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大一统”思想,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B.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有利于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有利于确保少数民族享有高度自治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年,面对欧亚大陆已经陷入战争、孤立主义盛行的危局,美国媒体巨头亨利·卢斯在《生活》杂志发表社论《美国世纪》,鲜明地提出“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他认为:“当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重要的国家时,美国人却无法在精神上和实践中承认这一点。因此他们一直都没能扮演好世界大国的角色——这种失败对他们自己和全人类都造成了灾难性后果。纠正这一错误的方法,就是从内心深处接受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重要国家的责任和机会”“为了我们(美国)认为合适的目标,使用我们认为合适的手段,对世界施加我们的全部影响”。时至今日,“美国世纪”的说法早已超越了动员美国参战的原初语境,对美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王一哲《亨利·卢斯“美国世纪”命题的提出及其影响》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世纪”命题产生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美国世纪”命题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征服希腊之后,希腊的文艺和科学作品传入罗马。但是,罗马人不像希腊人那样喜欢思辨、富于创造性,而是比较注重实用。罗马农学的成就非常突出,既总结了意大利的农业经验,又吸收了希腊和迦太基的成就。医学家盖伦的著述颇丰,在西方长期被奉为经典。皇帝和贵族竞相兴建宏伟建筑和公共设施,以显示皇权的威严浩大和帝国的繁荣强盛。罗马的建筑采用希腊的营造法,对后世建筑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除此之外,罗马在哲学、文学、史学、法学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中古早期的动乱在毁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严重破坏文化。这时的教育和文化知识为人数不多的教士所垄断。教会学校教授的内容是源自古典文化的“七艺”,但教会并不热衷于在学理上和精神上理解古典文化,学术活动集中在为读通《圣经》而进行的繁琐考证上。当时的哲学和神学是二位一体,完全脱离实际经验,被称为“经院哲学”,许多哲学家沉迷在炼金术和星象学之中。建筑方面盛行哥特式教堂建筑物,高耸入云的教堂尖塔和透过彩色玻璃从高处射进教堂内部的阳光象征着教徒期望接近上帝并最终进入天堂的愿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罗马的文化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早期欧洲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 . 继今年春节推出的《唐宫夜宴》(左如图)"出圈"后河南卫视在端午节推出一场名为《端午奇妙游》的主题晚会,其中水下舞蹈节目《洛神水赋》(如图),把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舞姿,通过水下舞蹈的形式呈现出来,效果“炸场”。这些节目的“火出圈”
A.说明创新是文化传承的第一要素
B.根源于中华文化的厚重与辉煌
C.媒体传播是文化传承的根本途径
D.体现了青年是文化传承的主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3世纪初,蒙古征服撒马尔罕(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后不久,有人看到有较多来自中国的工匠和来自周边地区的人在一起恢复该城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大量商人在此经商。这反映出蒙古西征
A.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B.旨在与西方国家建立经济联系
C.未给撒马尔罕带去灾难与痛苦D.使元朝的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
6 . 20世纪60年代,非洲很多国家刚获得独立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洲做了调查,非洲学生很少有机会读到本国的历史、地理,也接触不到科学和技术的知识,他们读的是欧洲的历史,特别是一度称霸欧洲的欧洲名人的历史。在法属非洲,书本告诉他们,他们的祖先是高卢人,有着一双蓝色的眼睛,并详尽叙述了拿破仑的一生。这一现象
A.反映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
B.说明非洲缺乏民族文化土壤
C.根源于欧洲对非洲的殖民扩张
D.表明欧非文化交流成果明显
7 .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根本的特性在于遗产的‘无形性’和‘活态性’,所有遗产均通过口、手、肢体、行为和技能来表达,因此不具备实物特性;由于它的完成过程和传承系统完全依赖于人,这就决定它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活态化'性质。”这说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A.必须关注其传承方式的保护B.完全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
C.长期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D.可以不具备真实性和完整性
2021-06-19更新 | 738次组卷 | 10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印欧人不断迁徙,使得世界各地的文明在更广大的范围内碰撞、交流,有的消失了,有的被同化了,但却产生了更高级的文明……列史实符合印欧人迁徙说法的是
A.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了赫梯帝国,后因波斯入侵而消亡
B.雅利安人进入到中亚地区后,建立起势力强大的贵霜帝国
C.崛起于伊朗高原的波斯人曾建立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D.形成于巴尔干半岛的古罗马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
9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下列不属于“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原因的是
A.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B.中华民族有重视总结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的传统
C.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从未受到外族文化影响
D.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能做到既博采众长又兼收并蓄
10 . 欧洲这块古老的大陆,通过吸取来自非洲、中东、印度的辉煌文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其他文明相继没落的历史时期不断成长,达到了一系列文化高峰。在此过程中,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事例说明
A.人类的迁徙活动从未停止
B.人口迁徙是一种文化活动
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D.移民给当地带去的都是先进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