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联盟之宗旨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白规定者外,凡大会或行政院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于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把遏制日本侵略的希望寄托于英美等列强的出面干涉……中国外交部向日本提出三次抗议,并向国联提出申诉。

——张海鹏等《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申诉是否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材料   商鞅对户籍制度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他推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秦国的户籍分一般平民户籍和特殊户籍两种,前者又包括故秦人和外来人户籍,后者则包括宦籍、弟子籍、爵籍和宗室籍。奴隶等贱口没有户籍。商鞅改革户籍世袭制,实行按垦田和军功升降户籍的办法。他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商鞅改变以家族为单位的户籍管理办法,“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商人和入赘不能单独立户。“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出生需登记在册,死亡要及时注销,登记的内容包括户主、籍贯、身份、年龄等内容。商鞅的户籍改革是其农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我国封建户籍制度的基础,影响深远。

——摘编自万川《商鞅的户籍制度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商鞅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户籍制度改革。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陶行知(1891-1946年),人民教育家、思想家。1917年他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回国后致力于充满艰辛而富有社会意义的教育生涯。面对民国初期乡村教育凋敝和乡村教师队伍亟待建设的现状,他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发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等文章,倡导中国乡村师范教育应该建设适合乡村世纪生活的活教育,提出培养乡村教师要有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他提出新教育的目标是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他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日军侵华战争爆发后,陶行知先后成立国难教育社和中国战时教育协会,拟订《国难教育方案》,致力于抗战期间的教育活动,把生活教育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合起来。他还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其办学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悟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且终生以此自勉。毛泽东和宋庆龄等称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摘编自人民网、康晓伟《陶行知与乡村师范教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陶行知对近代中国教育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陶行知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2021-08-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8月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认为:海上优势是国力强大的标志,只有掌握了海上霸权,才能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军舰叩关日本的黑船事件,刺激日本朝野认清国际强权政治带来的现实危机,急切谋求割除积弊、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觉醒,使明治政府在治国理念和发展道路上选择了强兵富国的国策。

明治维新明确海军建设的目标是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它仿效英式海军全面推行改革,1872年设立海军省,负责海军军政等事务;1893建立海军军令部,军令部长直属天皇,掌管出师、作战、沿岸防御计划等;日本海军实行以征兵制为基础,以志愿兵为重点的兵役制度,军人必须效忠天皇,征兵制让士农工商有自由之权,打破武士垄断军事的局面;兴办海军士兵学校,培养军官和军士,对普通民众普及军事教育,形成完整的近代海军军官教育体系;在军事装备上,成立筑地、横须贺两大海军工厂;天皇每年从宫廷费用中拨出30万日元、文武百官从薪金中抽出1/10,用以补充造船费用;注意吸收和消化引进西方的军事科技,掌握独立设计制造军舰的技术,提高军事生产的自主能力。1875年,日本自己制造出第一艘大型军舰清辉号,后又生产出更先进的铁骨铁甲舰,1890年,日本海军已拥有五万多名现役军人、31艘军舰和24艘鱼雷艇,排水7.2万吨,日本逐渐建成现代化海军。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日本政府错失理性选择国家发展道路的机遇,对亚洲近邻发动一系列侵略扩张的罪恶战争,走上了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自我毁灭道路。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孙涛《试论明治早期日本海军的现代化建设》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海军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维新加强近代海军建设的原因和影响。
2021-08-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8月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021·江苏南通·三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詹天佑(1861年-1919年)广东南海人,是“中国铁路之父”。1887年,作为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参加修筑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面对英、日、德工程人员建造滦河铁桥的相继失败,他毅然挺身承担造桥任务,出色完成全部工程。1905年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期间,詹天佑亲自勘察选定路线,采用人字形轨道,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办法,解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詹天佑积极支持各省的商办铁路,要求收回路权。辛亥革命后,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督办等,修建了从武昌至长沙365千米的铁路。晚年编写出版《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等工程技术书籍。

——摘编自经盛鸿《詹天佑评传》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作出的贡献。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詹天佑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
2021-08-08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思德(1915年-1944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张思德奉命率一个班到距延安60多里的黄土沟,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中奋战了3个月,完成了烧炭8万多斤的任务。1941年,张思德又投入了大生产运动,开垦南泥湾、纺线织布,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解决了生存、生活问题,渡过了难关。1944年,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中,牺牲时年仅29岁。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张思德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亲自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自此,张思德精神成为全党全军的一面光辉旗帜。

