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从公元前2千纪开始的印欧人大迁徙冲击了除中国以外的三大古文明,迁徙图示如下。印欧人的迁徙(     

A.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B.形成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C.促使大河文明向海洋文明转变D.造成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2 . 某学生在历史选择性必修的学习中,根据拓展阅读的相关内容制作了如下的时空变迁图示。据图可以推断,该生拓展阅读的内容是(     

A.古代印欧人的迁徙B.苏美尔人的城市与商贸
C.古代埃及国家统一D.美洲作物在欧亚的传播
3 . 如图是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公元前3000—前1000年)
A.从公元前3千纪初起进行迁徙B.形成波斯人、阿拉伯人、日耳曼人
C.凭借农耕和武力优势对外征服D.对亚欧大陆区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图中所示路线反映的史实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B.蒙古军队西征
C.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D.中国造纸术的传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兴起分布示意图。大学的兴起(     

A.受到王权和神权双重压制B.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
C.催生了西欧城市开始出现D.推动了学术研究和教育世俗化
2024-01-10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2024高二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不同类型的丝绸之路

材料一   汉朝丝绸之路示意图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受命“凿空”通西城,汉朝同西域各国、各民族间开始大规模的交往活动。西方新奇的物种大量流入中原,中国的特色商品也源源不断地传入西方。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欧洲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斯坦因西域考古记》记载“(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通的中亚大道”。《汉书·西域传》记载“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驻在边境上的烽火台),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公元84年)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三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四   海上丝路萌芽于先秦,正式开辟于秦汉,徐闻(今广东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浦)港成为始发港,远航印度洋,引发了以佛教、作物新品种为中心的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唐五代为其兴盛时期,广州为世界性大港,中外商贾云集。宋元时期海上丝路进一步发展,广州、泉州取得主港地位,并与阿拉伯世界建立起密切的商贸关系,还产生了海神妈祖崇拜;占城稻种由丝路传入中国,因而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土地利用格局。

——摘编自司徒尚纪、许桂灵《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

主题二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五   汉初,河西走廊为匈奴所占,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汉武帝即位后,不断反击和进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迁移。张骞“凿空”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和蚕桑技术、铁器、釉陶、井渠法和造纸术都陆续西传。中亚、西亚的特产如胡桃(核桃)、石榴、芝麻、黄瓜、大蒜、胡萝卜、胡豆(蚕豆)、橄榄、胡椒、苜蓿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狮子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古国赠献而来。史书称武帝时的长安集市“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六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3世纪末游历泉州时,盛赞那是一个“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国际化大都市。唐宋以来,作为“天下货仓”的泉州刺桐港,与东亚的高丽、日本,南亚的南洋诸国,以及波斯、阿拉伯半岛及东非地区,都有商船贸易往来。泉州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海外输送茶、丝绸、中国工艺技术,通过民间互动传播儒家、道家思想。海上丝绸之路深刻地影响着沿线国家和地区,甚至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许多国家崇尚中国瓷器之风盛行,日本和英国先后形成茶道文化和下午茶文化。

——摘编自林华东《利益驱动,文明交汇——海上丝路的文化阐释》

材料七   下表是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七集的主题

主题
1穿越海峡:航运的开拓
2物华天宝:物产的流通
3货通万国:贸易的畅通
4智慧之光:科技的传播
5融合共生:文化的交流
6海内知己:人口的迁移
7碧海云帆:梦想的未来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丝绸之路”上A所在的城市名称、F所在的帝国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骞“凿空”的历史意义。
*能力提升*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丝绸之路贸易政策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陆上丝绸之路衰落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较快的原因。
(6)根据材料四、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历史纵横*
(7)阅读材料七,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选择部分或全部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3-0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

材料二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魏晋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迁徙的共性影响。
8 . 世界人口的流动

                                        16-20世纪世界人口的部分大迁移示意图
仔细观察地图中1、2、3、4序号代表的人口迁移路线,概括指出16世纪到20世纪序号路线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人口迁移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茶”字发音的传播史

                           

茶起源于中国,汉唐时期即开始对外传播。在汉语中“茶”有不同的发音,随着茶叶海外贸易的扩展,“茶”字的不同发音传入亚、非、欧等地。北方以及广东地区“茶”字的发音形成今天世界上的cha发音系统;厦门方言发音形成今天的tea发音系统。明清时期,荷兰、英国主要从厦门进口茶叶。英、荷语言中本无茶叶一词,于是直接借用厦门发音,将“茶”读作tea。

“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示意图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茶”字发音的传播进行阐释。
2024-05-01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选必3 第9课古代的上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移动理论认为,从移民移动动机看,人口移动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海外者;或为躲避专制迫害;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被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

材料二

15—18世纪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主要路线示意图

根据材料一的观点,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其进行合理解读。(要求:概括准确, 解读全面、客观、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