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新青年》上刊载的易白沙的中国旧学研究作品《述墨》一文明确提出:墨子之学“可益于国人而无余毒”,认为“扬此绝学。志士仁人,起而行之。斯国家无疆之休也”。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继承了辛亥革命未竞事业B.号召开展救国救民的革命
C.肯定传统文化有益于国人D.绝非一贯主张全盘反传统
2024-01-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虽有国家之名,但不过是家的放大,并无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意义。严复不同于主流的儒家国家观,他站在西学的角度对国家问题给予了全面的阐释。中国要能存在下去,必须建设一个能够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近代民族国家。政治的根本问题就是国家,“国家是天演之物,程度高低,皆有自然原则”。国家是由亿万民众组成的,国家富强,就是民众的富强,民众的状况决定了国家的状况。国家的演进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图腾社会、宗法社会和军国社会,其中中国尚处于宗法社会阶段,军国社会的楷模则是君主立宪的英国。近代以来最重要的国家体制是立宪国家和专制国家,而立宪明显好于专制。要实现真正的立宪国家,需要在民智、民德、民力等方面达到要求才行,而当时中国民智未开而急于行立宪政治,则容易导致国家的动乱。

——摘编自林建华《论严复的国家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国家观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的国家观产生的背景。
2023-11-1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尚书·多士》中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证明殷人曾有人记载商汤灭夏的“典”“册”。以下与此可以互相佐证的一项是(     
A.商朝已经保存完整的史料典籍B.这应是雕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
C.商朝可能已有精通文字的史官D.夏王朝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4 . 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2021-06-08更新 | 17810次组卷 | 137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深入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 地方”——中国陕北进行实地调查,并将其所见所闻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该书于 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1938年2月首次发行中文版。以下为该书的内容节选:

有两个红军战士绰号叫“老狗”和“老表”,他们是从江西走过来的。我问他们你们喜欢红军吗?”老狗说红军教我读书写字,现在我已经能够操纵无线电,用步枪瞄准。”老表说红军对待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挨过打。我们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呢?”

有一个农村少年是在四川参加红军的。他告诉我说,他的父母是贫农,只有四亩田,不够养活他和两个姊妹。红军到他村子来分配土地,全体农民都欢迎他们,只有地主逃跑了。还有一个红军战士是福建来的,一个是浙江来的,还有几个是江西和四川来的等等。

他们来历不同,籍贯和方言不一,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团结。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


(1)《红星照耀中国》展现了怎样的红军形象?
(2)《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发行有何影响?
2021-05-13更新 | 350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和赤峰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