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1863—1908年期间,英国人赫德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海关管理制度和现代邮政系统。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海关(     
A.社会转型特征明显B.已经完全殖民地化
C.管理自主意识增长D.对外贸易优势扩大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 . 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注: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收入归中央;厘金局负责管理地方贸易,收入主要归地方。
A.清政府的财政自主权逐步受到削弱B.中央和地方税务范围受到侵夺
C.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D.清朝政府的外贸收入迅速增长
2024-04-04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表明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北魏

租调徭役

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乘二十石

隋至唐中期

租庸调制

凡丁岁役二句,无事则收其庸

唐中后期

两税法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A.人身束缚逐渐减弱B.农民负担不断减轻
C.土地兼并愈发严重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
2023-11-21更新 | 562次组卷 | 29卷引用: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

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

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

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
(3)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述历史图表的研究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通观东汉迄于唐中叶600余年间客与部曲的演变过程,始终以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来,即逃亡农民依托豪强充当佃客、佃家、私属等,而国家又企图使他们复归为编户。这一矛盾(     
A.推动了赋税征收标准的变革B.是国家陷入长期动荡的根源
C.伴随着均田制的推行而消失D.催生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2023·浙江·高考真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 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 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

——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

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引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明欧洲国家在上述“三角贸易”中的经济获益。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丝绸在我国古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揭示“丝绸之路” 蕴含的象征性意义。
2023-07-10更新 | 2064次组卷 | 19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天津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1.069.0
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
玄宗时期322148.7106.6
代宗时期112149.3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弹”;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

——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
2023-06-21更新 | 3932次组卷 | 28卷引用:天津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厘金是清王朝于1853年对几乎所有商品开征的一种商品贸易税。所谓“厘金”主要是对过境商品进行征收。厘金最滥时期,全国厘卡一万多处,密集地区,几十里地就设置多个厘卡,过境商品层层扒皮。货物逢关抽厘,税率较高且重复征收。厘金的实施(     
A.抵制了外国商品的倾销B.阻碍了国内统一市场发育
C.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D.冲击了清政府的海禁政策
9 .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材料一   西晋以前,户籍书写于简牍之上。在简牍时代,户籍只记载籍贯、户主及家庭成员姓名、性别、年龄、相互关系、身体状况等主要信息,内容相当简洁。东晋以后户籍的内容日趋复杂化,先祖的仕宦履历、家庭成员的联姻状况以及某些诏书等,均需要在户籍上著录,这些类目无疑大大扩展了户籍的篇幅。同时,自东晋以后,各级政府均藏有户籍,使得通过检籍搜括隐户或检出伪冒士族成为可能。因此,东晋特别是南朝以后,以中央为代表的各级政府检籍频率逐渐增加,这在相当程度上强化了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政府对民间的控制程度。

——摘编自韩树峰《从简到纸:东晋户籍制度的变革》

材料二

乾隆六年

乾隆七年

项目

数字

单位

项目

数字

单位

通计民数现在实有土著人民

1413169

通计民数现在实有土著人民

1417369

较上届册报实增长

4200

编审随粮原额人丁暨改土归流案内勘出人丁

460845

编审随粮原额人丁暨改土归流案内勘出人丁

460845

不加赋盛世滋生人丁

40734

不加赋盛世滋生人丁

49734

不成丁土著男女大口

3124513

不成丁土著男女大口

3164600

较上届册报实增长

40087

不成丁土著男女小口

1764444

不成工土著男女小口

1794754

较上届册报实增长

30310

全省实在人丁户口

5399536

丁口

全省实在人丁户口

5469933

丁口

较上届册报实增长

70397

湖北武昌等十府共辖八州六十县九卫一所民数汇报数字

——摘编自张鑫敏《乾隆朝民数汇报的制度设计及运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晋户籍管理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就“湖北武昌等十府共辖八州六十县九卫一所民数汇报数字”表提取两条信息并予以解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开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研究性学习,下表是三个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汉代组

汉代赋税主要包括:按土地征收的“租”和按人口征收的“赋”。田租方面,汉文帝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实行三十税一的税率,并成为西汉定制。口赋、算赋是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更赋是徭役的代替税。即代役钱。

——据漆侠《中国改革史》

汉代赋税征税标准以土地为主。

唐代组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据《资治通鉴》

两税法有利于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明代组

嘉靖末行一条鞭法……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税额之积累至此,民之得有其生也亦无几矣。

——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中国古代的赋役改革每进行一次,百姓负担就加重一次。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每个小组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清代史实加以说明。
2023-04-20更新 | 678次组卷 | 1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