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钟表旅行记机械钟表最早出现于12世纪的意大利,主要服务于天主教国家和地区宗教活动仪式的开展。随着宗教文化的交流,钟表旅行到法国和瑞士等地。新大陆的发现和耶稣教会登陆东方,引发了钟表向美洲和亚洲的旅行。16世纪中期,钟表成为打开东方古老国家大门的钥匙。从钟表完成全世界旅行的那天开始,标准的、统一的世界时间就被构建了。

——摘编自刘小芳《从计时器到奢侈品》

材料二   钟表帝国瑞士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钟表帝国”,这与宗教改革有着密切的关联。宗教改革中的一些法令为钟表业的发展排除了劲敌首饰业,并将那些从事首饰业的工匠转化为钟表业的潜在技术人员。同时宗教改革发生后,受到宗教迫害的法国宗教难民等,又为瑞士钟表业的兴起提供了技术、资金、人才以及销售网络等资源,也使得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思想层面上促进了钟表工业的发展。在上层建筑领域,改革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钟表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同时缔造了一个钟表之城日内瓦,又对瑞士近代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宗教改革糅合了人才与科教研事业,推动瑞士钟表帝国的崛起,对瑞士近代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马丁《欧洲宗教改革与瑞士钟表业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钟表旅行”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与瑞士钟表业发展的关系,并说明瑞士钟表业发展的影响。
2023-05-17更新 | 42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B.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C.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
3 . 下图为1949—2018年中国与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数据图。这直接反映了(     

A.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完善B.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城市经济以服务行业和手工业为主,商业贸易对城市发展的贡献相对小一些。这与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有关,更与政府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中国大部分城市的职能是以政治军事为主,即使宋代以后,专门经济型城市虽有所发展,但在城市数量中仍占较小比例。中国传统城市没有特定的“圣地”,没有教堂或广场。中国古代城市形成了从诗社、画社、酒肆、茶楼到瓦肆、勾栏等一系列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文化生活需求的场所。

——摘编自李纯《中国古代城市制度变迁与城市文化生活的发展》

材料二   欧洲中古时代晚期,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资金的需求和长期的耽搁、等待,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这两个新兴的经济制度,毋庸置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新理论的机缘。

——摘编自许律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晚期西方城市发展的表现并说明其影响。
5 . 1965年10月24日,河北省易县武阳台大队社员在村西耕地时发现铁剑、铁戟各一件,刀币数枚,于是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出土大量铁器,其中铁农具有犁、铧、铲、镰等,且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据此可知当时(     
A.铁农具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B.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C.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D.河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
2022-08-10更新 | 2361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南省泸溪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出土文献不断被发掘与保护。据统计,其出土或收藏次数有35次之多。这些出土文献以“医方”“医经”为主,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推拿学、方剂学、药学、养生学以及临床各科的治疗等。如“云梦睡虎地秦简”,已经记有传染病的预防制度,其中提到的“疠迁所”,开创了我国乃至世界传染病隔离的先河。中医出土文献的不断被发现,让我们看到了与传世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同时代或者更早的医学典籍,也向世人证明我们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不是一发而就的,而是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的。

——摘编自熊益亮《从先秦两汉中医出土文献谈文化自信》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发展大事件

年份事件
1986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3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
2015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分离了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7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20032019SARS时期、新冠肺炎突发时期再显中医药神威。
2019国内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5809个,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朱建平《中国医药与改革开放40年》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两汉时期中医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医药在新中国焕发新生机的原因。
2022-05-3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永顺县高平金海高级中学等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周有光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中提到,贸易交往中商人需要利用简单、高效率的文字(字母文字)记账。这种文字是否受到上层社会的尊重,他们无暇考虑。这说明字母文字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商人有超强时间观念B.上层社会的大力推广
C.贸易发展的迫切要求D.知识分子的伟大创造
8 . 14世纪胡椒作为奢侈品受到贵族青睐,但16世纪价格下降后,走上更多寻常人家的餐桌。贵族将目光投向原产于美洲的蔗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这说明
A.物种交流影响饮食结构B.价格革命引发阶级变动
C.传统经济关系濒于瓦解D.封建贵族经济地位下降
9 . 为了促进现代中国乡村振兴,国家正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虽然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在促进农业实现高效灌溉,在土壤水情监测、智能化水肥管理、作物的信号采集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A.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B.人工智能提高了农业发展水平
C.人工智能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D.科技进步提高了国家综合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秦统一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直达九原的直道,又有出秦岭通四川的栈道,这些道路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秦朝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改善国内交通B.维护君主专制
C.加强中央集权D.巩固秦朝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