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中世纪早期的法国, “私战”常是解决贵族之间利益纠纷的有效手段,国王常被迫默许贵族私战的合法性。16世纪,国王取缔私战的合法性,诉讼取代武斗成为解决利益纠纷的主要途径,法国法院的数量在此后的100年间增长了 50倍,并吸纳了大量专业人士。从“私战”到“诉讼”的变化(     
A.说明新兴阶层逐步取代传统贵族B.反映了商业发展逐步打破封建束缚
C.说明君主专制逐步被法制所取代D.客观上有利于法国文化教育的发展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大宪章》第34条:“自此以后,不得再行颁布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法庭审讯之敕令,以免自由人丧失其司法权。”

史料二   《法国民法典》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史料三   18世纪,哲学家们开始主张主观权利理论。他们认为,人享有各种主观权利,这些权利在性质上属于自然权利。

材料二     马基雅弗利(14691527)追求权力和财富是人最基本的欲望,人能自由地使用财产,国家的建立是为了人的需要,而不是神的意旨。

孟德斯鸠(16891755)只有法治的政府,才会有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要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就必须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卢梭(17121778年)定期召开的人民大会必须有法律保证,否则,人民就有理由推翻他们,重建一个守法的政府。

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第15条规定:“人人有权享有国籍,任何人的国籍不得被任意剥夺。”后来各国又签订《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摘编自黄琳《近代西方权力观的演变及启示——从马基雅弗利到卢梭》等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于探究西方近现代法律与民权发展历史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近现代法律与民权发展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2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在帝道、王道、霸道三种治国策略中选用霸道,但他只是将法治置于极高的位置,并未忽略对礼治的选用。商鞅主张圣人不法古,不循今,认为在诸国争霸的乱世,一味沿用前代的礼乐制度和仁善教化的治国方略是不合时宜的,应在借鉴前代的基础上改革古礼古法,以争霸的具体形势制定新的准则。国家整体所应遵循的制度规范和限制的群体是除国君外的所有阶层。商鞅秉承以刑去刑,国治的法治思想,保证法令的严格执行力与权威,不会因先前的功与善而减轻刑罚。在重刑轻赏的理论构建中,商鞅并未否定的相关内涵,而是纳入到的整体概念之中,以便更好地执行法令。商鞅所奠定的国家政治思想及其价值系统逐步内化于儒家学说,成为历代专制国家的内法外儒、霸王道杂之之学,影响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摘编自于广海《两汉治策中的礼法并用研究》

材料二   12—16世纪,西欧大陆各国兴起了一场研究和适用罗马法的运动。10世纪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欧新兴城市开始产生新的社会关系,即主要基于民事和商事活动产生的社会关系。然而,已逐步沦为习惯法的日耳曼法简陋、注重形式等不适宜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不能承担调整新社会关系的重任。教会法目的在于维护教权统治,也不能满足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百年战争之后法王路易七世率先引用罗马法鼓吹君权至上,臣属皆卑的舆论。他在敕书中宣称打击破坏公理的强权势力,维护驯服的臣属,使主权得到伸张,是国王的应尽之责。到中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试图将法律中包含的神学因素剔除以弘扬世俗法,使得罗马法复兴运动在西欧得到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崔明轩《论罗马法复兴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礼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2—16世纪西欧兴起研究和适用罗马法的原因。
2024-01-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将古罗马的法律分为两个阶段,并认为第二阶段“吸收了希腊人和其他民族的法律传统,较之民法更加开明和公正,是现代国际私法的基础”。“第二阶段”的具体法律开始形成于古罗马(     
A.城邦时期B.共和国时期C.共和国向帝国过渡时期D.帝国时期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律是中华法系的代表,《唐律疏议》是唐律的精髓和骨干;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敕定的《法学阶梯》既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罗马“全部法学的基本原理”。

