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6世纪中期以来,收藏轻薄漂亮的中国瓷器成为欧洲王室和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法国国王亨利二世(1519—1559年)收集了很多中国瓷器。德意志地区的费迪南二世大公(1529—1595年)收藏中国瓷器达233件。法王路易十四兴建“中国宫”,到处都摆上了中国瓷器、绸帐。据此可知(     
A.东西方的商业贸易扩大B.欧洲民族国家实力增强
C.人文精神影响封建君主D.饮茶之风盛行亟需瓷器
2023-08-20更新 | 33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5月卫冕联考历史试题
2 . 《五行志》将各种灾害和怪异纳入经学解说范畴,以灾异言人事,以天道说治道。中国古代25部正史中,有18部修纂了志书,其中有13部修撰了《五行志》。这反映了在古代(     
A.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国家治理B.政府重视对自然灾害的研究
C.鬼神论深刻影响史书的修纂D.儒学深刻影响官方意识形态
2023-08-14更新 | 34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仲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内容
公元1500年前除亚欧大陆及其非洲大陆的部分地区交往相对频繁外,其余地区整体上处于封闭状态。
15世纪末到19
世纪
西方国家主导了人类交往的进程,美洲、大洋洲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进入欧洲人的视野。西方人通过殖民主义,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文明的交往广度、深度有所增加,部分文明也湮灭于人类发展的长河之中。
20世纪前半期两次世界大战以战争的方式把全世界纳入统一的发展轨道上,使得人类的命运在世界范围内以联盟和敌对的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两场战争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20世纪后半期美苏为代表的不同政治制度的“文明”开启了竞争并存的模式,世界文明在动荡的进程中又有所突破,不同地域的文明比之前任何时期的联系都有所增强。
21世纪以来一方面,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与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

——摘编自程美东《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人类命运》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时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经由人口迁徙和民族融合,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进而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基本上以万里长城和天山山脉为界,北方是游牧民族,南方为农耕民族。除商贸往来,战争、劫掠也是各民族互动交往的一个重要内容。进入匈奴地区的汉人,带去了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改变了匈奴单一的游牧经济,出现了农业、手工业等多种经营,并出现了城市。中原的文字和计算方法也被匈奴人接受。进入中原的匈奴人也在血统、文化上给汉民族以影响。音乐舞蹈、饮食文化、平等观念的传入,又给汉文化带来新的生命力。这些流动的人群,既是本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异族文化的接受者。

——摘编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在推进“汉化”改革的过程中,孝文帝充分展示了他对于汉族先进文化的学习热情。……与努力学习南朝的先进文化同步,孝文帝也着手推出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举措。……对孝文帝及其主持的“汉化”改革,我们如果将它放到更久远、更广阔的时空里去考量,可能更容易看清楚它的意义所在。

——胡阿祥、刘志刚《北魏孝文帝:师法先进,厉行改革》

材料三   历史上许多民族创造过原始文字,只有极少几个民族的文字达到完备地记录语言的成熟程度,成为严格意义的“自源”文字,汉字即是其中之一。而日文、朝鲜文和越南文字都属受到汉字影响的“借源”文字。由于中国周边的这些国家和地区先后经历了对汉字的学习、借用、仿造和创造阶段,因而形成了一个“汉字文化圈”。

——王颖喆、孙妍《汉字文化圈与中华法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汉朝为例分析汉人是如何成为“本民族文化的传播者”。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北魏孝文帝推出的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化影响周边国家的史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任何商品都会随同它而带来一种实用哲学和一种人生学说。中原内地出产的丝绸织物随着丝绸之路逐渐向西方传播(下图),围绕丝绸的跨国传播,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一整套思想、审美,以及有关世界与人类的一整套哲学都随之传播。这说明

汉代丝绸之路
A.丝绸文化传播是一个激进的过程B.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C.丝绸织物是中国实用哲学的表现D.丝绸贸易是中西交流的主要方式
6 . 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对促进或延缓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中国官方以政策推动生育的具体记录是从春秋开始的。《国语·越语》记录了越王勾践鼓励生育的政策:“将免(娩)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子,公与之母(乳母);生二子,公与之食。”但中国古代对违反计生对象的处罚也很严厉,据《汉书·惠帝纪》记载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是指缴五倍人头税)。唐太宗登基之初则发布《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婚媾,令其好合。若贫寠[]之徒,将迎匮乏者,仰于其亲近,及乡里富有之家,衰多益寡,使得资送以济。……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阶殿失。”

