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所示是某学者对一战后二战前的英法政治、经济状况的概括。这可用于说明(     
英国一战后,英国国务总的来说……被托付给其中的格外庸碌之辈,至少就关乎整个世界安全的外交事务来说是如此
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14.15%下降到1937年的9.8%;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从1913年的14%下降到9.2%
法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整个法国社会“被阶级和意识形态问题搞得四分五裂”;政坛斗争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愈演愈烈,党派的分化组合与内阁的更换更为频繁
1938年的法郎价值是1928年的36%,工业产值仅为1929年的83%,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18%
A.英法存在难以调和的分歧
B.一战后欧洲经济复苏迟缓
C.英法无力维系凡尔赛体系
D.西方绥靖政策的历史根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为造应军队工作重点转移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人民解放军进行三次体制改革、精简整编。全军总员额由603万压缩到305万,大军区由11个调整合并为7个。20世纪90年代根据国际战略格局和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军事战略方针的基点定位于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军队体制结构进行优化,专业技术兵种部队比例有所上升,全军总员额减少到250万人。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央军委提出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全军总员额进一步下降为200万人,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优化规模结构等方面改革取得重要成果。

——摘编自丁伟魏旭王巧伟《新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范文澜(1893-1969年),浙江绍兴人,自小精读四书五经等古典著作,大学期间接受了严格的国学研究训练。1925年爆发的五卅运动,对范文澜的触动很深,开始由不问世事的学者转变为革命者,把个人的学术生涯逐渐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在革命活动中,范文澜深入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在长期关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史学研究。在《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中,指出中国的历史是构成中华民族的各族男女劳动人民长期共同创造的成果。他肯定了劳动人民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范文澜运用阶级斗争学说分析历史事件,同时他又反对阶级斗争理论的教条化。

——摘编自林绪武《范文澜中国通史研究的风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范文澜如何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文澜在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方面的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殷正茂(1513~1593),字养实,歙县人。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历广西、云南、湖广兵备副使,迁江西按察使,提督两广军务,军功显赫。其属官茅坤评曰:“殷公之擢给事中,而事先皇帝也,数以谏诤显。会方士以祷祠荧惑左右,公卿以下,并仿汉故事,附祠官祝厘。或以讽谏暑,公耻,独不与……公魁岸倜傥,多大略……公之皎然不射利、不诡名,尤公所独也。”

——据茅坤《茅坤集·赠殷石汀按察使序》

材料二 乡人论曰:“先是正茂为司徒(即户部尚书),邑人丁丝绢之役偏累(负担不平衡)有年,帅嘉谟讼于朝,正茂适肩其事,后虽中寝,(乡人)至今德之。”

——据万历《歙县志》传卷二《殷正茂》一

材料三 朝议评曰:“正茂在广时,任法严,道将以下奉行惟谨。然性贪,岁受属吏金万计。”

