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破晓歌,属于普罗旺斯抒情诗的一部分,普罗旺斯抒情诗的起源与拉丁抒情诗关系密切。探其本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古罗马诗人奥维德那里。该诗被认为是现存唯一一首描绘破晓时分恋人即将分别、充满不舍和抱怨的古典拉丁抒情诗。

中世纪欧洲贵族骑士阶层推崇一种典雅的爱情观念:骑士崇拜一位贵夫人,并且效忠贵夫人。这些骑士提倡爱情至上、两性平等、身心快乐等,这种观念因为行吟诗人和贵族骑士的广泛传播和宣传,逐渐成为一种社会习俗。人们通常认为:破晓歌歌颂的是骑士与贵族妇女之间的爱情,虽然这种爱情并不具备正当性,但是,在中世纪教会的禁欲主义和封建婚姻制度背景下,这些爱情诗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破晓歌流传广泛,很多诗人后来流落到意大利,从而推动了那里的抒情诗的发展,而意大利又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发祥地,因此,破晓歌算得上近代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爱情作品的源起或发端。

——摘编自曾艳兵《“破晓歌”:普罗旺斯爱情歌的精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破晓歌”在中世纪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井结合“骑士文学”的相关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破晓歌”这一文化现象,
2 . 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大量司法和行政的重要职位逐渐由大学毕业生担任。1380年到1500年,在牛津大学有比较完整的学生注册资料的937人中,63.2%的学生来自乡村,其中大多数来自小土地所有者家庭;城市背景的学生占21.8%,其中有七分之一来自城市贵族家庭。这反映出当时大学教育(     
A.成为社会阶层流动重要渠道B.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C.脱离了基督教会的文化影响D.呈现出显著的商业化特征
3 . 在现代菲律宾,超过85%的民众信仰天主教,当地华裔已普遍接受在教堂举办婚礼,但有的华裔会请佛教僧侣证婚。当地举行的庆祝妈祖(中国传统海神信仰)诞辰活动,不但会请天主教神父主持弥撒,还会在庆典的最后一晚举行天主教式的花车游街。这主要反映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扩散B.西班牙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C.现代菲律宾文化的多元性D.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动
4 . 下图是特种邮票《癸卯年》中的第二枚“同圆共生”;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敦煌407窟“莲花三兔藻井”,表达出“生生不息、团圆美满”的吉祥寓意,背景衬以晋代傅玄《拟天问》中“玉兔捣药”的纹饰,表达“战胜疫情、国泰民安”的愿望。该作品主要体现了(     

A.道教与佛教的相互影响B.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C.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D.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前期,欧洲教育为教会所垄断。11世纪以来,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于是,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大学。

——摘编自张磊《欧洲中世纪大学》

材料二   1825年,著名诗人汤玛斯提出建立一所“伦敦大学”的设想,以与贵族、教会控制的牛津、剑桥等古典大学相抗衡。经多方努力,利用募来的15万英镑,伦敦大学于1826年正式开学,这揭开了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序幕。与传统大学相比,伦敦大学取消了神学系,代之以理学系和工学系,开设了大量有关近代自然学科和技术工科方面的课程。伦敦大学成为一所“没有上帝的学校”,它以相当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1/10的费用收取学费。在伦敦大学的影响下,曼彻斯特欧文斯学院等相似大学相继成立。

——摘编自《英国新大学运动及其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大学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新大学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在统一文字的基础上,提出了文书档案制度改革的方法。《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制诏三代无文,秦始有之。”秦始皇在文书用印方面,规定只有天子之印称“玺”,百官的印章则统称为“印”或“章”。文书抬头制度主要规定在书写文书时,把一些特定的名词或句子,比如,本朝代名、帝号或与皇帝言行有关的字,在其前都要空一格或几格,或重新另起一行顶格书写,或另起一行高出数格书写。秦始皇还下达了关于避讳的规定,无论是在公务文书还是其他私人文书,所有的书面文字或语言中均不得直呼皇帝的名字。秦朝“以文书御天下”为后世档案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忠年《浅谈秦朝尊君抑臣的文书制度》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档案机构的数量和类型众多,档案的保存相当分散。根据1789年7月29日颁布的《国民议会组织条例》,法国建立了国民议会档案馆,负责保存国民议会的文件。1790年9月,法国颁布了《国家档案馆条例》,将国民议会档案馆改名为国家档案馆,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具有国家意义的综合性档案馆,负责保存历史档案和历届国民议会、中央各机构的档案文件。同年11月,法国颁布了《关于成立行政区档案馆的法令》。1794年6月,法国国民议会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档案法——《穑月七日档案法令》,使国家档案馆担负起对所有地方档案馆的领导、业务指导和监督之职。1841—1842年,法国普遍建立了市镇档案馆和医院档案馆,如市镇的记录和账目,户籍和市民权利方面的档案,公共财产和地方行政的档案,地亩册、户口调查登记文件、候选人名单和有关选举的档案等。

