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1 . 【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中国的儒家世界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具有内向性的社会。中国的这种内聚性,并非当时才有的一种新现象,它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起就有了,并一直持续到今天。实际上,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未曾中断的文明。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

材料二   共产党执政后,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艰巨课题,也是毛泽东艰辛探索的课题。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走出了一条和苏联、西方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的、具有独创性的国家治理道路,开创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的探索和创新。

——摘编自2019年11月1日《中国组织人事报》江宇《毛泽东如何探索国家治理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百年动荡。在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新中国将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能给人民带来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心揣愿景,在探索契合新中国国情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促进了新中国的安定团结与恢复发展,亦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启示。

——摘编自2020年02月06日人民网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影响中国文明具有内聚性和连续性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道路模式,至少从两方面进行分析解读。
今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文明涵化与趋时更新】

冯天瑜先生在《中国文化生成史》中指出,多极世界各具特色的文明彼此交流沟通,其间既有冲突激荡,又有吸纳融会,达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涵化”结果。以中国文化为例,历史上,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

第一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
第二次历史性融合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 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
第三次历史性融合明代中期以来, 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 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 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请结合中国文化的三次历史性融合,以“文明涵化与趋时更新”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田横在秦末与刘邦共封为王,后来刘邦取得天下,田横与八百壮士耻事汉王,全部壮烈自尽;公元前138年汉中人张骞应汉武帝招募,充当使者前往大月氏,历十余年终于凿空西域;苏武出使匈奴,持节不悔;杨震欲留清白,深夜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却贿。这些反映了当时(     
A.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B.主流思想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C.选官制度发展推动了风气革新D.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陆九渊、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太简,陆以朱教之人为支离,此颇不合。”二者的分歧主要在于(     
A.万物本原的认识不同B.儒学入世与出世的看法不同
C.探求天理的方式不同D.学习与思考关系的理解不同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大约距今5000年前,黄河上游地区就接受了起源于西亚地区古文明的制作铜器、栽培小麦、饲养黄牛和绵羊等新的技术。大约在距今4300年前的黄河中游地区发明了泥范铸造铜铃乃至青铜容器的技术。到了夏、商朝,青铜容器制作工艺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青铜文明。这反映出(     
A.华夏文明的连续性发展B.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格局
C.早期中外文明交流互鉴D.中华文明的开放性与创新性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清华大学收藏了一批战国中晚期的竹简,其中《治邦之道》篇系统讨论了治国理政问题:“今夫揄(通“逾”)人于其胜,不可不慎,非一人是为,万民是为。举而度以可士,兴;举而不度以可士,崩。故兴善人,必熟闻其行,焉观其貌,焉听其辞。”材料主张治国理政应该(     
A.民贵君轻B.举贤用能C.道法自然D.隆礼重法
昨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四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7 . 西汉时,董仲舒曾提出即使井田制一时难以推行,也至少应该限制占田数量;商人出身的桑弘羊则提出应将最有利可图的社会资源都收归国有。他们的观点体现了(     
A.儒学独尊的主张B.重农抑商的思想C.道家无为的观念D.天下为公的理念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测试卷
8 . 孔子作春秋,“其文则史,其事则齐桓、晋文”,将“怪力乱神”斥诸于外。自认为继《春秋》的《史记》称“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以“五帝”为首,放弃三皇传说。及至三国秦宓乃至北宋欧阳修,对《史记》所载五帝帝系,亦有驳辩。据此可知,国史传统(     
A.渗透史料实证意识B.传承中华文化C.抛弃三皇五帝传说D.有利华夏认同
7日内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高三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世宗时期,面对严重的旱情,皇帝不但多次在宫中祈雨,同时遣官致祭山川神明。世宗表示:“致灾之由,固在朕躬。但君臣交修,本为一体,朕既痛自循省,惟赖尔文武群臣同寅竭诚,匡朕不逮,以回天意。”由此可知,明世宗(     
A.颇为顺应自然规律B.具有厚德载物的胸怀
C.认同“敬天保民”思想D.对天下为公理想的推崇
7日内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明世宗时期,面对严重的旱情,皇帝不但多次在宫中祈雨,同时遣官致祭山川神明。世宗表示: “致灾之由,固在朕躬。但君臣交修,本为一体,朕既痛自循省,惟赖尔文武群臣同寅竭诚,匡朕不逮,以回天意。”由此可知,明世宗(     
A.对自然规律颇为尊重B.认同“敬天保民”思想
C.具有厚德载物的胸怀D.推崇天下为公的理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