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从内外服制度到封邦建国
C.从内外服制度到郡国并立
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2018-01-26更新 | 206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
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
2016-11-27更新 | 22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雅安中学高一上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西周时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礼”主要是用来显示社会中各等级之间差异的。为弥补其缺陷,周公同时制定的“乐”已超越了音乐本身,带有浓厚的政治、社会色彩。这表明周乐
A.规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B.显示了社会的等级贵贱
C.促进了社会成员的和谐D.提升了民众的艺术素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诸侯弃国逃跑D.分封制遭到破坏
5 . 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实行宗法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这反映了周以后
A.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B.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
C.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D.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
2016-12-12更新 | 27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行梁传》记载:“(西周)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与朝也、”而到了春秋时期,诸侯朝见天子比之西周多了许多随意性,或不朝、或携私意朝王,或朝于非时,或朝于非所。这一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周天子权威消退
C.尊祖敬宗意识淡薄D.君臣间矛盾激化
8 . 《尚书·尧典》载:舜命东方族群首领皋陶为“士”,主持刑罚。《史记·夏本纪》载:“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后举东方族群的首领益,“任之政”。这些记载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当时(       
A.族群的交融发展B.禅让制的推行C.私有制的产生D.氏族制的结束
9 . 英语和汉语在亲属的称谓上有很大区别。在英语中,祖父、祖母与外祖父、外祖母一般不作区分,都统一使用grendpa和grendma姑姑和姨妈在英语中也统一使用aunt。汉语中这种细分的亲属称谓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受到下列哪种观念的影响
A.细致精准的理学思维
B.维护封建等级的礼法观念
C.区分内外亲疏的宗法意识
D.辨别长幼尊卑的纲常伦理
10 . 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突出表明春秋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风行
D.以郡县为地方行政区划的中央集权制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