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6 道试题
1 . 孟子说:“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左传·昭公十三年》载:“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此外,“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确立了各级贵族政治与生活准则B.加强了诸侯国对周王室的隶属关系
C.将血缘关系与地域关系融为一体D.表明中央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掌控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五校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2 . 徐喜辰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指出:春秋时期,卿大夫家内盛行着家臣制,春秋末期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一种官吏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这种家臣制(     
A.促进了小农经济形成B.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有利于维护周王室统治
2024-04-1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一     《周礼》记载: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

史料二     图中绘有山脉、河流、居民点,着重标出了9支军队的驻地、军队番号、防区界线、军事设施和行动路线。图幅中部的三角形城堡,是各支驻军的指挥中心。指挥城堡后面注有甲钧”“甲英的地方是军队武器、粮草的集聚地。

史料三   《晋书·裴秀传》记载,裴秀曾提出制图六体:一为分率(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里(用以确定道路距离),四为高下(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坡度起伏),六为迂直(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

材料二   东周时期地图多用于献祭或军事功能。《禹贡》中地理区分五服,不是按照自然条件划分的,而是按政治地位划分。秦朝地图是行政管理文牍的一部分,地图和其他档案资料有助于保证各种典章制度延续传承。汉代以来,朝贡国的贡品中常常有地图,作为臣属的标志。汉代以后,地方各级政府都定期向中央造送地图。古代中国地图多山水图画式,且图很少,多文字注解。即使后来方志地图多了起来也是为了辅助文字说明。古代中国并没有专门的地图测量官员,即使涉及到地图绘制的定量技术,也多是借鉴天文学、水利学和农学。

——摘编自(美)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地图测绘的历史,分别指出其史料类型和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图发展的特点。
2024-04-09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记载,西周时期,周王经常行至畿内大贵族都邑宫庙所在地,与隶属于大贵族的中下级贵族会面并举行册命、赏赐等政治活动。在王畿之外,周王通过频繁的巡省活动对诸侯、邦伯加以管控,并且在巡省过程中处理涉及邦伯、诸侯本人的一些纠纷事件。这表明当时(     
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B.原始民主传统依然发挥作用
C.中央集权体制已经形成D.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2024-03-2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长达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导致中国在族群融合的基础上走向集权并日臻完善:商朝和西周时期华夏族群从黄河中游向东、向南扩张,形成华夏文明核心地带;秦朝,华夏国家持续向南扩张,并以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取代分崩离析的封建体制;儒家世俗说教在汉代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此后在历代封建王朝依然保持其正统地位,教义也日趋复杂;唐朝及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均主要采用科举考试制度,使得士人地位上升,主导了地方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先秦至隋唐时期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3-2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建立后,所开创的一系列崭新制度,极大地推动了商周时期制度文化的变迁。西周初年,所推行的封邦建国制度和一套颇为严格的宗法制度,在《左传》等古代文献中有较为明确的记载。除此之外,王国维先生还曾指出:“同姓不婚之制,实自周始”,随着先秦史研究的不断深入,王氏的论断已逐渐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殷周之际,制度文化方面,在商代天帝崇拜观念逐渐淡去的同时,独具现实关怀和实践理性的礼制文化日臻完善,“周之文化,以礼为渊海”。西周时期,逐渐实现的由神本向人本的过渡,其价值正如李学勤先生所说:“西周制度文化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摘编自周书灿《论周初的制度建设与文化变迁》

材料二   周秦之际,国家在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周政、秦政这两种“治道”对周秦以后的制度变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西周初年,在周公的主持下,厘定出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并确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礼治”原则。秦统一后,经过激烈辩论,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继续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治国路线。据学者指出,西周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确立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族权与王权的二元结合体制,而“周秦之变”,变的就是作为国家社会二元一体基础的西周宗法制,从而使国家从宗族的躯壳中挣脱出来,建立起独立的政治系统。

——摘编自代云《黄河与中国历史上的周秦之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初制度建设的措施,并指出殷周之际制度文化变迁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秦之变在政治上的表现,并指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7 . 西周初期,“王家”指周王个人的家庭(排除那些已建立宗族的周王兄弟)及维持其财产的管理系统,与“王朝国家”(指中央政府官员体制)均代表周王进行运作。西周后期,“王家”与“王朝国家”分离,“王朝国家”逐渐获得“自我决定的运行体系的特点”。这一变化(     
A.反映出集权体制下的局部调整B.推动了周王朝的官僚化进程
C.淡化了权力分配与血缘的关系D.表明人文精神促进理性行政
8 . 有学者认为所谓分封者,就是周人击败殷人后,将其一个或数个血缘氏族部落,集体向新的土地迁居,与当地原来的殷人——可能还有其他土著居民——同居共处,因此将其称为周人的“武装殖民”。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A.弱化了贵族的地位B.加速了族群间交融
C.强化了周王至尊权威D.巩固了中央集权
9 . 周初大行分封,使一些蛮荒落后之地和新征服的土地得到了极大地开发,如太师吕尚父封于齐(山东临淄)后,“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齐国发展成为东方强大的诸侯国。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开发B.维护了森严的等级秩序
C.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形成
2024-03-0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在周朝,国人当中参与国家日常政务的主要是贵族,作为国君同族成员的广大下层国人也都拥有干预政治的权力。遇有重大问题,国君按习惯要征询全体国人的意见。这种情况表明(     
A.家国一体观念的深入B.原始民主遗存影响仍在
C.宗族制影响治国观念D.国家治理理性因素增加
2024-03-0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