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胡安国,字康候,两宋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理学家和政治家。宋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及第,哲宗亲擢第三,为太学博士,后任授荆南教授,不久提举湖南学宫。在任内以不肯阿附,荐布衣王绘、邓璋,为蔡京所恶而罢官。……南宋高宗即位后,召为给事中,胡安国献上《时政论》,擘划军国大计,积极主张抗金,收复失地,还弹劾前宰相朱胜非等人,指出这些人结好金国。不久,落职退居衡山。绍兴八年(1138年),其纂修的《春秋传》书成,高宗称赞“深得圣人之旨”,擢升宝文阁直学士。同年病逝。然而。他从登第到去世,四十年在任,而实际在位还不足六年。侯仲良叹曰:“我以为志在天下,视不义富贵真如浮云者,只有二程先生,没想到还有胡安国也是如此。”胡安国以其《时政论》《治国论》《春秋传》等著作将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为理学的发扬光大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开创碧泉书院,门人众多,形成“湖湘学派”。湖湘学派研究传统理学,提倡修身为学,主张经世致用,重教化,讲名节,轻利禄,憎邪恶,对湖南的人文教化和道德凤尚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宋史·胡安国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安国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人可以从胡安国身上学习的优秀品质。
2022-07-2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宗主国把大量殖民地人民投入战场。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B.瓦解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
C.摧毁了宗主国对殖民地的统治
D.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北朝时期,地方纷乱,各自为政,州、郡、县三级政区极其混乱,统治者为了让自己的亲戚朋友能当官,不惜滥增行政机构,至隋初,全国竟有241州、608郡、1524县,合计有2373个县以上行政建制。鉴于这种状况,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人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大刀阔斧进行机构改革,通过废郡,实行州县两级制,以州辖县,同时又省并了一些州县。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文帝平陈后,又将此制推广到南方,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州县两级制……在精简行政机构的同时,隋文帝还严格实行定编定岗:上上州官吏的编制为323人,到下下州递减为167人;上上县官吏编制为99人,到下下县递减为49人。

——摘编自翁礼华《隋文帝:史上改革力度最大的皇帝》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改革地方行政建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隋文帝改革地方行政建制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11112日——192226日,华盛顿国际会议正式召开。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没有争得与它实力相称的成果,但在华盛顿会议。上却获得了补偿。它争得了与英国在海上并驾齐驱的地位,拆散了英、日同盟,阻止了日本独吞中国的进程。华盛顿体系的确立,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对世界的重新瓜分和对列强关系的调整。但这一体系是极不稳固的,它没有,也不可能根本解决当时世界上的诸种矛盾。它只是肯定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上一轮争斗的结果,同时也为下一轮争斗准备了条件。在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体系所依据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势必被打破,该体系的崩溃也就不可避免了。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获取的利益。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分析这一体系最终走向崩溃的原因。
2022-07-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泰勒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难以与循序渐进的理性文明相协调。20世纪的文明人在野蛮性方面超过了早期所有的野蛮人,而且,他们的文明之优点:组织、机械技术和自我牺牲精神,使得战争的野蛮性更加骇人听闻。欧洲文明已经被天平称过。并且发现是不足的。”该观点意在说明
A.对欧洲文明成果产生怀疑B.战争给人类造成巨大破坏
C.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优越性D.否定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6 .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是
A.马恩河战役战况惨烈,德军损失严重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D.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分三条战线
7 . 在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把恢复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作为参加对日作战的先决条件和理由,违背了“为法西斯而战,为正义而战”的崇高目的。据此可知
A.该会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B.二战本质是帝国主义的战争
C.苏联继承了沙俄的对外政策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全无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大钊,字守常。年少起就失志救国救民。1916年,李大钊从日本回到祖国,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李大钊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1927年4月,反动军间的白色恐怖中,李大到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适反动军间杀害,牺牡时年仅38岁。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李大钊主要活动的影响。
2022-05-2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奥地利和德国都是以德意志民族为主体的国家。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两国出于不同的目的,都有合并的意向,然而《凡尔赛和约》明确规定严禁德奥合并。1933年纳粹党夺取政权后,鉴于奥地利重要的战略地位,希特勒开始重视德奥合并的事宜。1936年3月,德国重新占领莱茵非军事区,但却未受到英、法的干涉,奥地利新任总理许士尼格只得尽力避免德国的干涉,容忍现状。1936年7月11日,在德奥签署的一份公报中,德国政府表示:承认奥地利联邦的全部主权;双方互不干涉内政,包括奥地利民族问题在内;奥地利承认自己是一个德意志国家。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要求奥地利政府完全听命于德国,否则要进军维也纳。奥地利向英、法求助未果,13日,德奥签署《关于奥地利和德国重新统一法》,奥地利正式成为德国的东方省。吞并奥地利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和战略地位,希特勒得以更加肆无忌惮地实现他的侵略和战争计划。

——摘编自高雅洁《1938年奥地利不抵抗德国原因微探》


(1)根据材料,归纳德国试图吞并奥地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吞并奥地利的影响。
2022-05-21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因镇守官员腐败无能,致使九边重镇蓟镇屡次遭受蒙古部落的袭抚和劫掠,严重威胁京师安全,朝廷任命戚继光为蓟镇总兵。戚继光赴任后,把“卫国保民”的思想教育放在训练的首位,以军队是保护人民的思想来教育士兵,使士兵懂得“卫国保民”的义务和责任戚继光要求军官在训练时,从实战出发,改进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士兵操练必须如临阵一般,不能具形式。与此同时,戚继光也注重战术的开发。他创立了车营,注重车,马、步兵的混合训练,提高军队的合成水平后勤保障能力,使蓟镇战力成为九边之冠。鉴于明军长期以来军纪废弛,有战斗时出工不出力,战后侵害百姓的劣迹,戚继光在训练中坚持把纪律训练与战术紧密结合起来。将纪律训练融于训练之中,大大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平时能够做到军纪严明,今行禁止,战时“兵虽百万,指呼如一人”。在戚继光镇守下,蒙古首领们多年不敢袭扰蓟镇,边境出现了长期的和平局面。

——摘编自李鹏青《论戚继光的军事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戚继光军事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戚继光军事改革的作用。
2022-05-21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