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数千年的历史演变所形成的,但“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则是近代中国人民在与西方列强的斗争中出现的。经过百年抗争,“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这一“伟大转变”既是中华民族在挨打受辱中奋起抗争、不断觉醒、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历史过程,又是中华民族走向精神独立、凝聚共同体意识、自觉构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过程。

——摘编自张可荣、刘奕汝《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近代中华民族觉醒与共同体意识形成》

材料二   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观念。1902年,梁启超又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的观念。同年,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1904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等文中,多次提到“中华民族”,并就“中华民族”自始是单一民族还是由多民族混合而成,如果是由多民族混合而成,则有无“最重要之民族”以及“最重要之族为何”等问题进行了考察。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观念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任选一个或多个影响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因素,自拟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末,希腊化文化异常繁荣,亚历山大里亚成为了地中海区域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对波斯进行了长达10年的征服战争,大军转战于多地,打破了此前欧亚非大陆各文化地区间的相对闭塞和阻隔的局面,再加上大量希腊人移居东方,使希腊文化迅速传向东方。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逝世后,托勒密在文明发达的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国,以亚历山大里亚为首都,王室把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扶植文化事业,它优越的学术环境和完善的科研设施吸引了地中海周围地区的学者云集此地。托勒密二世时,埃及的进出口贸易加强,经济的强大是亚历山大里亚文化取得瞩目成就的物质保证。由于罗马对埃及征服较晚,其文化成果得以保持并继续发展。

——摘编自张丽霞《亚历山大里亚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及原因》

材料二   在俄、英、普、瑞共同参与下,俄国军队于1814年渡过莱茵河,开进法国首都巴黎,受到法国普通民众的热烈欢迎,战后在处理战败国法国以及召开维也纳国际会议方面俄国起着主导作用。俄国虽然站上了欧洲权力的顶峰,亚历山大一世也获得了“解放者”的殊荣,但此时他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曾信奉自由主义改革的他在对内的政治改革中放缓了脚步,对内对外政策逐渐趋于保守。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贵族青年军官并没有因为胜利而欢欣鼓舞,由于见识到了欧洲的先进,开始反思俄国的落后,在远征回来后,他们便成为俄国历史上最早一代革命者,先后成立了救国协会、幸福协会、南方协会和北方协会,并于182512月趁亚历山大一世去世时发动了起义。

——摘编自程杰《试析1812年卫国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历山大里亚文化中心地位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12年卫国战争对俄国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与文化关系的认识。
2024-05-1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于都中学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距今约九千年前长江流域已有稻作农业,比国外发现的最早的稻作遗存要早三千年以上。《礼记·礼运》中讲“礼之初,始诸饮食”,礼器中鼎、爵、尊、盘、觚都是主要饮食器。《礼记·王制》曾谈及南方有不火食的“雕题(纹身)交趾”之民。纹身和生食冷食,都是中国人认为的异族野蛮原始人特征。中国人在河姆渡文化时期已有甑,甑是利用火烧水产生蒸汽来蒸熟食物,蒸是火水相与式的较高层的用火之道。中国人在四千年前已用餐叉,用匙更早在七千年以前,最晚在商朝时已开始用箸,明朝以后称为筷子,长挑近夹,无不如意,故亦可发展合桌会食的型态。《隋书·经籍志》中所载食经已达71卷,《新唐书·艺文志》则达171卷,郑樵《通志》则记了360卷,可见其多,亦可见中国人对吃的重视。

——摘编自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材料二   汉代以来,凭借陆路和海上交通的不断发展,中国饮食文化的西传逐渐增多。生姜作为食物原料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经传至地中海地区。以餐饮器具而言,中国汉代漆器和唐宋瓷器已经直接传入中亚西亚及非洲个别地区。元帝国建立后,西方国家的使节、商人、旅行家、传教士等纷纷来往于中国和西方国家,直接推动了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中国制造的白糖已在16世纪传入西方,受到人们喜爱。茶叶传入西方国家,逐渐成为欧洲的时尚饮品。元明时期,中国的瓷制餐饮器具通过贸易更加大量地传入欧洲各国,欧洲的王公贵族争相购买,甚至高价以求。马可·波罗首次向西方人叙述了他眼中的中国人的食物和饮食习惯。《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也记载了中国的食物原料、饮食品种及制法和饮食风俗等,对中国饮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也起到了极大作用。

