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提倡科学种田、大力兴修水利的同时,积极组织科研力量培育和推广良种。如1959年,黄耀祥培育出俗称“广场矮”的高产矮秆水稻品种;20世纪60年代,一批成熟期不同的水稻良种得到推广种植。这些做法旨在(     
A.加快推进土地改革B.抵御外来物种入侵
C.缓解人口增长压力D.捍卫国家粮食安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袁隆平心系祖国和人民,大学毕业后,毅然来到了当时极度偏远的湖南安江农校从事农科专业教学工作,并在此与杂交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1968年,袁隆平从14万株稻穗中发现6棵水稻雄性不育株并将其培育成700多株,但是,试验田却被人为恶意破坏,袁隆平毫不气馁,继续潜心研究。袁隆平从选种、育种到三系配套成功,历时十年之久,配套成功之后,并未就此停止科研探索的步伐,而是更加潜心钻研,希望用“一粒好种子”拯救“一个世界”。袁隆平及其团队将他们发现的“野败”

材料二   毫无保留地分发给全国三十多个科研单位,加快了杂交水稻育种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研究目标得以很快地实现。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20世纪80年代以来,袁隆平及其团队为八十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已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基本实现了他要让“全世界人民吃饱饭”的伟大梦想和大爱精神。

——摘编自祁淑英《袁隆平传》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中所彰显的精神。
2024-02-2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1945年,美国一家公司联合农业部组织“明日之鸡”全美竞赛,试图选出生长快、体型大的肉鸡品种。科尼什鸡与新罕布夏红鸡的杂交鸡获得1948年全美决赛冠军,白洛克鸡屈居第二;竞赛奠定了肉鸡育种的基础,也成为白羽肉鸡(科尼什鸡和白洛克鸡的杂交后代)称霸世界的开始。“明日之鸡”竞赛主要反映了(     
A.民众主食的变迁B.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C.物种交流的加速D.政府重视食品安全
4 . 图1、图2可用于说明此时期美国的农业生产(     
A.率先开启了近代化进程B.严重缺乏劳动力
C.推动了农业劳动力转移D.技术领先于世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至今,著名农业科学家庄巧生(19162022)的团队育成的新品种累计推广约4亿亩。庄巧生以抗逆、丰产、抗条锈病为主要育种目标选育出多个良种,累计增产45亿公斤小麦;他在国内较早倡导和实践了三交和复合杂交育种方法;他最早研究中国小麦品种的面包烘烤品质,提出了一些对品质育种有指导价值的量化指标。他编著的《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为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小麦育种实践、技术成就和生产发展的进程留下了历史记载,并附录20世纪上半叶开创小麦改良工作时的简略情况;书中提出的一些概念为我国农业科学团队开展“973计划”相关研究项目提供了重要启发。庄巧生晚年十分关注国外引种工作,强调我国几乎每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都有国外品种血缘。他还表示,我们的科研与科普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需要追、赶、超、补(填空白)的工作还很多,要“只争朝夕”,所以要科学地、经济地、节约地分配使用人力、物力。

——摘编自李晨《“世纪麦翁”:耕耘华夏留麦香》


(1)根据材料,指出庄巧生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的主要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出贡献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庄巧生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学家的精神品质。
2024-01-2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当中国未开垦的土地要用完的时候,她的人口却开始加速增长起来。最大的推进是在1949年系统地采用现代的公共卫生措施以后,人口增长率从1949年以前数十年中每年不到1%一跃而为2%以上……劳动组织的改变并不是不重要,然而这种改变自身能产生多大效果,完全要看传统的技术中给提高生产率究竟留下多少余地。……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使用传统方法取得的粮食产量增长已经开始放慢,但是由于现代工业兴起而带来的对于粮食产量的需求,却开始加速增长……政府所采取的第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步骤是重新组织人民公社,以便减少管理和生产积极性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开始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法国每年进口500600万吨粮食……第二个重大转变是在现代资本投入上的大规模投资。在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农村电气化扩大了,现代农具、电动机、水泵和其他机械销售量增长了,最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化肥工业的发展。到1966年,化肥的进口量比1957年增加了1倍以上,国内生产也提高了78倍。

——摘编自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业措施转变对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7 . 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连年增加。为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1990年,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储备粮制度。从2000年开始,逐步建立起以中央储备为核心,地方储备为支柱,社会储备为基础,多层次、全社会的储备体系。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实施表明(     
A.政府科学应对国际政局变换B.国家粮食调控能力提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8 . 多年来,中国和印尼在杂交水稻种植、经济作物开发、农业技术交流等多个领域进行积极互动。中国某集团在印尼爪哇岛、巴厘岛、苏门答腊岛等主要岛屿都有固定的农艺师团队。这说明(     
A.农业合作成为外交的重要手段B.中国保障第三世界的粮食安全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世界主题D.中国为世界粮食生产提供支撑
10 . 近年来,日本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农户注重专业化生产,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化,如苹果农场着力发展苹果汁、苹果酱生产;韩国以京畿道为例,在政府农村创业支持下,大量农村居民引进设备,开展生产桔梗粉、桔梗饮料、桔梗糖稀等产品及生态旅游产业建设。据此可知,这些地区(       
A.食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B.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
C.着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D.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