——张荣华《论张思德精神》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张思德所体现的精神内涵。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强调“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的时代意义。
2021-06-0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八)文综历史试题
7 . 程颢指出:“青苗取息、京东转运司剥民希宠……设令由此侥幸,事小有成,而兴利之臣日进,尚德之风浸衰,尤非朝廷之福。”他认为王安石变法
A.重利轻义败坏社会风气B.注重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C.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D.没有改变宋代积贫局面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人们在反思战争的过程中,人类也衍生出更高层次的文化和文明。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出兵4000万人,中欧列强出兵2000万人,总数高达6000万人!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里,几乎有900万人丧失生命,2000万人受伤。

……欧洲协约国向美国所借的款额,大约为100亿美元。各国债务剧增的同时,世界财富的生产却不断下降。在长达4年多的战争期间,欧洲主要国家从农场、工厂、商铺中带走上百万人力,有的派到战场当兵,有的安置在军工厂做工人。生活费用也在普遍上涨。有些国家的政府面临破产,民众尤其苦不堪言。

——李云哲编译《全球通史-从史前文明到现代世界》

材料二   与此同时,战争击毁了许多限制妇女的条款,使中产阶级男兵的世界大幅缩小。当妇女正在奔波开汽车、驾驶运输机、渡运伤员时,男人仍然在泥淖中挣扎,局限在狭小的战壕里,等待命令。·1919年在法国,这里的女性法学学生是1914年的10倍,女性医学生是那时的三倍。超过30岁的英国妇女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选举权,而在美国、德国和大多数东欧新国家,妇女投票权更完整(妇女在法国、意大利、瑞士和希腊仍然没有公民权)。文化变革也标志着一场性别革命,妇女在公共场合开始抽烟;裤子成为可以接受的妇女服装;裙角也骤然上升;紧身胸衣和裙撑也永远消失了。

——陈恒等译《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


(1)概括材料一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巨大破坏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引发的变化。
2021-04-2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六)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赵宋的社会危机到仁宗朝已成燃眉之急。不少“以天下为己任”的大臣,如宋祁、包拯、富弼、欧阳修等,纷纷上书朝廷,要求革新政治。范仲淹综合了各种变法主张写成了一份系统的改革方案:明默陆、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其核心是改变文官三年一升,武官五年一迁的‘磨勘法”对官员进行严格的考试,按政绩好坏决定升降。另外,要求改变恩荫官员冗滥、官宦子弟与“孤寒争路”的状况;改革科举“专以词赋取进士,以墨艺取诸科”的旧办法,“取以经济之才”,使经世致用的人才补充到统治阶层中来。由中书省和枢密院负责严格选择地方官,以革新吏治。均公田、厚农桑、减徭役等条,有利于保护生产的发展和赋役的均平。修武备主要是在京城及附近招募5万人戍守京都以助正兵。宋仁宗基本上接受了这些建议,庆历三年(1043年),陆续以诏令形式将革新办法颁行全国。但遭到反对派抵制后,宋仁宗也降低了推行新政的热情。可是宋代士人风骨得以振奋,更激发出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风尚。严重的社会危机与“新政”的震荡余波,渐趋普遍地酝酿着新的改革大潮。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仁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仁宗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571月,俄国成立了“讨论关于整顿地主农民生活措施”的秘密委员会。9月,总督纳季莫夫上书沙皇表示同意无偿地解放本省农奴。11月,亚历山大二世下诏草案。1858年,成立了特别委员会,起草农奴制改革草案。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废除农奴制的特别宣言》,声称:“朕决定把这一切事业切实地推动起来,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随后,开展一系列改革。1861年成立自治局,颁布地方自治机构法规。1874年进行军事改革,实行普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军校。1864年实行普及教育,发布大学、中学和初级学校条例,实行大学教授自治等。1868年沙皇政府准许免税进口治全、机械制造、钢轨工业所需要的生铁、熟铁和一部分机器。此次改革对俄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自张柱荣《1861年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