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周实行“策名委质”制度,即臣子一旦经由周王“册命”便与王建立了“仇匹”关系,须将身心俱付于所命之王,除非之后王进行“申命”。这一制度(     
A.巩固了西周的政治统治B.完善了宗法分封制度
C.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形成D.维护了集权专制体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灭商后,疆域扩大,已经是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因而,人们心中遂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思想的初步形成。

——摘编自杨向奎《先秦儒家之一统思想》

材料二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着手建立断的帝国体制……由于秦帝国只存续了十五年,它所建立的帝国模式带有浓厚的实验色彩,这种模式是否能够续下来,在汉初仍是一个未知数,而当时异姓诸侯王势力的强大更加大了它的不确定性。至汉武帝时,终于完美地解决了统一与分裂的问题。

——摘缟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此时“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制度因素以及它在该时期思想领域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的帝国体制”是什么?在西汉初年表现为什么体制?并指出这种“不确定性”对西汉政治产生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3 . 西周王朝除首都镐京外还设有别的都城,从西至东,呈一字排列,绵延千里,西部有奠都、岐周,中部有丰京、镐京,东部有成周、王城(如图1所示),周王依礼制巡视天下时轮流居住在这些都城中。这一制度设计(     
A.刺激了诸侯国肆意大兴土木B.体现权力分配以血缘为基础
C.易导致统治者生活骄奢淫逸D.利于维护周王天下共主身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从有关文献看,西周及春秋前期所谓的禄,主要指的是分封土地,而春秋后期至战国时代,禄则主要是指作为薪俸的粟米等实物,举凡智能之士,只要得到国君信任,都可以领取薪俸而登卿相之位。这一转变(     
A.瓦解了分封制度B.强化了宗族的凝聚力
C.加速了君主集权D.标志着贵族政治结束
5 .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材料二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世代沿袭,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三   “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四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

——(宋)欧阳修《新唐书•百官志》


(1)根据材料一说出西周与夏商时期相比,在政治制度上有什么创新之处。这种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结合材料二指出该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的政治制度。简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材料中问题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期政治制度,并分析其作用。
2022-10-11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一统是历代封建王朝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国家治理其自身的重要内容。其思想渊源很悠久,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就使用“五服”等空间、区划、亲疏等级概念构筑出包容有序的统一理想。以族系认同为标志的血缘、历史文化认同,在先秦时期也已形成。到战国晚期,“定于一”“天下为一”的学说在社会上已产生。可以说,从政治框架的理想构建到血缘历史文化认同,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在先秦时期已经奠定。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发展,战国时,大一统开始向政治实践转化。

——摘编自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材料二   秦汉以后中国就建立起发达的官僚组织体系,从中央,到郡县,再到乡里有一套层层隶属的行政系统。但是受制于农业帝国有限的生产剩余,国家并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官僚体系,越往基层社会,官僚越少,县令都是“牧民之官”。除了税赋徭役治安之外,国家主要实行“以民治民”的统治策略,并不主动干预乡村社会。基层社会的众多公共事务由农民通过家庭、宗族、部里或者村落来处理。在“官事官办”纵向结构之下是“民事民治”的横向治理,由此形成国家的纵横治理结构,并作为历史传统一直承继下来。

——摘编自任路《“家”与“户”:中国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社会基础——基于“深度中国调查”材料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有哪些政治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以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总体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及秦汉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意义。
7 . “周王给予地方诸侯的恩惠和优待明显高于在中央朝廷服务的王室官员,除了一些关系到王室利益的诸侯继位等事务外,没有证据显示中央朝廷曾试图干预地方封国的内部事务”。材料表明西周(     
A.宗法制巩固了封建统治B.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C.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君主专制政体正式形成
2022-09-23更新 | 3864次组卷 | 49卷引用:辽宁省大连部分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史记.周本纪》载:周“穆王将征犬戎”,但大臣祭公谋父反对,向他讲了“先王耀德不耀兵”的道理,但穆王不听劝谏,遂征之。周厉王贪财好利,霸占山林川泽,实行掠夺性的“专利”政策。大臣芮良夫劝谏厉王放弃专利,但厉王不听。材料意在说明周代(     
A.贵族谏政无法制约王权暴政B.周王对政务拥有最后决断权
C.原始民主制防止了决策失误D.资源垄断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商汤灭夏之后,称颂禹“久劳于外,有功于民”,并且继续祭祀夏朝确立的土神。周武王灭商之后,封武庚(纣王的儿子)于朝歌(今河南淇县),以主殷商的祭祀。汤武旨在(     
A.承袭前代制度B.直接控制地方部族
C.减少政局动荡D.强化同源共祖观念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西周时的制度,周天子每隔几年要到全国各地去巡视一番,以考察诸侯的政绩,叫做“巡狩”;而诸侯到一定时期要前往王都朝见周王,这叫做“述职”,天子在此时还要重新宣布一次各诸侯的爵位等级。这是王权的重要标志。诸侯有一次不到的要贬降其爵位,两次不到的要削减封地,若连续三次不到,就要兴兵讨伐。东迁后,“巡狩”之事就很少进行过了。诸侯朝见天子“述职”之事,春秋时也几乎看不见了,即或有,也是为某种暂时的需要而进行的。与此相反,倒是周王对诸侯进行聘问。

——杨升南:《中国历史大讲堂03:春秋史话》

材料二   春秋时的县和后来的县性质不同。战国时各国的县的长官,是由中央委派的,必须听从中央的命令,推行各种政策,属于地方政权性质。春秋时代县的性质就不同。……县最早设在一些大国的边境地区,往往灭掉一个小国,就要在那个地方设县,是直属于国君的统治地区,常常是国君到边境上处理军国大事或重大问题的地方。这些县里的贵族和“国人”都被编制成军队,军队的长官也就是县的长官,叫做“县尹”,或者尊称为“县公”,就是一个县军队的统帅。当时县尹作为一种重要官职是由重要贵族轮流担任的,个别也有父子相袭的。

——杨宽:《先秦史十讲》


(1)据材料一概括从西周到东周,制度发生的变化,指出其反映的实质问题。
(2)材料二指出春秋与战国时期“县”的本质区别,分析导致其差异的根源。
2022-08-30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