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下图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成果材料,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将四幅图所示政治文明成果填入下表中适当的位置。
图片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国家(朝代)



政治文明成果




(2)图一所示的诸侯有几类?所示政治制度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二中的制度有何特点?
(4)阅读图三和图四、分析两者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异同。
(5)某探究小组欲对中国古代创立的政治制度进行探究,请你为其提供两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
2024-03-1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沅江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下表所示为尚书(台、省)地位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     

时代

名称

地位

尚书

九卿之一的少府属官是皇帝与列卿间收发文件的宫廷侍从

汉武帝

尚书

在中朝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具有决策职能

汉灵帝

尚书台

统辖朝廷主要政务成为新的政府中枢

隋唐

尚书省

三省之一负责政令执行

A.强化了专制皇权B.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C.提高了行政效率D.表明中央官制走向成熟
2023-11-1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五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所示是三省制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三省制的出现(     

尚书省

形成于东汉时期;三国时期,因以尚书台作为独立机构,而成为国家的政务中枢;南朝时,正式改称“省”,并设立尚书令和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书省

曹魏时,因为尚书省成为政务中枢机构后并不被皇帝信任。所以,便将具有秘书机构性质的秘书监改称“中书省”,从而达到分化尚书省职责的目的。

门下省

随着中书省权势日趋强盛,皇帝又担心其会干扰到皇权的专制,于是在晋朝时,又将具有侍从机构性质的“侍中寺”改为“门下省”。
A.服务于皇权专制的需求B.缓解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提高了中枢的行政效率D.不利于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2023-10-2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直到元朝才由“小中国”变为“大中国”(如下表)。这体现了(     
中国地域意义人民意义文化意义主权行使者
小中国中原(九州)汉人农耕文化汉族政权
大中国十一行省汉、蒙、色目
等众多民族
农耕与草原
文化兼有
不论民族(可以是汉族和
少数民族的联合政权)
A.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因俗而治的管理特色
C.国家建构模式的创新D.民族平等原则的运用
5 . 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汉帝太尉在任时间任前职位去职原因
高祖周勃公元前196年列候迁燕王
文帝灌婴公元前179-前177年将军迁丞相
景帝周亚夫公元前154-前150年中尉迁丞相
A.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B.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设置无常
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D.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
2024-02-2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唐前期京官兼任地方官的状况表。据此推知,唐前期(     
道名数量道名数量
关内道25陇右道6
河南道25山南道5
河北道16剑南、岭南道3
河东道17淮南道1
A.治国理念出现显著变化B.科举选官制度功能弱化
C.地方官员行政能力匮乏D.政治经济中心仍在北方
2024-04-30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行政区划表。   

时期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
县、道
郡、王国县、道、邑、侯国
魏晋南北朝郡、王国县、国
隋、唐前期州(郡)
唐后期、五代道(方镇)州、府
宋、金府、州、军、监
布政使司(省)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县、州、厅

材料二   总的来说,历代行政区划主要是第一级政区的变化很大。一级政区,秦汉为郡,汉末魏晋南北朝为州,唐末为道,宋代为路,元明清为省,多有变动。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第一级政区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内往往特别大,容易产生与中央对抗的割据势力,甚至是造成推翻中央王朝的主要力量,故中央王朝总是想种种办法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划。汉末魏晋南北朝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开始都只是虚设的监察派出机构,中央并不想将其作为一级政区,往往在发生叛乱时,为了发挥地方镇压叛乱的积极性,又往往变成行政区。而作为州县一级政区的财力军力对中央政府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威胁,故变化相对不大。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材料三 同治年间,东北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反清斗争,柳条边门和卡伦陷于瘫痪,封禁政策名存实亡,为流民大规模出关冲边创造了有利条件。日俄战争之后,两强瓜分东北事态已成,东三省朝夕难保。面对危局,从封疆大吏到普通知识分子,纷纷呼吁清政府改革东三省军府制度,移民实边,以救亡图存。随着东三省厅州县的普遍设置,其上一级管理机构也陆续设立,或以府辖治厅州县,或归属于道。道员兼辖招民招垦、旗民交涉以及蒙务、商务、税收等,对提高行政效率不无意义。

——摘编自王景泽、丛佳慧《试论清末东三省道的设置与作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封建社会行政区划变动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封建社会行政区划变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军府制度改革的作用。
8 . 下表是学者对西周至清朝末天子、国君和皇帝谥号的情况统计,据表可知(     
时间(公元)所统计帝王、国君总数美谥平谥恶谥
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
前841-前221年23416570.63916.63012.8
前209—1911年32429089.325892.7
(注:谥号是对帝王、大臣、贵族生前事迹进行评价褒贬给予的称呼)
A.监察制度有所完善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君主权威得到加强D.道德政治渐趋形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行政区划表。

时期

高层政区

统县政区

县级政区

县、道

郡、王国

县、道、邑、侯国

魏晋南北朝

郡、王国

县、国

隋、唐前期

州(郡)

唐后期、五代

道(方镇)

州、府

宋、全

府、州、军、监

布政使司(省)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

县、州、厅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二   总的来说,历代行政区划主要是第一级政区的变化很大。一级政区,秦汉为郡,汉末魏晋南北朝为州,唐末为道,宋代为路,元明清为省,多有变动。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第一级政区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内往往特别大,容易产生与中央对抗的割据势力,甚至是造成推翻中央王朝的主要力量,故中央王朝总是想种种办法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划。汉末魏晋南北朝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开始都只是虚设的监察派出机构,中央并不想将其作为一级政区,往往在发生叛乱时,为了发挥地方镇压叛乱的积极性,又往往变成行政区。而作为州县一级政区的财力军力对中央政府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威胁,故变化相对不大。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封建社会行政区划变动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封建社会行政区划变动的原因。
10 . 由下表可知,西汉(     
汉武帝罢太尉,设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
汉成帝赐曲阳侯根大司马印绶…… 以御史大夫何武为大司空,封列侯,皆增奉如丞相,以备三公官焉
汉哀帝丞相更名大司徒,复赐大司马印绶……位在司徒上
A.基本沿袭秦朝官制B.丞相遭到群臣排斥
C.皇帝权力得到加强D.官僚机构日趋混乱
2023-10-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