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有关棉花的一系列历史考古发现。

发现一:考古学家在距令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发现二:“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

——摘编自希罗多德在印度旅行时的记述

发现三:下图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的棉布单、棉布方巾等汉晋时期的棉织品。据研究显示这些棉布很有可能来源于古印度地区。在新疆尉犁营盘汉晋墓地还出土了100克棉铃壳的籽棉。

材料二   全球棉花生产、消费中心的转移

注:图中代表棉花生产、消费中心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2012年,中国的工厂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纱锭和织机,消耗世界原棉产量的43%(亚洲占82.2%),而北美和西欧仅分别使用全球棉花产量的4.2%和0.7%。200多年后,全球棉花的大部分使用再次集中在1780年以前的棉花产业中心地带。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的三则考古发现对研究棉纺织业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球棉花生产、消费中心的空间变化,并做出合理分析。
2024-01-30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自原始社会开始采集和利用茶叶,但在唐之前,茶叶大抵采自野生茶树。随着饮茶之风渐广,茶叶消费量激增,靠采集野茶无法满足庞大的消费需求,于是,人工种植的茶园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了茶叶核心产区。从茶叶种植上看,除去岭南道韶州、容州、象州产茶外,几乎尽出自长江流域。唐建中年间,北方饮茶之风日盛,大量的茶叶需从长江流域运往北方,带来了由南至北的繁盛的茶叶转运贸易。位于大运河枢纽素有“扬一益二”的扬州,成为唐代茶叶南北运输中重要的集散地,大量茶叶通过运河运到洛阳、长安。同时周边少数民族开始依赖饮茶消解酒食,维持身体健康,刺激着唐王朝与周边国家民族的茶马贸易和茶马古道的开辟。

——摘编自刘礼堂、万美辰《唐代长江流域的茶叶种植与饮茶习俗》

材料二   对中国茶叶的依赖引起了英国人的警觉,他们认为英国急需寻找一个新的茶叶供给源,以结束中国对世界茶叶市场的垄断。这个地方很快被选定——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这里有合适的气候、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土地。1848年,罗伯特·福钧被英国东印度公司派往中国,深入内陆茶乡,盗取中国茶树品种与制茶工艺,使茶叶在印度得以大批量种植和生产。与此同时,工业革命的成果也被应用到茶叶的制作与运输中,尤其是大量制茶机器的出现,使此前从事制茶的小作坊纷纷转变为大工厂,到19世纪末,印度已经实现了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印度茶的产量迅速超过中国茶的进口量。印度茶不仅产量巨大,而且关税为零,这一切导致茶叶价格大幅下降,茶因此走入大众生活。

——摘编自韩红星、单依依《以茶为媒:明清中英贸易背景下茶的跨文化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大量种植茶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度引种茶叶带来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街上到处都是顾客,他们购买来自斯里兰卡的珍珠项链,佩戴着由非洲象牙雕刻而成的装饰品,使用添加了稳定剂(来自中国西藏和索马里)的香水、由波罗的海的琥珀制成的小瓶子,以及各式各样的沉香木家具。空气中弥漫着外国熏香的气味。附近的一家商店出售着价格昂贵、工艺精巧的产品。你来到朋友家做客,她会端给你一杯散发着独特香味的冷饮。这家人炫耀着他们新买的东西:一张由爪哇檀香木制成的精致桌子,上面摆放着一只雕工精湛的犀牛角。屋里的许多小摆设看上去都是进口的,彰显着你朋友的国际化品位。这座城市与遥远的地方有着许多联系,听起来像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但这就是公元1000年中国城市泉州的样子。

——摘编自(美)韩森《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开端》

有学者认为,公元1000年标志着全球化的开始。这是贸易路线在世界各地形成的时刻,货物、技术和人们得以离开家园,去到新的地方。随之而来的变化是如此深刻,以至于普通百姓也受到了影响。请评析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不能重复材料)
2023-11-19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考古发现证实,春秋战国时代,从东亚经过南亚至西亚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存在。先秦至隋代以前,中国多是与西亚、中亚地区往来;南朝后期与波斯来往增多;唐宋元时期则以阿拉伯地区为多。陶瓷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主角,因此这条路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

——摘编自王喜成《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及其重要作用》

材料二: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18701913,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2024-05-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建立的时代与我国唐代几乎处于同一时期。唐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佛教和道教的兴盛丰富了我国的中医药文化。阿拉伯帝国以开明的态度接受其他文化,其医学也迅速由蒙昧走向文明。随着两国商业往来加深,“香药珍宝,积载如山”的阿拉伯船只活跃于大唐的沿海城市。中国的炼丹术、本草学等内容也经留学生、商人等传入阿拉伯。唐朝与大食爆发怛逻斯之战,旅行家杜环成为战俘被纳入阿拉伯帝国的军队系统中,回国后他写下《经行记》,该书是较早记述伊斯兰国家药物及医术的书籍。中阿医学文化交流的成果,在人类发展历程中有特殊意义及重要地位,不仅惠益彼此,更为世界医学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王倩影《唐代中医学与阿拉伯医学的交流》