——摘编自杜莉《汉代至元明时期的“东食西传”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至元明时期中国饮食文化西传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长城的历史看,它首先是用于军事斗争的产物,从公元前7世纪前后开始大规模修筑长城起,直至公元17世纪停止修筑为止,长城始终是作为军事防御工程而存在的。它的出现,标志着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程度的提高。

——摘编自李文龙《中国古代长城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材料二   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在器械精良、炮火凶猛的日军进攻下,中国军人只能以肉体血战长城。强敌叩关的历史记忆、血肉相搏的御敌现实等新旧因素的碰撞促生了“血肉长城”的新概念。

——摘编自郭丽萍《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关于长城民族符号形成史的研究》

材料三   长城的修筑与运用,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长城精神内涵丰富,价值巨大,对于增强民族自信有着重要意义。

——摘编自姜红明、杨娟《长城精神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长城的历史演进中感悟历史,自拟论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主题贯通,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于1902年发起“小说界革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进入20世纪后,晚清的小说数量激增,大部分出版于上海,晚清最著名的四大小说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等,都在上海编辑发行。时人称,“自文明东渡,而吾国人亦知小说之重要,不可以等闲观也,乃易其浸淫‘四书’‘五经’者,交而为购阅新小说”。从1900年到1912年,又是士大夫大批移居上海的时期,先是庚子事变,后是辛亥革命,上海的租界成为士大夫避难的庇护所。近代作家黄人在1907年也提出:士大夫“昔之视小说也太轻,而今之视小说又太重也。”士大夫本来是小说的潜在市场,他们有文化,有闲服,有购买力,一旦形成读小说的风气,自然急剧扩大了小说的市场,不少士大夫还加入了小说作者的队伍。从晚清开始,小说已经成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像古代那样受到文学的排斥。这也意味着当时的小说已经代表了当时的文学。小说一旦进入了文学,就逐渐取代诗文,居于文学的中心,成为“文学之最上乘”

——摘编自袁进《试论晚清小说读者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小说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小说变迁的原因。
2024-04-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师联盟大联考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景德镇地区的制瓷业“始于汉室”,此时的瓷器“自身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同俗粗用”,并不远销。公元583年,南朝皇帝陈叔宝诏令景德镇的窑户烧造雕镂精致的陶瓷石柱;到隋朝时,景德镇地区的制瓷业已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瓷器产品有了较大影响。唐代柳宗元的《代人进瓷器状》中有:“禀至德之陶蒸,自无苦窳;合太和以融结,克保坚贞。且无瓦釜之鸣,是称土铏之德。器惭瑚琏,贡异努丹”,对当时景德镇的瓷器给予高度评价。作为“瓷都”的景德镇瓷器早在唐、宋就已向全国各地延伸,与当时的官、汝、定、哥、钧五大名窑争奇斗艳,最后脱颖而出,远销国外。

——摘编自洪玲胡甜甜《浅谈景德镇陶瓷发展史》

材料二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五月初四日,时任江西巡抚柯逢时就开办江西瓷器公司一事上书慈禧太后及光绪帝:“江西浮梁县之景德镇制造瓷器,已历数朝,曩年售价约值五百万金,近乃念趋愈下,岁不及半,论者以为制法不精,税厘太重之故。盖该镇自军兴以后,元气未复,又一焐于火,再沦于水,资产久已荡然,勉行支持,益多苟简,运商复从而盘剥,时当其扼,则倍息亦所甘心,于是年复一年,利日以微,货日以窳,其行销内地者,即通都大邑亦少精致之器,迄无人维持而补救之,遂一蹶而不可复振。”

——摘编自项坤鹏《由柯逢时〈开办江西瓷器公司折〉引发的思考——试析江西瓷业公司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   景德镇这座“因瓷而名、以瓷而兴”的老城城池衙署、老街里弄、坏房窑房、瓷行柴行白土行、水陆码头、高岭古矿等角落拥有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区5片。地处景德镇的景德镇陶瓷学院、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等所拥有的陶瓷研究人员多达2000多人,占全国半数以上。目前,景德镇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日用、艺术、建筑卫生、工业陶瓷产业体系,也形成了集地质勘探、矿山开采、原料加工等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为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艺术陶瓷在国内市场以及外销的交易出货量持续增长,正为景德镇瓷器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摘编自龚紫薇《关于景德镇陶瓷在现当代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至近代景德镇瓷器的发展特点,并指出柯逢时建议开办江西瓷器公司的理由。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景德镇现代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
2024-04-2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师联盟大联考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殖民者和移民不断从欧洲吸收文化营养,将欧洲文化移植到拉丁美洲。而土著在竭力维护、承继拉丁美洲古代文化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欧洲文化的熏陶。拉丁美洲古代文化和欧洲文化的融合,再加上非洲和亚洲文化的滋润,孕育、产生了一种颇具特色的拉丁美洲新型文化。

