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思邈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他提出医者必须兼具“至精至微”之医术和“至诚至爱”之医德。他强调人的生命至高无上,认为为医之根本是“人命至重”,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他毕生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至垂暮之年仍手不释卷,笔耕不辍,撰写出医学巨著《千金方》,将上古至唐朝的医药学经验进行总结著述,给后人留下宝贵的医学财富的同时,也彰显了医家道德风范。孙思邈的医德思想有助于唤醒人们内心的道德与良知,并在良知的基础上实现知行合一,避免医生的医德缺失,弥补医疗体制漏洞,化解医患冲突,构建人性化医疗医学伦理服务体系。

——摘编自杨秋玉李隽等《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孙思邈医德思想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策略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思邈的医德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思邈的医德思想。
2022-01-15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综合卷(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农村改革从小岗村开始,“包产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令小岗村“一年越过温饱线”,但“20年没过富裕坎”。多年后的今天,小岗村又在进行着一场自发的土地经营变革。1987年,政府在一些试验区试行土地流转。2001 年,18号文件出台,是关于土地流转问题的若干规定。2002 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提出了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三个原则,并规定流转主体是承包户,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户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005年又出台了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规定,农村土地流转逐渐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随着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和服务功能的逐步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行为逐步趋于规范,一是由过去以农户间、业主与农户间的自发流转为主向当前的政府和市场引导与自发并重的自主流转转变;二是由过去无偿代耕向按市场规律的有偿流转转变;三是由过去依靠口头协议的不规范流转向签订书面协议的规范流转转变。

——据张曙光《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
2022-01-15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综合卷(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为标志,西方外交由所谓旧外交演变为新外交。新外交倡导实行公开、民主和多边的外交:但新外交实质是帝国主义的伪善外交。在这种伪善外交的指导下,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宰割战败国,瓜分殖民地,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了第一个全球性国际组织一国际联盟,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不稳固的,它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暂时的实力“均势”和力量对比,并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进一步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了摆脱危机,德国和日本先后建立了法西斯统治,并形成了世界战争的策源地。

——摘编自王福春、张学斌《西方外交思想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实行新外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西方的新外交政策。
2022-01-14更新 | 157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综合卷(三)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攻陷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等国,迅造集结部队进攻缅甸。蒋介石随即向英美明确表示,一旦条件允许就将出兵协助英国防卫缅甸。而英国始终不忘防范中国势力深入缅甸,力围对中国军队入插作战尽可能加以限制。1941年12月23日,中英签署(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协定签署后,英国仍未对联合作战问题作认真考虑和充分准备,不同意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布防。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分批入缅,并在同古、仁安羌等战斗中屡次局部控败准备与兵力均占优势的日军。1944年 11月,中国军队在缅甸北部展开局部反攻,重创日军,收复龙陵。年底再战腾冲、芒市,并于次年1月攻破碗町。至此我澳西沧陷之地全部收复。随着这一胜利,中印公路全线打通,大批援华物资运到中国。1945年4月,远征军全部胜利回国。

——据张力、陈廷海《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与豆国战略的复杂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英国对于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态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的影响。
2022-01-08更新 | 306次组卷 | 7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天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年号,398--404年)初,朝廷规定:京邑东至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为畿内之田。其外,四方四维,置八部帅以监之。劝课农耕,量校收入,以为殿最。又躬耕籍田,率先百姓。这说明北魏时期
A.农业生产受到重视B.农业获得迅速发展
C.社会经济持续繁荣D.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黄遵宪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早在十九世纪70年代,他与洋务派李鸿章密切交往,1877年,清政府任命黄遵宪为驻日参赞官,他通过阅读卢梭、孟德斯鸠的著作,了解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学说,思想上“以为太平世必在民主”,认为“所当师四夷”,“中国必变从西法”;他从多重角度深入系统地研究日本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明治维新实行的各项制度,写成《日本国志》一书,详细介绍日本变革的经过和得失,阐述在中国实行维新变法、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主张。针对日本意欲侵略中国和朝鲜,他主张:“能于朝鲜设驻扎办事大臣,依蒙古西藏之例,凡国内之政治,及外国之条约,皆由中国为之主持,庶外人不敢觊觎。”1882年,黄遵宪在美国运用国际法,争得了总领事给华工签发执照的权利,为华工来往中美之间,有法可依。

1890年,黄遵宪出使英国,认真考察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维新变法开始后,他以英国为模式,协助湖南巡抚实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改革。戊戌政变发生后,黄遵宪被押解进京,在英、日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释放黄遵宪南归故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遵宪“走向世界”的主要思想和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遵宪“走向世界”思想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17月,在苏共中央的建议下,朝鲜战争的交战各方开始进行朝鲜停战谈判。经过战场和谈判桌上的反复较量,19537月,中、朝同美国达成《朝鲜停战协议》,这是朝鲜问题摆脱僵局的关键。1954年,中,苏、美等国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会议首先讨论朝鲜问题。关于朝鲜和平统一问题,外国武装从朝鲜撤走问题,与会各方展开激烈斗争。周恩来在会上阐明中国政府的立场,谴责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由于美国的阻扰,会议未能就朝鲜问题达成协议。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选修三·教师用书》