材料二   中药材一直是广州出口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清代广州中药材市场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最重要的中药材出口市场。据统计,17571842年,广州是全国唯一对欧美出口贸易的口岸,这一局面直至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签订才结束。到广州的对外贸易由粤海关管理,由洋货行行商经营与代缴关税,外商必须通过行商才能进行贸易。虽然广州口岸一直保持着和欧美国家间的中药材贸易,但如果将中药材贸易置于广州对欧美的总体出口贸易中比较,其贸易规模其实十分有限。为了供应广州口岸的出口贸易,全国各地质量上乘且各具特色的中药材通过各地药商与药帮的周转运输到了广州,极大地丰富了大众的消费选择。西方商人和传教士也将中医药知识带回欧洲,甚至还将中药材引入欧洲种植。

——摘编自张泽琳《清代广州对欧美中药材出口贸易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和阿拉伯医药学交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广州对欧美中药材出口贸易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商人组成商业公司,当时出现的“孔佩尔”和“毛恩”股份集团,阿尔贝蒂、佩鲁齐和关第奇等大银行和大公司是杰出的代表。当时商人群体中流行的格言是“尽量不要使你的钱成为死钱”“行动迅速是财富的母亲”。西欧商人为了国际贸易的便利,组织商业公会,建立国际市集和国际市场。文艺复兴中后期,西欧商人积极参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等重大历史事件,充当了西欧封建庄园体制的挑战者和掘墓人。

——摘编自陈华东《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商人》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倡导世界贸易自由化。在美国推动下,23个国家于194710月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的序言明确规定其宗旨是: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务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各缔约国应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等措施,以对上述目的做出贡献。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19万多件。这期间,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摘编自环球网《在20年节点,回顾中国加入 WTO历史性时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商人经营所产生的社会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二战后倡导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表现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的意义。
(4)综合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角色定位。
2024-05-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 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到唐朝时,我国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饮茶之风遍及全国。唐朝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诸、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追求。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朱雀门外……东西两教坊(掌宫中教习音乐的官署),余皆居民或茶坊。”

——摘编自张福新《茶文化》

材料二   下面为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情况统计表(单位:万担)。

——据陈慈玉《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中国茶叶销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4-05-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旧唐书》记载:“新罗、日本、东夷诸蕃,尤重其文,每遣使入朝,必重出金贝以购其文化。”除书籍外,亦购买其他物品。中日商人贸易则是以海船“交贸诸物”为主。唐朝近邻西方及西南方各国都派使者来朝贡,因此设立蕃坊以供其居住。《宋史》记载:“高丽、回鹘、黑水诸国,又各以风土所产与中国交易。”我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诸货外运各国,各国物资则从丝绸之路输入中国。

——摘编自夏秀瑞、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荷兰在国际政治上获得独立国家的地位,是依据1648年三十年战争的媾和条约(《威斯特伐利亚条约》)。荷兰在造船以及航海技术上积累了优越的实力。商人积极在里斯本收购胡椒,在欧洲转卖。他们出资设立东印度公司。17世纪初,享有特权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瓦解了葡萄牙的多数权益,又以武力赶走想参与亚洲贸易的英国商人。

——摘编自【日】谷公俊等《兴亡的世界史》

材料三

年份贸易总额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进口贸易总额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出口贸易总额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
1994236611.6%1156.111.2%121011.9%
20015096.52435.52661
20026207.728.6%2951.726.5%325630.3%
2007217659561.212204.6

——摘编自董腾《建国70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演变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唐朝、近代荷兰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荷兰对外贸易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94—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与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虽然以陆路交通为主,但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也发展迅速。唐朝政府鼓励海外商人来华贸易。海外商船到达广州后,就有管理港口的人来把船货搬进货栈,代为保管6个月直至本季风期最后一艘商船进港为止。他们从船货中抽取30%作为进口税,余下的交还物主。货物如为唐朝皇帝所购买,则按最高市价给价,且立刻开发现钱。对来华贸易的外商,如有犯法,在同国人之间(如阿拉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依本国法律论处;在异国人之间(如阿拉伯人与新罗人或阿拉伯人与中国人之间)则依中国法律论处。在广州阿拉伯商人高度集中的地方,唐朝政府也准许他们自治、按伊斯兰教的法律行事。

——摘编自李金明《唐代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

材料二   自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创设榷易署以来,政府第一年即收入三十万缗,不久更增加到五十万缗。绍兴末年,广州、泉州市舶司由“抽买”所得利益每年达二百万缗。王应麟《玉海》卷一百八十六云:“海舶岁入,象犀、珠宝、香药之类,皇祐中五十三万有余,治平中增十万,中兴岁入二百万。”

——摘编自何崇恩《宋代外贸小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政府对阿拉伯商人实行的政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发展对外贸易的共同影响。
2024-05-0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非商贸与文化交流

史料1   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出土的唐代至五代时期的中国陶瓷

史料2   殊奈,昆仑人也,在林邑南,去交趾海行三月余日。习俗、文字与婆罗门同。绝远,未尝朝中国。贞观二年(628)十月,使至朝贺。(根据殊奈属昆仑民族,并距越南北部交州三个多月海程推测,殊奈当在亚丁湾附近,是东非桑给人居住的国家)

——【唐】王溥《唐会要》卷98

(1)指出上述史料在唐代中非关系研究中的价值

中非交往在唐代始于贞观年间。天宝十年(751),唐朝人杜环到达过非洲。唐代的中非交通线主要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8世纪后,陆路渐趋衰落。瓷器和丝绸是唐代时期输入非洲的大宗物品。从7世纪开始,东非海岸商业性城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推动了中国商品进入非洲,香料、象牙则是非洲输往唐代中国的主要物品。

——摘编自景兆玺:《唐代中非关系论述》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唐代中非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中非交往发展的原因。
2024-04-2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