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是三省制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三省制的出现(     

尚书省

形成于东汉时期;三国时期,因以尚书台作为独立机构,而成为国家的政务中枢;南朝时,正式改称“省”,并设立尚书令和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书省

曹魏时,因为尚书省成为政务中枢机构后并不被皇帝信任。所以,便将具有秘书机构性质的秘书监改称“中书省”,从而达到分化尚书省职责的目的。

门下省

随着中书省权势日趋强盛,皇帝又担心其会干扰到皇权的专制,于是在晋朝时,又将具有侍从机构性质的“侍中寺”改为“门下省”。
A.服务于皇权专制的需求B.缓解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提高了中枢的行政效率D.不利于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2023-10-2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学者对西周至清朝末天子、国君和皇帝谥号的情况统计,据表可知(     
时间(公元)所统计帝王、国君总数美谥平谥恶谥
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
前841-前221年23416570.63916.63012.8
前209—1911年32429089.325892.7
(注:谥号是对帝王、大臣、贵族生前事迹进行评价褒贬给予的称呼)
A.监察制度有所完善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君主权威得到加强D.道德政治渐趋形成
3 . 由下表可知,西汉(     
汉武帝罢太尉,设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
汉成帝赐曲阳侯根大司马印绶…… 以御史大夫何武为大司空,封列侯,皆增奉如丞相,以备三公官焉
汉哀帝丞相更名大司徒,复赐大司马印绶……位在司徒上
A.基本沿袭秦朝官制B.丞相遭到群臣排斥
C.皇帝权力得到加强D.官僚机构日趋混乱
2023-10-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反映了唐代前期“道”的创立和演变历程。据此可知,唐前期“道”的设置(       
贞观元年自隋季丧乱,群盗初附,权置州郡……。贞观元年,悉令并省。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
贞观十三年户部按道整理各州地理、人文情况,以及户口、赋税、田亩等信息。
开元二十一年划天下为十五道,每道常设采访处置使,负责“检察非法”。
A.提升了地方治理效能B.开创了地方行政新体制
C.适应了区域发展差异D.埋下了内轻外重的隐患
2024-01-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下表是战国时期部分六国贵族后裔在汉代的发展状况。据此可知,汉代政治的特点是(     
“法雄字文强,扶风郡人也,齐襄王法章之后。秦灭齐,子孙不敢称田姓,故以法为氏。宣帝时,徙三辅,世为两千石”
“田延年字子宾,先秦诸田也,徙阳陵。延年以才略给事大将军莫府,霍光重之,迁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
A.削弱丞相权力B.加强中央集权
C.完善官僚政治D.实施“推恩令”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一统是历代封建王朝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国家治理自身的重要内容。下表呈现了大一统国家治理的几个研究视角。
研究视角主要内容
A.“大一
统”与德法相
依政策
大一统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主流思想政策,德法相依就是我国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政策。自汉以后的历代王朝,都制订了颇为严密细致的律令,前后相续,与礼德互为表里,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其中,法律的儒家化与慎刑原则值得重视。
B.“大一统”与民惟邦本政策大一统包含着人本、民本的思想关怀,大一统与民本政策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封建王朝采用度田、占田、均田、限田等方式调整土地,抑制兼并,保障小农利益。还通过赋税制度调整,平均财富,稳定民心,如唐代中叶两税法和明代一条鞭法,就有均衡财富的意图。
C.“大一统”与基层治理举措大一统要有一套严密稳定的基层组织机构做保证。秦汉后,基层乡里已纳入国家治理体制,独立于国家控制之外的基层组织几乎不存在。兴修水利、储粮备荒、赈济抚恤等,也是政府经常采用的基层社会救济措施。
D.“大一统”与权力制衡原则……

——据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1)参照已有研究视角,撰写研究视角D的主要内容。
(2)请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7 . 下表为唐代各阶段使职统计表。据此推知,唐代的使职差遣制度(       
时期任用使职年数产生一个使职所需平均年数使职数占总数的百分率
高祖至高宗(618—683)154.410%
武则天至玄宗(684—755)640.8245%
肃宗至德宗(756—804)281.7519%
顺宗至宜宗(805—859)124.5889%
懿宗至哀帝(860-907)202.414%
A.主要是处理地方性事务B.由临时性向固定化转变
C.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D.缘于君主专制政治体制
2024-02-0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汉朝至清朝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清朝相比前代最重要的变化是(     
朝代分等标准
“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
“户口多少”“资地美恶”
冲(交通要冲)、繁(政务繁杂)、疲(赋税拖欠)、难(命盗案多)“四项兼者为最要”
A.县域管理难度增大B.注重地方治理
C.集权态势愈演愈烈D.置县标准严苛
2024-01-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内容为某学者勾勒出的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制度建设的大致特点。据此可知,该制度(     
中央职能从以人为中心转变为以部门为中心
封建官僚体系日趋严密,在中央层面出现了“三权分立”局面……其实际上类似于行政体制中的决策、监督与执行三权的分立
政事堂承担起中央行政决策中心的职能与角色,其设立提升了决策系统的稳定性与效率
A.造成了地方行政活力的丧失B.激化了皇权与相权间的矛盾
C.削弱了官僚政治的人治色彩D.明确了中央行政组织的权责
10 . 下表中,历史材料和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州部,分设刺史。

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

B

隋唐时期创设科举制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发展。

彻底消灭门阀士族的政治影响力。

C

辽实施“南北面官”制度

对汉人实施民族压迫,不利于巩固统治。

D

明、清在地方实行督抚制度

推动了民族交融

A.AB.BC.CD.D
2024-01-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