材料二   2005919日,中、朝、美、韩、俄、日在北京通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即“9-19共同声明”,为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确立了基本框架,成为六方会谈的一个“里程碑”式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六方一致重申,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六方会谈的目标。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美韩就朝鲜的安全关切作出承诺: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韩方重申其不运入、不部署核武器的承诺,并确认在韩国领土上没有核武器。朝方声明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其他各方对此表示尊重。

二、六方承诺,根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相互关系。朝美、朝日承诺,将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

三、六方承诺促进能源、贸易及投资领域的经济合作。中、日、韩、俄、美愿向朝提供能源援助。

四、六方承诺,共同致力于东北亚地区持久和平与稳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政府解决朝鲜问题方式上的变化和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9.19共同声明”的特点及意义。
2021-09-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针对俄国改革农奴制的方案,历史上出现斯拉夫派和西欧派的激烈争论。斯拉夫派认为:连带土地解放农奴时,收取超出市场价值的高额赎金,用封建主义超经济强制,为资本主义土地关系的形成和工业化创造条件。这一主张使本来贫如洗的农民既失去了农奴人身依附关系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生存保障,又丧失独立开展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西欧派认为:改革农奴制应该采用资本主义的劳动组织形式二一雇佣劳动,主张建立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行农奴享有土地的解放方式,为农民劳动的再生产提供了必要资料;同时,免除地主维持农奴制所付出的经济与社会成本,使地主能够集中资源发展资本主义规模化农业生产,土地赎金构成地主经济转型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货币形态。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卷》

材料二   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永久性地取消。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其额度由各省制定。第四十三条   每乡人口为3002000名男性公民,辖地原则上不得超过距乡治所12俄里。地主享有对所属领地范围内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全的监督权。

——摘自186333日《解放农奴法案》


(1)概括材料一中斯拉夫派和西欧派争论的焦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两派主张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解放农奴法案》的作用。
2021-09-2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约翰(1882- 1966), 中国近代著名体育教育家,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他生于福建厦门.少年时深受“东亚病夫”的刺激,发奋锻炼身体,曾获得多个体育项目的校冠军。因运动才能突出.1914年应聘到清华任教,后担任体育部主任,在清华大学工作了52年。他认为“动是健康的泉源”,入校后说服了很多运动时间就躲起来的学生锻炼身体。他按学生的特点编组,定训练矫正项目,引导他们掌握赛跑、跳跃、器械、球类的基本技术,既提高了兴趣,又增强了效果。他认为“运动场是培养学生品格的极好场所",并和当时在北京的几所主要大学的体育教师成立了体育会。共同呼吁要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他认为“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不只限于运动场上,而且能够影响整个社会。”他抱着“强国必先强种”的目的,同国内体育名流一起。多次创办“暑期体校”,自任主任,并担任主讲。抗战期间,马约翰怀着爱国热忱,随校南迁到长沙、昆明,在物质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仍千方百计开展体育活动并发展军体项目,教同学以抗敌救国的本领。.

——摘编自鲁牧《我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马约翰教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约翰的体育思想.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马约翰的体育实践活动。
2021-09-20更新 | 276次组卷 | 8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贵阳民中 贵阳九中 贵州省实验中学 贵阳二中 贵阳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联合考试(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912月中旬,苏军开始集结;27日便大举入侵阿富汗,迅速占领阿北部山区。在完全占领阿富汗后,苏联又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了以反政府武装为主体的抵抗力量。

19802月、4月和6月对抵抗力量游击队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全面“扫荡”。游击队利用熟悉地形等有利条件,广泛地开展山地游击战,使苏军摩托化部队的优势变成劣势,使,其“扫荡”失败。为此,苏军便改为集中优势兵力对游击队主要根据地进行重点“清剿”,但又遭到游击队的顽强抵抗,最终也以失败告终。经过几年战斗,游击队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逐步发展壮大,武器装备也得到了改善,战斗力更是明显提高。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苏联不得不在联合国的主持下举行日内瓦间接会谈,至1985年底,先后举行了六轮,但都未能在实质问题.上达成协议。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淖的苏联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总书记后,决定让苏联在阿富汗脱身。为了把苏军赶出国土,阿游击队对城市和交通线频繁地发动进攻,先后对喀布尔、昆都士、坎大哈、贾拉拉巴德、赫拉特等诸多重要城市发起数次攻击。尤其是对喀布尔的进攻,历时数月,给苏军和阿富汗政府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最后形成由苏联控制主要城市和交通线,游击队控制广大农村的状态,双方陷入了僵局。苏联人民反战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政府接受了1988414日达成的日内瓦协议,决定分两个阶段从阿富汗撤出全部军队。1989215日,苏军的最后一名士兵登上了返苏的飞机,至此,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宣告结束。

——摘编自《话说世界现代卷》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富汗战争中苏军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失败对苏联自身的影响?
2021-09-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19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