——据《明史》卷二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殷正茂》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殷正茂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
2022-02-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滁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7115日,希特勒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就军事扩张问题作了秘密报告。其军事副官霍斯巴赫作会议记录,五天后又将原始记录整理成备忘录,史称“霍赫巴赫备忘录”。希特勒在会上强调,“德国的未来,将取决于能不能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罗马帝国和英帝国的历史已经证明,只能用粉碎抵抗和大量毛线来实现扩张”,德国的问题只能用武力解决。扩张的步骤是什么?根据他的发言和指令,可以概括成“先大陆、后海洋”的三部曲:首先建立一个囊括中欧的“大德意志”,主要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和波兰的但泽走廊;其次打败法国,消灭苏联,夺取欧洲大陆的霸权;第三,向海外发展,战胜英美,称雄全球。在实施扩张的计划时“必须考虑到两个可恨的敌人:英国和法国,他们是不会容忍屹立于中欧的德国巨人的”。因此夺取捷、奥两国,也是为了排除对抗英法时的侧翼威胁。希特勒认为实施扩张的时间,“最迟在1943-1945年”,如果法国发生内讧或者卷入同另一个国家的战争,则必须提前行动。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霍斯巴赫备忘录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霍斯巴赫备忘录。
2022-04-20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定远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全真高考模拟检测(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51994年,科技体制改革进入调整和创新阶段。国家先后出台了《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等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和激励技术交易的法规。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科学技术进步法》,其中规定了科技事业的基本方针,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要求科学技术经费的投入占比,建立高新区并实行优惠政策、发展技术市场,这从根本上明确了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为中国科技法制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科技管理机制的改革释放了全国各类科研院所的科研动力,科技拨款制度的改革刺激了科技创造的源动力,科技人员管理改革激发了研发主体的创造力。此外,科技服务业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并在全国扩张,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摘编自姜江《新中国成立70年科技服务业与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85-1994年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5-1994年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靖(570649)唐初名将,军事家。隋末任马邑(今山西朔县)郡丞,曾谋告发太原留守李渊有反隋意图。李渊入长安时被擒,李世民力敕得释,召为幕府。620年从世民攻王世充,621年,从赵郡王孝恭平定割据江陵的萧铣。后受命安抚岭南,得州96,户60余万。623年,以副元帅佐孝恭镇压江淮起义军。625年为行军总管,率兵击退进犯太原的突厥。太宗即位,李靖历任刑部、兵部尚书,检校中书令。629年与李绩分道出击东突厥,擒颉利可汗,北方安定,以功进封代国公,任尚书右仆射。634年主动请缨西征,任西海道大总管,次年平定吐谷浑。还朝后长期养病家居,不见宾客。637年改封卫国公。649年病逝,终年79岁。李靖一生战功赫赫,用兵灵活,著有《李靖兵法》,对兵学推陈出新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黄强《唐代开国名将李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靖的主要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靖取得成就的原因。

8 . 材料   19407月,纳粹德国对英国本土实施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包括伦敦在内的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遭到重创。数万民众无处躲避,只能自发前往地铁站、教堂、地下室等地寻求庇护。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带来公共安全隐患和传染病风险,数量庞大的工人缺少安全的休息场所,也为战时生产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在英国共产党的呼吁和《工人日报》等舆论的推动下,英国政府开始主导民众防空设施的建设,并在地方机构和志愿组织的协助下,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民众防空体系,为伦敦市民提供了伙食、医疗等基础保障,维护了伦敦民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水平。防空洞生活的有序开展得益于社会各界协作和全民参与,其过程不仅表现出英国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乐观精神,也改善了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摘编自赵媛春《二战时期伦敦民众防空体系及防空洞生活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伦敦民众建设防控体系的原因及其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时期伦敦民众建设防控体系的意义。
2022-01-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材料   建国初期,由于国民党旧法观点的影响未得到有力清除,当时的司法干部队伍思想比较混乱。从国民党司法机关接收下来的旧司法工作人员中混进了一些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造成了司法干部队伍作风方面严重不纯。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使司法机关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进行司法改革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从1952年到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以反对旧司法观点和改革整个司法机关为主要内容的司法改革运动。作为建国初期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一部分,它上承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法制建设的成果与经验,下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制建设整个历程的关节点。

——摘编自侯松涛《建国初期的司法改革运动: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司法改革运动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司法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孝文帝时期,汲取了少数民族政权因强悍暴虐、迷信武力统治而迅速灭亡的教训,吸收了儒家以德为政的思想,缓和社会矛盾,特别重视社会救助。遭遇自然灾害时,孝文帝,多次派人到灾区视察灾情,询问百姓疾苦,开仓赈恤;对于鳏寡孤独以赐粟(或谷)帛为主,还有免除“杂徭”;对于贫老和“不能自存者”,赐给衣服布帛、粮食或田地等;特别困难的病患专门设立医治场所,派专门的医师救护;还诏命“宜时访恤,以拯穷废”。孝文帝的这些社会救助措施确实缓解了人民疾苦,稳定了社会秩序,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乃至后世君主的恤民思想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文涛《北魏孝文帝时代社会救助试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时期重视社会救助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时期社会救助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