材料一   《唐律疏议》继承了此前数百年的成果,共30卷500条,分列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等12篇,《唐六典》对其内容和性质作了简洁准确的说明:“凡律以正刑定罪”,即有关犯罪和处罚的法律规定。《唐律疏议》开篇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晨昏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因此在关于斗、杀、伤等的规定中,同一种行为甚至可能出现“尊长不坐、卑幼处斩”的判罚。当然,《唐律疏议》仅仅是唐代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其他法律形式还有令、格、式等,均由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和它的代表皇帝发布。《唐律疏议》被宋元明清所继承,为东南亚诸国效仿,直至近代面对侵略被迫“变法”,中华法系才最终瓦解。

材料二   帝国五大法学家的部分学说经整理后,集中于《法学阶梯》《学说汇纂》中,和“法律、平民或元老院决议、皇帝的敕令和长官的告示”一样,可直接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法学阶梯》共4卷,涉及“自然人和家庭法,物权及遗嘱,法定继承、债务契约以及由侵权所生之债和诉讼”等内容。《法学阶梯》开篇说:“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实际上,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但第三编开头又接着说:“关于人的法律的主要区分如下:一切人不是自由人就是奴隶。”《法学阶梯》随帝国衰败而逐渐湮没,但人类开始迈向近代时,它和罗马法的其他部分被重新发现并开始复兴,最后加入到近代欧洲大陆法系之中。

——均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唐律疏议》和《法学阶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律疏议》颁布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学阶梯》的影响。
2024-01-1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近代法学家梅汝璈先生在《〈拿破仑法典〉及其影响》一文中谈到,“《拿破仑法典》以罗马法为基础辑集了多种法律、命令、习惯、法理而成,全典共计2281条,分人、财产、财产取得之各种方式等三篇,内容之广泛,实不多见”,其“所以能供许多国家做模范,且历百余年而不至根本动摇者,或正以此”。由此可见,《拿破仑法典》(     
①使以成文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 ②对后世法律制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③传播了欧洲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理念   ④旨在保护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公元2世纪,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其著作中提出:“如果窃贼本人和以暴力取得物品的人占有了该物,无论取得该物多久都不能成为合法所有人;如果物的获得并不出于严重的恶信,占有人就可以获得所有权。”罗马法学家的这一解释(     
A.体现了形式主义特点B.扩大了法律适用范围
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D.完善了罗马法律体系
2023-12-27更新 | 318次组卷 | 3卷引用:【消灭易错】《世界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8 . 以下是两则古代法律形成的资料:
资料甲公元前十八世纪,古巴比伦王国颁布《汉谟拉比法典》,是汉谟拉比在位期间所制定的法律条文集,包含了各种法律规定和制度,涉及民
事、商业、家庭、犯罪等方面,成为古巴比伦社会的基本法律制度。
资料乙公元前五世纪中叶,经过平民长期抗争,罗马元老院接受公民大会决议,整理罗马法律,刻在铜板上,公诸社会,是为《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以明文规范,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相关权利,也限制贵族的若干权力。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两者的共同特色,乃是法律的成文化与透明化
B.两者皆是因为平民的抗争,而导致法律的改革
C.《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历史最早的成文法典
D.罗马的法律改革,推动了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
9 . 《罗马民法大全》颁布后,妇女实现了“无夫权的婚姻”,妇女在婚前婚后的地位保持不变,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妻子的嫁资非经妻子的同意,丈夫不得处分,且在婚姻关系解除时,全部归还妻子。这一规定(       
A.体现法律注重维护个人权益B.印证男女平等的时代特征
C.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的体系D.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2023·全国·模拟预测
10 . 11—15世纪,随着《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原稿在意大利北部的发现,一场研究和传播罗马法的复兴运动开始席卷中南欧,很多学者高举这本书中“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的理论,主张彻底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有人还主张罗马法应该成为国家的普通法、基本法。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开展有助于(       
A.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B.文艺复兴核心精神拓展至司法领域
C.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D.缓和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间的矛盾
2023-12-05更新 | 517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4 世界近代史(选必贯通部分)(3大考点9个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