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石榴树从安息国移植到中国,魏晋把石榴作为多子的象征,曹植的《弃妇诗》中以石榴树不结实起兴,感叹女子因不育而被遗弃。这反映出(     
A.中原地区的膳食结构发生剧变B.传统农业注入新生产方式
C.域外植物被赋予本土文化价值D.民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2 . 孟子把孔子的“性相近”发展为具有“善端”意义上的相近,并强调,“人皆可以为尧舜”“舜亦人也,我亦人也”,这就是认为圣人和民众都是人类的一分子,具有相近或相同的人性,彼此之间具有情感沟通的可能。这表明孟子(       
A.否定了封建等级秩序B.初步具备人文主义精神
C.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D.代表了普通民众的利益
2023-04-21更新 | 28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3 . 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从明中叶至清末,中西文明有两次大规模的接触和交流,特别是后一次的接触,引发和加速了中华文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后一次的中西文明相遇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随着西方列强军事、经济、政治方面的扩张,西方的器物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等各层面的文明都逐步传入我国,并与我国传统文明发生激烈的冲撞和交流。

——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写出唐朝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出发地。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时期,中外高僧经由陆路、海路推动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西文明“接触与交流”的角度,简述明朝中后期科技领域的新发展。如果要论证洋务运动推动了“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你会提取教材中的哪些信息?
2023-03-1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3年高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

材料一   宗族主导是徽州人启蒙教育的一大特色。宗族将关于读书的具体要求以家规家训的形式载入家谱中,使读书上升为宗族内部的一项规范。如洪氏家族规训中规定:“读书学问开心明目,利于行耳……读书不可一日失,故家虽贫,学宜勉力。”徽州人提倡养正于蒙。古歙东门许氏强调:“蒙以养正,圣功也!夫养于童蒙之时,而作圣之功基焉!”徽州人关于蒙养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五岁就让孩子进入私塾读书,言行举止以儒者风度为标准,讲古人故事来端正其志趣;从小教育孩子孝敬长辈,逐渐地培养孩童的品性。徽州人还将蒙养与职业选择相联系,提倡早期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其成人之后的职业选择打好基础。

——摘编自季海燕《明代以来徽州家规家训述论》

材料二   明朝官府沿用、改编前代和新编蒙学教材


分类
主要篇目
沿用、改编前代综合《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及改编本;“杂字”教材
经学《孝经》和《论语》
理学朱熹的《小学》;程端蒙(朱熹学生)的《性理字训》
诗歌《神童诗》;唐宋《千家诗》
名物知识《名物蒙求》《小学绀珠》
故事图画《日记故事》;《二十四孝》(全名《二十四孝图说》)
新编伦理道德教育《昔时贤文※名贤集》;《小儿语》续小儿语》;专为女子编写的《内训《女小儿语《闺范》等
行为规范守则《童子礼》《幼仪杂箴》
名物制度常识新编《幼学须知》
历史知识、成语典故《五言鉴》《龙文鞭影》
属对训练《训蒙骈句》《声律发蒙》
工具书《字汇》等

——摘编自马冠男《明代蒙学教材、教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徽州人蒙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蒙学教育发展的原因,并进行简要评价。
2023-01-01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演练(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德国哲人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单论述。(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6 . 下表为清代中国赴日商船所载商品种类数量统计情况。对其数据变化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A.中日之间贡赐贸易加强B.日本蚕丝织造业有很大进步
C.殖民扩张危及中日商贸D.中国民族资本得到长足发展
7 . 下表所示为张謇与孙中山的部分言论。由此可见,两人都主张(     
人物言论
张謇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通化学,用机器……但能手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
孙中山中国两种革命必须同时并举,既废手工采机器,又统一而国有之
A.实行国有经济B.调节社会分配
C.保护民族经济D.发展近代工业
8 .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这现象出现的历史根源是
A.亚非拉美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欧洲资本主义列强争夺国际市场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2021-05-07更新 | 1767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3月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仿真模拟(四)历史试题
9 . 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2019-04-20更新 | 2501次组卷 | 58卷引用:江苏省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公元500年至1500年间中国文明在哪些方面优于世界文明。
(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中国元素为世界文明的转变所做的贡献。
(3)综上,对“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这一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