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材料   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入主白宫时,中东国家普遍存在反西方的民族主义情绪,苏联也增加了在中东地区的活动。1954723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了名为《美国在近东(中东)的目标和政策》的文件,标志着艾森豪威尔政府中东政策的确立。该文件指出,对西方利益的威胁主要来自中东国家“严重的动荡、反西方的民族主义和阿以之间的敌对关系”。为此,要在政治和心理方面,让阿拉伯人意识到“苏联共产主义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帝国主义国家,共产党无神论是所有宗教的共同敌人”;同时,要求阿拉伯国家接受以色列存在的事实,并达成对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这需要美国平衡对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经济和军事援助,组建中东地区的集体防卫组织,并构建起一个能够抵御苏联入侵的地区军事联盟。

——摘编自薛丹、郭永虎《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叙利亚政策新探(19541957)》


(1)根据材料,概括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中东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中东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承续华夏传统B.倡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
2022-06-16更新 | 8584次组卷 | 59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事件都倾向于发展成两个阵营之间实力的较量。一个特定的民族事件,如奥匈帝国弗朗西斯·费迪南大公的遇刺,已经无法由当事方在自身范围内解决。据此可推断,当时
A.集团对抗助推了一战的爆发B.欧洲各国关注世界和平发展
C.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对比悬殊D.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矛盾激化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顾炎武,世称“亭林先生”,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他一生以关心民生、救民于水火的儒者风范立身行事,奉行“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准则。他贯通古今,多结合近世国情,论史谈政,“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多次讲到“信史”的问题,认为撰史,要“信则书之,疑则阙之”。他引用宋人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论证问题时,引用资料非常丰富,“博赡而能贯通,每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证佐,而后笔之于书”。潘耒在《日知录序》中评论:“先生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清代考据学者普遍推崇顾炎武,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更盛赞顾炎武“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

——摘编自周文玖《顾炎武的史学成就及史学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史学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顾炎武的史学贡献。
5 . [历史——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北约东扩是冷战后影响美俄关系的最重大事件,冷战后,在面临着苏联解体、华约解散,曾经对手不再存在的局面下,北约转变其职能,采取了东扩的计划,准备将自己的范围拓展到更多的区域。克林顿政府奉行双轨政策:一方面,继续支持叶利钦的领导地位,支持俄罗斯的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俄罗斯对大国地位的追求;另一方面采取比较谨慎、渐进但却是坚定的步骤实行北约东扩,并设计了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作为东扩的过渡。对克林顿政府来说,这两个方面都是巩固冷战胜利的成果所必需的。美国内部从一开始就对北约东扩存在着尖锐的意见分歧,有反对东扩的,也有主张激进东扩的。俄罗斯则举国一致地反对东扩。美俄之间进行了反复博弈。美方在1996年俄罗斯总统选举之前没有采取北约东扩的实际步骤,以免影响叶利钦的选情。在关于双方关系《基本文件》的谈判中,北约答应了俄罗斯的要求,保证在新成员的领土上不部署核武器和大规模的常规力量,但也拒绝了俄罗斯的两个要求:没有给予俄罗斯对北约决策的否决权;没有答应拒绝接纳原苏联国家入盟,尤其是波罗的海三国。1997年马德里峰会决定邀请波、匈、捷进行入盟谈判,打开了美俄关系中的潘多拉盒子。

——摘自陶文钊《北约东扩与美俄关系(1993-1997 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约东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约东扩的影响。
2022-05-21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四)历史试题
6 .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社会矛盾和种族、民族、宗教冲突频发,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全球性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由此可见
A.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B.全球化离不开广泛的国际合作
C.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发展不平衡D.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材料   明中叶,江南重赋,租税积欠。宣德五年(1430年),周忱出任江南巡抚,在应天府,针对“游荡失业者十室九空”给赋役编审带来的困难,将基准由人丁向丁田过渡。推行“里甲银”制度,把按户编派的里甲支费,摊入田粮,折成银两征收。在苏松,他创立“平米法”,将正杂二役混编合并。针对“事繁费冗”、里长“赔累不堪”,他通计一县一年应征之役,固定役额;力役折银;缩短应役时间。周忱在任期间,江南“百姓不知有凶荒,朝廷不知有缺乏”。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周忱赋役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简析周忱赋役改革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材料   娄敬,齐人。汉五年(前202年),到陇西戍守边塞,行至洛阳,正巧刘邦在这里。娄敬褐衣见刘邦,建议刘邦放弃洛阳、徙都关中,他说:“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积德累善十有余世,深得百姓拥护……而陛下起于丰沛,大战七十,小战四十,百姓肝脑涂地,父子暴骨郊野,不可胜数,哭声未绝,伤者未起,欲与周比隆,窃以为汉与周不同。”他进一步指出:洛阳无险可守,“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至于关中,“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刘邦问群臣,群臣因都是东方人,故都说洛阳便。张良驳斥了群臣意见,同意娄敬的看法。刘邦当日便起驾,徙都关中。娄敬以建议徙都关中有功,赐姓刘,拜为郎中。

——据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娄敬建议徙都关中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娄敬建议徙都关中的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材料   王惟一(约987年-1067年),北宋著名医学家,宋仁宗时期任翰林医官院医官。他有感于针灸之法传述日久,众说不一,讹误很多,“平民受弊而莫赎,庸医承误而不思”,多次上书要求编写图经,以统一各家之说。1026年奉诏后,王惟一系统总结了历代医家之说,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撰成《图经》并刻印刊行。因恐其不易保存,日久湮没或传之出现讹谬之处,王惟一创造性地将《图经》刻于石碑上,名为“针灸图石壁堂”,放置当时京城开封大相国寺仁济殿内,昭示大众,便于学者观摩。宋仁宗看后认为“经书训诂虽精,而学者执之多失”,指出“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若案行”,于是诏命根据《图经》铸造铜人。1027年,由王惟一亲自设计并组织铸造的“针灸铜人”问世。此后,宋代医官院使用“针灸铜人”进行针灸教学和医学会试,开创了世界上最早使用铜人作为人体模型进行教学、考查的先河,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摘编自《王惟一针灸铜人对后世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惟一为发展传统中医针灸学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针灸医学对中医传承发展的作用。
2022-05-1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邹汉勋(1805-1854),清代著名学者,湖南新化人,中国近代舆地学奠基人。邹氏博学多才,潜心考据之学。清初,朝廷为掌握各地情况,以利决策,曾令各省纂修通志。地处边远的贵州于康雍乾嘉时期共纂成通志3部、府州县志及其他志书105部。贵州修志与内地省份相比却为数较少,且不少志书是为应付差事草率成书、简陋残缺。道光十六年(1836年)贺长龄任贵州巡抚后,认为纂修志书可使守令者“按疆域当思何以抚绥,稽户口当思何以保聚,询风俗当思何以补救,奉祠庙当思何以致祥”,故倡议全省各府、州、县编修方志。经贺长龄举荐及贵阳知府周作揖延请,邹汉勋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至筑,对前人修纂的《贵阳府志》“参互考订,去复删繁”,做了大量的主笔撰作和全志的修润工作,历经两年定稿成书。《贵阳府志》的成功完稿,邹名望益加,先后受邀编修了《大定府志》《安顺府志》《兴义府志》。邹五年中完成四志,共计二百三十六卷。

——杨军昌《邹汉勋与清代贵州四府名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邹汉勋成功编纂四府府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编纂地方志书的意义。
2022-05-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