世家者或是高中毕业生且略懂医术病理者。经县一级的卫生学校进行短期培训,结业后回到乡村,即成为赤脚医生。由此可见赤脚医生的出现(     
A.促进深入村镇的医疗网的形成B.标志着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C.得益于全国性政治运动的开展D.解决了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