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7 道试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上海“半边缘”地区】

材料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在工业全球化时代形成了以工业化国家为“中心”,落后的农业国家为“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在中心和边缘的交往、运作中,介于两者之间生长出一种“半边缘”的社会经济形态……确立“半边缘”市场是列强实现“中心—边缘”世界体系的重要战略。为了建立和维护“半边缘”秩序,资本主义列强对上海这个“半边缘”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一方面健全“半边缘”秩序,另一方面有意无意地遏止“半边缘”向“中心”或“亚中心”发展。

——摘编自樊卫国《上海经济兴起之若干分析1870-1941》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半边缘”地区形成的原因,并指出资本主义列强对上海地区进行一系列“建设”的具体内容。
2024-04-0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内容、措施类非选择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西方工业化社会的形成,有力地改变了西方社会中传统的社会状况和生活结构,使有史以来的以农业为主要职业和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出现一个大的转变。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徙,祖祖辈辈从事于农业生产的农民,迅速的转向各种工商业工作,新兴的工业城市不断涌现。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到来,因此,城市化是近代工业化社会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摘编自郝宏桂《城市化与近代西方的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指出近代西方城乡发展出现的变迁。
2024-04-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6 变化、趋势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表为抗战时期的前后不同时期内国民政府设立的省会市及其人口数量情况统计表。此表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     

人口规模

抗战前设的省会市

抗战时期和抗战后设的省会市

100万一200万

广州、天津

50万一100万

杭州、沈阳

20万一50万

成都、长沙、济南、武昌

福州、开封、南昌、镇江、保定

10万一20万

昆明、吉林

安庆、西安、贵阳、兰州、西宁、张家口、太原

5万一10万

齐齐哈尔、归绥

银川、迪化、桂林

A.行政区划调整混乱B.城市化进程加速
C.边疆危机不断加深D.东西部差距缩小
2024-03-3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T8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下图反映了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A.城市居住环境逐渐恶化B.各国工业化进程加快
C.各国工业发展差距缩小D.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
2024-03-3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届高三3月测试历史试题
5 . 19世纪70年代,德国工业和服务性行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8%,农业为32%。1891年,城市人口比重已高于农村人口的比重,20世纪初,德国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约占70%,住在2000人以上城市的居民占全国人口的60%。材料可用于说明,德国(     
A.三大产业均衡发展B.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C.城市居住功能完善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2024-03-3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5年的上海南京路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南京路

        20世纪50年代的上海南京路                       2009年的上海南京路

提取图片中相关信息,以“城市变迁”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19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3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教会认为黑暗是撒旦在地球上的邪恶领地,魔鬼拥抱黑夜,与基督的王国为敌。欧洲城市普遍实行宵禁,行会禁止工匠开夜工。从近代开始,人们对黑夜有了新认识。基督教文化认为黑夜不再仅仅是恶的象征,也是一条通往神灵的路径。16世纪,赌博、跳舞等晚间娱乐活动已是宫廷贵族日常生活。17世纪中后期,城市普通市民也开始享受夜晚生活。进入19世纪,夜生活的时尚潮流已势不可挡。巴黎最有特色的夜生活在拱廊,夜晚的拱廊遍布汽灯,灯火辉煌,是巴黎最大的购物场所。剧院、俱乐部、音乐厅、赌场、酒馆是夜生活的主要场所,数量迅猛增长,甚至24小时开放。一些城市不再夜晚关闭城门,夜生活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生活。

——据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市民夜间生活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欧洲人对夜晚态度的变化也带来了夜间劳动的普遍化,有学者估算,1800年时,伦敦人的睡眠时间平均只有6.5个小时。经过劳工与雇主的反复博弈,到1919年,欧美大多数国家基本实现了8小时工作制。但一种新的劳动制度——夜班工作制,逐渐推广开来。采用8小时工作制的行业和企业,无一例外地采用了两班制或三班制劳动,把整个夜晚都纳入劳动时间,夜间劳动从此成了劳动制度的组成部分。

……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表明,资本主义起先是从空间上不断向外扩张,随后又逐渐地从时间上侵蚀黑夜。夜生活是资本的杰作,而夜班生产是资本对黑夜的占领。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评析“夜生活是资本的杰作,而夜班生产是资本对黑夜的占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成功的城市靠的是什么。早在发轫之初,城市区域就已扮演三种不同的重要功能:构建神圣的空间;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拥有一个商业市场。城市或多或少地都拥有这些功能。一般而言,城市在这三个方面只要有一个薄弱环节,都会损毁其生活,甚至最终导致其衰亡。

有三个关键因素决定了这些城市全面健康的发展,即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在这些因素共同存在的地方,城市文化就兴盛;反之,在这些因素式微的地方,城市就会淡出,最后被历史所抛弃。

——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伦敦城市大事年表(部分)

1836年宪章运动开始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1848年公共卫生法案鼓励改进供水系统和沟道系统
1850年英国颁布《公共宿舍法》
1853年英国国会制定《首都)烟公害减少法案》
1858年“大恶臭年”促使下水道工程的建设
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下铁路开通
1909年政府颁布《住房与城市规划法》
1956年政府通过《洁净空气法案》

——整编自《历史课标解读与史料研习-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1)结合世界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一中作者提出的决定城市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进行解读。(要求:史实准确,能对材料中的三个因素合理、全面解读)。
(2)根据材料二、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城市化进程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流畅。
2024-03-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美国学者SkinneV统计,1843—1893年的50年中,长江下游地区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7.4%增加到10.6%。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晚清(     
A.贸易和工业的发展B.洋务运动的兴起C.帝国主义经济侵略D.太平天国的冲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1937年,住在城市中的武汉民众的境遇和条件千差万别。交通工具新旧并存,不仅给民众出行提供了多种选择,更拓展了人们都市生活的时空观念。传统的泡茶馆、西来的跑马和电影则是市民奔波生计之余的消遣和休闲。此时,武汉城市社会生活呈现出一种现代性品格,但在日常生活领域,对于传统的固守依然存在。社会转型的力量将现代和传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近代武汉社会生活的画面。

——摘编自胡俊修等《近代武汉城市社会生活的现代性品格和传统性固守(1927—1937)》

材料二   1934年,毛泽东主要从支持和赢得革命战争的视角来思考党内、苏维埃政府如何关心群众生活的问题。毛泽东把建立具有集体经济性质的合作社作为制度前提,通过建立新的金融制度、开展反剥削的商业斗争和开办专业技术学校,全面关心群众生活,解决劳动力和耕牛缺乏的问题,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工业品的需要,此外还向群众教授手工艺术和工业技术。

——摘编自严九发《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关于关心群众生活的重要论述及实践探析》

材料三   土地革命时期,为了切实保障中央苏区农民的生活,党中央和苏维埃政府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给农民提供生产资料,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拓宽收入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恢复市场,保护私营工商业发展;成立中央苏区革命互济总会,开展社会救济,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摘编自高汝伟《论中央苏区保障农民生活的政策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社会生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支持改善民众生活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4-03-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