——摘编自刘晓辉《简述法国档案管理机制与方法》

材料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下文简称“国际共运”)对于世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档案。这些档案对于解读国际共运,还原国际共运的真实面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一些人趁国内外出现“历史虚无主义”之机,否定国际共运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从目前的国内外形势上看,整理搜集并正确解读国际共运的文献,对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也可为党史教育提供重要的国际视角。

——摘编自吴耀庭(档案学视角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档案的建设现状——以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为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秦朝和近代法国文书档案制度建设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秦朝和近代法国开展文书档案制度建设的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历史文书档案的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
2023-08-10更新 | 7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现代的移民主要有三种:向国外流出的海外移民、中国农村向城市的移民、三峡工程等大型设施影响下的政策移民(从本土迁往外地等),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20世纪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所引致的居民由原住地向特区流动的移民潮,深圳特区的移民即是典型代表。深圳的形成和发展是在我国从传统农业国转向现代化国家的情形下进行的,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深圳早期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1980年深圳人口有33万人,1999405万人这些增长的人口中大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移民,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28.68岁,人口年龄构成非常年轻。深圳是移民城市,深圳文化也彰显了独具特色的移民文化。

——摘编自刘国红《深圳移民文化及其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移民潮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现代移民的基本特征。
2023-05-28更新 | 43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1982年春,一场国民性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在新加坡开展起来。运动的发起者对此解释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是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弊端的凸显B.国内封建思想残余的持续蔓延
C.美苏冷战对文化上的角逐加剧D.外向型经济对移民社会的冲击
2022-03-29更新 | 2384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波旁王朝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统治时期,崇尚优雅文化的精神在宫廷中不再时兴。于是,文化聚会的场所开始向巴黎转移。巴黎最早的名流圈出现在廷臣的府邸,之后又逐渐从廷臣的府邸扩展到金融家的豪宅。沙龙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国文化此时正处在逐渐形成精致优雅的法兰西特色的关键时期。伊拉斯谟的《论男孩的礼貌教育》在17世纪被译为法文《孩子的道德文明》,其他与文明相关的一系列词汇,如“文雅”“审慎”“礼貌”“礼节”“谦恭”等,也在17世纪初的文献中频繁出现。在沙龙里,人们写诗、排练戏剧、谈论西塞罗(古罗马哲学家)等人,也讨论最新上演的剧目或者新近出版的小说,以及最近的科学发现。

——摘编自汤晓燕《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17世纪法国沙龙女性》

材料二   最早把西式沙龙移植到中国的是清末来华的洋人。后来,教会大学的学生又把它流传开来……20世纪30年代,北平有留洋经历的知识分子中中国式沙龙最早流行。当时的沙龙聚集了一批中国知识界的精英人士,他们品茗坐论特定议题,所谈的话题既有社会广度,又有学术理论深度,且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摘编自曹红蓓《沙龙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法国沙龙文化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西方沙龙的相同之处,并指出二者承载的思想文化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区域文明下的谷物酒西亚和埃及的啤酒是以麦类为原料的,其酿造技术传至相邻的古希腊但并不受欢迎,因为希腊的谷物常陷入不足。中国的黄酒以黍类或稻米为原料仅传至同是稻作区的朝鲜、日本等地。印加帝国是以玉米为原料的吉查酒,仅限于美洲地区。
大航海时代的阿夸维特酒和兰姆酒由于来自美洲大陆的廉价马铃薯之普及,曾是滋补酒的北欧阿夸维特酒才得以成为大众化的酒。
西方殖民者把甘蔗移植到美洲,大种植园广泛建立,兰姆酒是利用甘蔗精制砂糖后剩余的糖浆制成,价格低廉,易于保存。奴隶船往返于三角贸易间,运载着由种植园奴隶生产的兰姆酒到非洲换取更多的奴隶。
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商品的葡萄酒工业革命后,铁路让酒得以大量运输。连续式蒸馏器和低温杀菌技术,让葡萄酒得以大量生产并长期保存。1860年,基于自由贸易原则英法缔结关税协定,促进了波尔多葡萄酒出口到世界各地。
全球化社会下的鸡尾酒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高科技革命、喷射机航线的形成、物流革命等,美国的鸡尾酒文化进而普及到全世界。混合搅拌了世界各地背景不一样的酒或饮料,也融合交织多国的酒文化。

——改编自宫崎正胜《酒杯里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和所学,说明“酒的发展史是一部由区域世界不断走向整体世界的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