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算起,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发布上谕停罢科举止,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整整延续了1300年。科举制的长期存在,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政治、文学乃至社会风俗等各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科举制的作用一直是双重的:它曾促进了中国的强盛统一,也一度使得中国衰败落后;既有利于吏治的清明,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朋党;既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也阻碍了学术的进步;既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又使学校沦为其附庸;既选拔了大量才智之士,也虚耗了无数学子的人生光阴……总的说来,在科举制实行的前期,其进步作用较明显,而后期消极作用较突出。及至清末,科举制还来不及完成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转变,便在历史的浪潮中消失了。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   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彻底摒弃了文官对于权势的依附关系,使得文官成为一种常任职业。西方各国都确立了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的制度。要求文官对政党必须是公正超然的,不得参加党派之争和政治活动,对政治问题保持缄默,忠诚地为政府服务。同时近代文官以技术资格为根据进入文官系统。在贯彻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基础上,录用文官的条件只看其是否具备任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文官系统中,官员的工作完全与管理资料的所有权分离,文官本身并不占有非人格化的生产资料和管理资料。

——摘编自郭素萍《论西方文官的职业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举制的双重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今中外人才选拔的启示。
2022-07-03更新 | 529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广雅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国,官吏任免一向实行“恩赐制”。到18世纪,内阁首相和大臣们滥用这个权力,把本党的党徒安插在各级政府。19世纪30年代,美国形成了“分赃制”,赢得大选的政党上台后,立即斥退大批政府官员,而让在竞选中有功的本党党徒填补这些空位。为了纠正上述乱象,以适应大工业时代的需要,英美两国在19世纪中后期分别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两国的改革都对文官的录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并规定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些改革,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运行,起了保证作用。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孙中山在借鉴中外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创立了文官考试思想。他认为文官要“有才、有德”,是否能够委任为政府官员,“要通过考试制度”“最严密、最公平地选拔”。孙中山主张在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基础上,把我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和监察制度分立出来,由国家设置考试院,主管文官的选拔、任用和考绩。孙中山规划和公布的有关文官考试的法规法令,其中不少内容为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所沿用。虽然在文官制度运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但是民国文官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是史无前例的。

——摘编自房列曙《民国文官制度的独特创制》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美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并概括英美文官改革中所确立的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对中外官员选拔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外文官考试制度的积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高级官员的选任按照级别高低和职掌分为会推和论俸推升。会推,指官员职位出缺,由吏部确定候推者名单和会推日期,至期召集九卿、科、道商议,从中推举二人,再由吏部拟定第一、二候选人,具题请旨,皇帝择一人而授。论俸推升,指吏部从候选者中选择二人,拟定正陪请旨,皇帝选一人补放。其中正陪之次序根据候选官员资历的深浅和历俸时间的长短而定。康熙十年(1671年),即在康熙亲政并铲除鳌拜后不久,清朝取消会推制.行开列之法。此法指吏部按《品级考》规定的应选官员的条件和次序,开列应补、应升官员名单上奏请旨,皇帝从中指定一人而授。此后,据开列之法选任的官员不断增多,应论俸推升的官员也被全部纳入开列请旨的范围中,且有过之。

——摘编自张振国《清代前期文官选任制度之演变》

材料二 英国的文官制度萌芽于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光荣革命后,文官队伍继续扩大。那时,所有政府官职都由国王或有权势的大贵族任命。国王总是利用职位肥缺收买议员。为维护自己的独立性,议会在1701年《王位继承法》中规定,凡领取王室薪俸或年金者均不得进入议会。后来,议会不时通过任职法案.禁止事务性低级官员兼任议员。这些官员.负责政策的执行和日常政务的处理,即文官。文官的录用以恩赐制为主,即由各部大臣或各部下属机构的负责人根据个人意愿任命文官。少数专业性较强的高级文官通过国王特许状任命。某些高级文官也享有恩赐权.享有恩赐权的人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求职者索取佣金。这种做法由来已久,且时人不认为这是非法行为。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高级文官选任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光荣革命后文官选任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70年枢密院命令规定: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能从事任何官职。所有官吏必须经竞争考试,从中择优录取。首相帕麦斯顿荐举一个亲信参加文官考试,结果落选,派人到文官委员会去索取该生的孝卷,遭到拒绝。这体现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A.保证了政局稳定性B.克服了政治腐败源头
C.遵循公平竞争原则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文官制度

