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针对俄乌局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4月5日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做出急迫表态:在粮食方面,我们敦促所有国家保持市场开放,抵制不合理和不必要的出口限制,并向处在饥饿和饥荒风险中的国家提供储备。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欧洲国家没有能力保障本国粮食安全
B.地区冲突是引发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
C.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取决于市场的开放
D.国际组织致力于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1832年、1867年、1885年的议会改革,工业集团在议会中获得了更为强势的地位,他们在议会中大力鼓吹自由贸易,政府也在顺应这一趋势的发展。18731894年,英国小麦种植面积从147万公顷下降到57.5万公顷。19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进口的小麦占国内消费量的50%以上,而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则进一步上升到64%,到了1910年,这一比例已上升到79.66%。一战中英国采取措施鼓励本国农业发展,并取得一定效果,但一战后,随着对外交通的恢复和20世纪20年代农业长期危机的出现,英国政府改进农业的努力化为泡影。二战及战后初期,英国粮食短缺甚至引起粮荒。时至今日,振兴英国农业仍然是历届英国政府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

——摘编自任艳、常伟《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农业的兴衰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粮食问题的出现与英国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层面解决粮食问题的认识。
3 . “十三五”期间,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2019年中国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满足了占全球20%人口的粮食需求。据此可知,“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有
①政府重视粮食安全②农村土地所有权变革③农业科技投入增加④农民消费观念的改变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4 . 据下表可知,现代中国
A.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B.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提高
C.粮食供给渠道更加多元D.粮食生产实现了自给自足
5 . 据统计,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总产量仍高达66949万吨,成功实现“十七年连丰”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超出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这说明我国
A.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自动化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成效显著
C.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根本解决D.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6 . 鲟鱼是一种对水质比较敏感的鱼类,对生存环境要求比较严格。19世纪之前,莱茵河下游曾盛产鲟鱼,以鲟鱼卵制造鱼子酱也是当时该地的一大特产。从19世纪末开始,沿线各国政府开始颁布法令限制捕捞鲟鱼,1920年,各国政府完全禁止了捕捞鲟鱼,但这也未能阻止鲟鱼自1942年起绝迹于莱茵河流域。莱茵河鲟鱼捕捞业的衰落
A.是政府生态观念淡漠的结果B.根源于该流域渔民过度捕捞
C.折射出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D.反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失败
7 . 2009年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中提到,目前遭受饥饿和贫困的人数超过10亿;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不足;2008年又发生了世界金融危机;一些国家把粮食作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再加上近年来气候的变化,这些因素导致的最重要结果是
A.现代农业发展B.食品生产现代化
C.粮食安全问题异常严峻D.粮食储备技术进步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食品问题爆发期(食品黑暗期)是指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引发社会特别是新闻舆论的极大关注,社会民众广泛性缺乏食品安全感的特定历史时期。食品问题爆发期的出现和存续,依据不同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先后、快慢而不同。……所持续的时间大致在50-70年。英国的食品黑暗期为1820-1890年,前后历经70年;而美国的食品黑暗期,如果以1850年纽约“泔水奶”为起算点的话,至1906年首部食品安全法案颁布,历经50余年,若以1938年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为终点的话,则前后经历了近90年。

——摘编自孙文《食品安全问题的历史分析及现实意义》

材料二   目前在日本,食品安全管理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与食品有关的法律多达13个。自1995年以来,日本政府先后对《食品卫生法》进行了10多次修改。2003年,日本对《食品卫生法》等法律从立法宗旨到实施内容都做了较大的调整。修改后的《食品卫生法》将立法宗旨从“确保公众卫生”向“保护国民健康”转变,即:将以往“社会防护”的概念向以个人为关注点的“国民健康保护”的方向转变。该法除明确政府部门责任义务外,还重点规定了食品业者的责任,将保证食品原料安全、实施自主检查、建立食品生产记录等义务化。

——摘自杨蕾《揭秘日本的食品安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食品问题爆发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特点。
9 . 中外粮食安全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备战备荒,于193310月,制定了“兴办仓储计划”,将仓储分为国立储备仓、省立储备仓和县仓、区仓。同时,明确划分国家、省级、地方不同粮食储备主体的责任。1935年,实业部制定了《农仓业法》及其实施细则,大力推动新型农仓的建设,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当时的农民银行、中国银行等均在各地设立了仓库。《农仓业法》规定:“除堆藏及保管农产品外,可以兼营受寄物调制改装及包装,或介绍借款业务,并规定农仓于收受寄托物后,应发给仓单。”但由于政府财力匮乏,导致仓储设施简陋,储粮损失较大,加之可收购粮源有限,使得粮仓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功能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摘编自金梅等《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节选)

时间事件目的
1947马歇尔计划向西欧、日本等国家运送粮食等农产品,促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巩固美国的政治领导地位
1951实行共同安全法用粮食等农产品配合军事“援助”,作为实行侵略政策的工具
1954国会通过第480号公法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粮食援助,力图使其在粮食上依赖美国,在国内外政策上受美国控制,并把它们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内
1974通过“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以削减粮食等供应相威胁,要求苏联在中东问题上让步
1980卡特总统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制裁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行为

——据魏崇寿《关于美苏粮食贸易问题》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特点以及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政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辽宁省地处东北南部,粮食资源丰富,为东北粮油出入的重要门户。旧中国,辽宁省境内的粮食仓储设施先后有常平仓、旗仓、义仓等。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但每年仍需从外省调入粮食以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各级粮食部门非常重视粮油仓储设施的建设,不断增加粮油保管能力,完善科学管理水平。1964年,国家粮食部在沈阳市第一粮库设粮食储藏研究室,并培养粮食科技人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省粮食局拨专款3000万元用于增设粮库并加强对粮食仓储的管理。辽宁省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30多年间,随着粮食加工、粮食仓储、粮食运输和粮食科研的相应发展,全省粮油市场将更加繁荣兴盛。

——摘编自《辽宁省志·粮食志》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粮食仓储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宁加强粮食储备管理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