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北洋政府时期,民众为修改税则活动建言献策;支持政府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收回关税主权之提案;推动北京政府代表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增税、提高税率等要求;掀起关税自主运动等。这些活动(     
A.使中国收回自主订税率权B.彰显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C.迫使列强放弃了关税特权D.强化了关税制度法制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 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 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

——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

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引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明欧洲国家在上述“三角贸易”中的经济获益。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丝绸在我国古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揭示“丝绸之路” 蕴含的象征性意义。
2023-07-10更新 | 1964次组卷 | 19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     
时期内容
清朝初期地赋和丁赋是分别征收的。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
康熙年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A.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
C.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
2022-11-10更新 | 268次组卷 | 29卷引用:西藏拉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文景时期,朝廷以田地产量的三十分之一向自耕农征收赋税,然而佃农向地主缴纳的地租往往超过田地产量的二分之一。这一状况导致当时
A.中央政府财政入不敷出B.重农抑商政策的颁行
C.朝廷严惩豪强兼并行为D.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2021-04-01更新 | 720次组卷 | 20卷引用:西藏林芝市、日喀则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后期因战乱,居民流动,官府为了税收已不再分土著客户,元和十五年(820年)即敕"自今以后,宜准例三年一定两税,非论土著客居,但据资产差率”。也就是把客户改为朝廷的编户,以便成为朝廷的纳税对象。客户原先是指外来户的内涵也逐渐消失,而”浮客”“牛客”“小客”等没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主户则是指有常产主要是有田产的民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后期户籍制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代后期户籍制改芇的意义。
8 . 隋唐时期实行租庸调制,其中“庸”所起的作用是
A.减轻了农民的负担B.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C.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D.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9 . 唐朝两税法的实行表明
①租庸调制已无法维持
②征税标准不再以人丁为主
③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势头
④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⑤封建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⑤
10 . 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从洪武四年开始,十年一修,到崇祯15年,共27次编制黄册。清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到雍正年后,户籍再也没有编审过,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地方管理弱化
B.基层自治加强
C.赋税制度变革
D.经济发展迟缓
2019-07-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