——摘编自[美]赫顿·韦伯斯特《拉丁美洲史》上)

材料二:参加反法同盟的欧洲各国君主们担心法国革命引起本国革命,因此设法扑灭法国革命以期恢复旧有的欧洲大陆封建统治秩序。拿破仑政权则通过战争革命的方式来维护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并巩固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拿破仑将一部分南部斯拉夫人集结在一起,希望他们恢复政治独立。同时,他还进行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废除允许各省自主特权的封建制度,代之以行政集权,创造了发展政治民族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个意义上他甚至可以算是几个现代民族的缔造者之一。

——摘编自许丹《论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的殖民活动对拉丁美洲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战争在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与文化关系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周游列国以后,回到鲁国开始整理文化(典籍)。因为时代的盛衰演变中,文化永远是走在最前面的,周代王朝的衰乱已经很严重了,所以孔子急于从事文化的复兴来力挽狂澜。

——摘编自南怀瑾《论语别裁》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梁漱溟等人主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对全盘西化,主张中西文化有机调和,批判性吸收借鉴西洋文明,才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出路。

——摘编自李世坤《试析近代文化复兴思潮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价值》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党提出的政治文化里面,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作为口号越来越多地出现,这个变化我称之为“再中国化”。“再中国化”的意思是说更自觉地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作为正能量,我觉得这个转变很重要。

——摘编陈来《陈来讲谈录》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5-17更新 | 17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金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代劳动教育思想
春秋管仲:劳教定而国富
敬姜: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渎则忘善,忘善则愚心生
战国吴虑:教人耕者,其功多
魏晋陶渊明: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矣冀!儋石不健,饥寒交至
明代吕坤:一年不务农桑,一年忍饥受冻
朱伯庐:黎明即起,洒扫反除,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末清初张晨祥:治生以稼穑为先,舍稼穑无可为治生者
清代汪辉祖:欲望子弟大成,当先令其习劳

——摘编自王秀杰等《劳动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与价值创生进路》

材料二   一战期间,14万中国劳工“以工代兵”奔赴欧战。《达东评论》的一篇文章称赞说:“毫无疑问,华工赴欧援战将对世界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许将成为这次欧洲大战史上最重要的一方面。”1917~1918年间,《华工杂志》等报刊大量报道了德奥罢工风潮、法国铁路和纺织工人罢工运动、日本罢工风潮、俄国工人罢工运动以及伦敦纺织工人罢工运动等。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有200多万。1914~1919年,工人举行的全国性罢工有108次。陶希圣在谈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一些运动的影响时说:“各种社会思想和政治学说在学生大众中如风起云涌,并行不悖……社会问题的主流的劳工问题亦渐从知识分子的空想转入社会的实际生活……他们与劳工为伍”。正是通过这一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了中国社会思想。此后,“劳工神圣”逐渐取代“德先生”与“赛先生”,成为最响亮的口号,这让人似乎感觉在“吾人最后之觉悟”意犹未尽时,突然被另一个新号角打断,然而审慎地考察就会发现,历史的潜流已在悄然涌动,只是在等待时机而已。

——摘编自熊秋良《五四知识分子对“劳工神圣”的认知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劳动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关注劳工问题的背景,并简析其意义。
2024-04-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中国的儒家世界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具有内向性的社会。中国的这种内聚性,并非当时才有的一种新现象,它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起就有了,并一直持续到今天。实际上,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未曾中断的文明。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

材料二   共产党执政后,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艰巨课题,也是毛泽东艰辛探索的课题。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走出了一条和苏联、西方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的、具有独创性的国家治理道路,开创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的探索和创新。

——摘编自2019年11月1日《中国组织人事报》江宇《毛泽东如何探索国家治理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百年动荡。在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新中国将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能给人民带来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心揣愿景,在探索契合新中国国情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促进了新中国的安定团结与恢复发展,亦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启示。

——摘编自2020年02月06日人民网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影响中国文明具有内聚性和连续性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道路模式,至少从两方面进行分析解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