   ——摘编自陈蕤骏《中国古代历朝是如何鼓励生育的?》

材料二   两汉之际、东汉末年的农民战争以及此后的割据战争造成3000多万人口损失;隋末农民战争后,人口由5000万下降到1500万;明末战乱造成4000万人口损失;新政权确立和逐渐巩固后,人口又出现回升和发展。据西汉元始二年数据显示,北方人口在中国占比可能超过71%,唐宋之际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12世纪初,南方人口占比已达到63%。

——摘编自豆建春《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政府促进人口增长的措施,结合中国古代文明形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指出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2021-12-2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四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各州对迁移到本州的居民设置了户籍条件,满足条件才能获得本州居民所享受的教育权利和利益。有的州规定对新进入本州的居民和原住居民必须居住一年后,才能获得本州长期居住居民的待遇;有的要求再人生的某一特殊时期史该州的居民;还有的州规定被确认为本州的真实居住者,这个人就可以立即享受本州居民的待遇,获得本州居民的教育福利,免费进入基础教育公立学校读书。当然,如果一个孩子不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住在一起,孩子就读的首要目的仅仅是进入这个学区的学校就读,则学区就有权拒绝这个孩子免费进入公立学校接受教育。

——摘编自熊卫平《美国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法规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材料二   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中国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这些人群在城市管理中被称为外来流动人口。外来流动人口在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很多基本的权利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已经达到1.2亿,占全国人口近十分之一,随之产生的流动儿童数量已经达到近2000万。其中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即流动儿童的年龄层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适龄儿童都要参与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户口还在农村的这些城市流动儿童的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并引起了各方关注。

——摘编自张慧洁、姜晓昇《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流动人口受教育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解决迁移人口教育问题的特点及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增加的原因,并简述解决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2021-11-0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嘉应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仕”与“隐”是自士阶层出现便困扰士人身心的两难选择。孔孟二人都有过看似机变,通达的仕隐观念,实际上“隐”不过是一种暂时的退避策略,最终目的还是“仕”。汉代大一统确立后,由于国家的强大,士人深受鼓舞,投身庙堂成为自然选择。但东汉中后期一直到南北朝,由于时局动荡,士人或归隐山林放浪形骸,或欲隐却仕苟且偷生,在生存和内心自由之间痛苦挣扎。唐朝科举兴盛,思想开放,仗进之风大起,乐于高卧山林者凤毛麟角。安史之乱后,国势由盛转衰,时令人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注催生了白居易的“中隐”思想。他更愿意选择远离朝廷政治权力中心,到州郡做地方官或闲职散官,似官似隐,同享世俗享乐与精神自由。白居易以儒修身以佛道修形成了更为成熟、圆融的处世心态和行为。

——引用自微博作者《传统心态与行为》

(1)根据材料概括儒家仕隐观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白居易的“中隐”思想。
9 . 孔子希望通过仁爱的方式恢复宗法制度下的身份等级秩序。汉代儒学采阴阳五行学说,为儒家伦理纲常敷上浓郁的神学色彩。宋明理学家则将儒学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使之更为精致而周密。据此得出以下观点你认为哪一项最准确
A.儒学的产生因中央集权需要B.儒学的发展因人们认知进步
C.儒学的演变因时代发展需求D.儒学的影响因内涵完善深远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311月,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决定∶"生产粮食的农民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购粮种、收购价格和计划收购的分配数量将余粮售给国家,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在墙市对机关、团体、学校、企业等的人员,可通过其组织进行供应;对一般市民,可发购粮证.凭证购买或暂凭户口簿购买,"1957年前后,农民入城风气达到高潮。当时正值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关键时期,阻止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全国上下非常重要的工作。1957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严厉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来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不久,国家就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农村户口人员迁往城市。

有资料显示,"到1992年上半年,全国几乎每一个省份都出现了交钱办理城镇户口现象。据公安部对全国17个省区950个市(县)的不完全统计,共办理收费'农转非'户口248万人,每个户口收费从2千元到4万元不等"。进入21世纪之后,一些省区借助城镇化的东风,开始不断推出户口迁移新政策,这些户籍新政的普遍特点是放宽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赵文远《现代中国户口迁移制度变迁的经济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新中国初期和新时期中国户口迁移制度变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中国户口迁移制度变迁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