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9 道试题
1 . 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时期,初由宦者担任,魏晋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侍从,南北朝时正式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     
A.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制B.是皇权不断侵夺相权的产物
C.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
2023-05-29更新 | 332次组卷 | 8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刚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A基础过关卷)
2 . 某同学在学习了秦汉至唐宋宰相机构演变的知识之后,整理出了如下表格,据此判断(        
秦汉至唐宋宰相机构的演变
1宰相人数越来越多,任职资格越来越低
2机构分权越来越细,彼此牵制越来越强
3内侍机构权力扩张,取代外朝宰相机构
4立断不废旧,但实权逐渐转移至新设机构
A.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B.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保障中央决策合理化
3 . 下列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
2023-05-08更新 | 275次组卷 | 21卷引用: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卷: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3-24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说一说】

材料   新始建国二年(10),王莽下令行“五均六管”法,实行计划经济。内容包括:

①政府控制物价。粮食布匹等供过于求时,政府按成本价买进;求过于供时,政府平价卖出。

②征收所得税。一切工商业,包括渔猎、医疗、织布、旅馆、工匠、摆摊等,从前自由经营,现在政府征收百分之十所得税。

③实行专卖制度。盐专卖、酒专卖、铁器专卖,由中央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以前大富豪可以自铸钱币)。

④规定国内所有自然资源均属国家所有,由国家开采。

⑤首创政府贷款。老百姓没钱祭祀丧葬,可向政府贷款,不收利息。经商贷款,收百分之十利息。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
2023-04-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开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县两级制……秦有四十多郡,中央直接管理问题不大,西汉时疆域逐渐开拓,郡国的设置日益增多。汉武帝时达到了一百多个,中央直接管理就有些麻烦。于是,武帝时全国设十三部(后亦称州),在部置部刺史,加上京城的司隶校尉,共十四个……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州刺史或州牧成了地方割据势力,从此,魏晋南北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变成了州、郡、县三级……机构重叠,人员膨胀,所谓“十羊九牧”,十分不便。

——摘编自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二   晚清以来,流民大量涌入东北,清政府也逐渐放宽封禁政策,招民开垦,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开发。日俄战争后,边疆局势急剧恶化。面对“外有强邻逼处,内有马贼横行”的危局,从封疆大吏到普通知识分子,纷纷呼吁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的军府制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裁三省将军,设立东三省总督,总督之下设三巡抚,分管奉天、吉林、黑龙江行省,行省下分设道、府、厅、州、县等地方民治机构。其中,东三省所设之道,多数为分巡道兼兵备衔,道员兼辖招民招垦、旗民交涉以及蒙务、商务、税收等。道本身具有监察职能,部分道还受理中外交涉事务。道的设置有益于东三省由军府制向行省制过渡及开发边疆、缓解危机。

——摘编王景《清末东三省道设置与作用》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地方管理体制变动的主要原因,并说明汉代及之后地方行政机构层级增多带来的不利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行政制度的原因,并简析晚清政府在东三省设置“道”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地方行政体制变革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最初为三十六郡,县总数在一千左右。到西汉,郡级政区(郡与国)比秦代大幅增加,西汉末有郡国一百零三。东汉末年,朝廷派中央的高级官员出任州牧镇压农民起义,授与兵权、财权和行政权,以与农民军对抗。此后,州演变成了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数膨胀,平均每州只辖二个多郡,每郡只辖二个多县。隋炀帝大举并省州县,同时又改州为郡。并省之后全国有一百九十郡,一千二百五十五县。唐承隋制,但郡被改为州。唐太宗时,按山川形势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以观察使监察地方。为了扑灭安史之乱,唐玄宗时不得不在全国普遍设置方镇,任命一大批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节度使。唐后期,经常以观察使兼任节度使。这样,观察使的监察范围——道与节度使的军管区域——方镇也就合二为一了,州县以上新的一级政区道(方镇)就渐渐成形了。

材料二   宋初取消方镇。后来,宋代依据天下土地形势,分路而治,于是在州以上又出现了路一级的新型行政区划。各路设有负责转输地方财赋的转运使,负责监察、司法之职的提刑按察使,负责治安边防的安抚使,负责储备粮食平抑物价的提举常平使等。这些官员的衙门通称诸监司,“监”是指以诸使兼理“监察”州县之职的意思。这些监司的行政管辖地域都称为路,但各监司的路并不尽一致,即使有两司的路一致,治所(行政中心)有时也不在一地。

——摘编自周振鹤《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至唐地方政府层级演变的基本历程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路”级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规律。
22-23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适中(0.65) |
7 . 监察制
(1)中央机构:秦汉建立了以________为首的________体系。
(2)地方监察: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________一人,代表皇帝巡行郡国,依________规定的监察法规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
(3)影响:加强了________,澄清吏治;此后,巡视监察制度一直________下来。
2023-03-2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1)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讲)
22-23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8 . 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   
时间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意义
西汉汉朝地方行政制度沿袭秦朝,实行____、县二级制;汉初还包括________。景帝、____后,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削弱,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郡县制能够有效地控制地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东汉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____”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____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____、干弱枝强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州刺史和节度使权力的扩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导致分裂割据局面
隋唐①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沿用
②唐朝根据____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____机构
③唐中期以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____统兵征战,部分节度使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____势力
宋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又改道为路,主要职责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从而形成路、州(府)、县____
元朝____,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一省政务,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
明朝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____________分割;后朝廷又向各省派出____、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明清时期地方分权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巩固国家统一
清朝清承明制;巡抚成为一省长官,又设____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明清时期,省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形成省、府、县____行政制度

2023-03-2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讲)
22-23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难(0.4) |
9 . 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时间中枢机构的变化具体内容意义
西汉汉承秦制;汉武帝设立____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使外朝____的权力大大削弱
东汉刘秀将____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隋唐确立________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____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____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三省长官议政的地方叫____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____,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三省六部制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____
宋朝设中书门下省,设枢密院、三司分割相权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握财政大权,分割宰相的权力
元朝实行____省制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中枢权力再度集中
明朝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____;建立____内阁大学士____皇帝处理各种政务,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绵延1000多年的____制度终结
清朝清承明制;雍正帝设____军机大臣直接____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2023-03-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讲)
10 . 有学者认为,清代军机大臣除“面奉谕旨,书成文字,并予转发”的职责外,还“可以和皇帝面议政事”,其参政议政不是固定的职权,皇帝要求参议某事,才可以发言。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军机处(     
A.仅按照皇帝旨意处理公务B.一定程度上可以参与决策
C.是非正式设立的行政机构D.实际上对皇权形成了制约
2023-03-25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