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1 . 《汉谟拉比法典》的处罚原则之一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如果奴隶主把自由民眼睛弄瞎,赔偿一定数量的钱财即可,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则奴隶主不需赔偿,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司法实践随意性大B.原始野蛮未彰显公平正义
C.法治理念值得肯定D.单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2024-01-09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等五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804年通过的《法国民法典》除《总则》外,分为三编,第一编为人法,第二编为物法,第三编为“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三编法律可以用三个原则予以概括:即自由和平等的原则、所有权原则、契约自治原则。由此可见,《法国民法典》(     
A.基本继承了普通法B.维护拿破仑统治
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D.渗透了启蒙思想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城邦文明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兴盛时期开始就已经埋下了西方走向法治、信仰法治的种子。而中世纪基督教文明的崛起又给西方法治传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法律与宗教的结合,将法律推至新的高度,更新了法律存在的价值与目的,给法律及其传统都带上了神圣光环。文艺复兴带来了古希腊的理性与人文主义,它们将西方世界的目光转至人本身,而信仰本身也在脱离教会势力日益扭曲的掌控的过程中,从盲目走向理性。在新教改革之后,思想上的启蒙,政治上的民主法治都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将法律信仰散播在西方世界。而现在,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在对极端主义的反思中及时转身,经历了又一次的浴火重生,完成了从宗教理性到极端理性再到相对理性的蜕变。

——摘编自林彩霞《西方法律信仰的历史追溯》

材料二:传统中国的法律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追求的是和谐无讼。无讼,指的是人们在解决纠纷时并不主张采用法律诉讼的手段,而是依靠法律之外的风俗习惯与伦理道德。而西方的法律文化则是以追求正义为法律的价值取向。古代中国人大都迷信,而其之所以迷信是因为迷信可以在某些时候满足其所求,并不是因为发自内心的服从。在西方的法律文化中,由于宗教和法律互相渗透,相互作用,宗教对法律产生很大影响。许多宗教规范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和内涵在立法时被吸收到法律中去。例如基督教对法律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法观念,即人类自身和人类的法,都是上帝赐予的。西方人大都信仰宗教,因而对宗教的规定,他们发自内心地去服从,由此激发出人们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

——摘编自郭婧《浅析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法律信仰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并就此谈谈你对中国法律建设的认识。
2023-12-2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4 . 罗马共和国早期,惟有氏族成员才有资格受到家庭宗教的规范。随着群体之间融合性的加强,大量平民出现在罗马族群。平民无权参与祭祀,不能与氏族成员进行通婚,他们为此展开了系列斗争。当时平民的斗争(     
A.推动公民法被彻底废除B.促进了阶级矛盾的缓和
C.消除了家庭宗教的影响D.使法律主体向平民开放
5 . 古代罗马一位农民向法庭申诉,称他的邻居在屋顶上喂养鸽子,这些鸽子飞到他的田地上吃掉了作物。问题在于,鸽子属于野生动物,法律规定野生动物属于公共财产。最终,法院裁定邻居需对鸽子造成的损失负责,尽管鸽子本身并不属于邻居所有。这体现了罗马法(     
A.注重诉讼程序的规范B.对私有财产给予尊重和保护
C.具有形式主义的特点D.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
2023-12-22更新 | 362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24·四川自贡·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罗马人把法分为圣法和世俗法。世俗法又分为公法和私法,其中私法又分为人法、物法和诉讼法。在人法中,人分为自权人和他权人;在物法中,物权分为自物权与他物权;债依据发生根据分为4种;继承分为遗嘱继承和无遗嘱继承。这表明罗马法(     
A.立法技术比较发达B.形式主义特征浓厚
C.彰显公正平等理念D.突出契约守信精神
2023-12-2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普高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试题
7 . 查士丁尼《法学阶梯》中对侵害他人财物的行为,规定必须估价损失,而损失包括受害人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如有人杀害了一对骡子中的一头,或四驾马车中的一匹马,那不仅要对被杀的骡或马估价,而且还要进一步计算那些活着的贬值了多少。这(     
A.彰显了法律的公平正义价值B.加重了平民阶层的经济负担
C.保证了司法审判的程序原则D.推动了国家治理的成功转型
8 . 《拿破仑法典》中规定,每个法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行为能力。尽管有某些限制,但基本上每个成年人都有自主权利;赋予物主广泛的权利,确立私有财产的保护;强调契约的法律效力,使当事人有权自由地达成协议,同时也要承担履行契约的义务。这表明该法典(     
A.具有浓厚贵族寡头特征B.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C.是普通法系的重要成果D.践行了启蒙思想家的理想
2023-12-18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12月诊断考试(三)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江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公元前494年,罗马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平民撤离运动。有观点认为:“如果这次撤离运动不是以和平方式,也许就不会产生平民保民官,罗马国内也许就不会形成很强的凝聚力,也许日后罗马也就不会那么强盛。”据此可知,此次平民撤离运动(       
A.维护了罗马帝国的长期统治B.满足了罗马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
C.实现了平民与贵族在法律上的平等D.遏制了贵族专权发展的势头
2023-12-16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10 . 英国历史学家罗纳德·塞姆认为,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拥有“超凡魅力权威”,而这种“超凡魅力与特定个人分离时,成为一种可以让渡的客观实体。即‘超凡魅力权威’可向被统治者必须认同的‘理性规则’下的‘法理型权威’倾斜”。这表明罗马帝国时期(     
A.法制发展推动着王权的扩张B.专制权威渗透着民主色彩
C.合法性统治拥有制度化保障D.王位的传承遵循既定程序
2023-12-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