材料一   1883年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确立了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英国的竞争考试比较注重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测试,而美国竞争考试增加了“实用性”的概念,不仅仅注重以学术知识为基础的学究式的或作文格式的训练,而且把考试与即将从事的工作要求联系在一起。英国文官的录用与晋升必须严格按照一步一阶的模式进行。《彭德尔顿法》则取消了进入文官行列必须仅仅以“最低等级”为起点的前提条件,美国文官任何官阶将是一个没有任何禁律的向任何人开放的文官结构。英国录用文官,倾向于出身贵族和名门等上流社会,或来自伦敦等大都市的人士。《彭德尔顿法》则特别强调文官均匀分布与职位轮换的思想,即联邦政府的文官将以人口为基础在各个州中进行分布。

——石庆环《论美国文官制度的三项基本原则——从1883年〈彭德尔顿法〉谈起》


(1)阅读材料一,说明美国是如何借鉴与发展英国文官制度的。

材料二   18761879年晚清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曾出使英法等国。他将西方政治制度等同于中国三代之制(儒家学者将夏商周时期视为中国历史上制度最完美的时期),认为“其君民上下相与考求如此,是以所用必当其才,而无敢以私意援引,此西洋各国之所以日趋强盛也。”

——摘编自方莉《论郭嵩焘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考察和思考》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郭嵩焘观点的看法。
2022-03-29更新 | 422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为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察举制度,每岁必举。东汉末年,曹操用人唯才是举,在才不在德,知人善任,人尽其用,并充分考虑人才背后的关系。隋唐统治者将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的新制度。隋炀帝下诏分科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注重对品德的考察;唐朝继承和完善了科举制,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以秀才、进士和明经三科最为重要。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高级文官的考试,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两史、经济、法律、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

——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任用制度变迁初探——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至隋唐时期官员选拔条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与中国科举制度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方文官实行政务官和事务官相分离的两官分途制度。政务官通过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随选举胜负而进退;事务官通过公开考试而择优任用,“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不与内阁共进退。由此可知,西方文官制度有利于
A.政府各部门的相互制衡B.增强政府工作稳定性
C.使政府各部门达成共识D.保障民众的民主权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二战后,英美两国在文官任职上实行“职务常任”,这就决定了文官的任免不再根据首相、总统或者政治家的意志,而是根据文官自己的业绩及意愿。这一制度原则
A.促进了行政管理专业化B.保证了行政运行的稳定性
C.避免了政党意志的干扰D.实现了权力间的“制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文官制度法规体系大致由三个层次构成:一是国会通过的法律,包括文官总法,还包括一些单项法律。二是针对文官管理某一方面事项的行政法令,由国会通过、总统发布实施。三是联邦政府文官管理机构制定的具体管理细则。美国文官制度规定,政务官由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不适用文官制度,与内阁共进退,实行任期制。事务官不由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而是通过竞争性考试或考核产生,依照文官法进行管理,负责决策执行,不与内阁共进退,实行常任制。《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力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考绩结果作为工资晋升、升职的重要条件,文官既被政府赋予应有的权利,又必须履行其应尽的义务,杜绝滥用权力。

——摘编自马发亮<美国文官制度的发展及启示》

材料二   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诞生。经过了20年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推行,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十个与之相配套的《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和一批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等。对公务员的考核、录用、职位分类、奖励、职务任免、工资、培训、职务升降、职位轮换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使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了有法可依,初步实现了国家行政机关的法治人事。公务员制度的创建以考任制为基础,在公务员的“进入、管理、退出”三个环节上,以“进”为突破口,建立了“公开、竞争、择优、平等”的四项基本原则。截至目前,通过考试进入国家行政机关的各类工作人员已经超过百万人,公务员制度稳定运行。

——摘编自成业、于勇《经济发展中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状况,并说明其意义。
2022-02-06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日本公务员纪律规定:事务类公务员不得为政党或政治目的谋求或接受捐款及其他利益,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这些行为;不得担任政党或其他政治团体的负责人、政治顾问或其他有同等作用的职务;不得担任公职候选人。这些规定体现了文官制度的
A.论功晋升原则B.择优录取原则
C.政治中立原则D.职务常任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