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据史载,周代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但西周中后期的一些青铜器,如卫益、五礼卫鼎、九年卫鼎等铭文上,却出现了反映贵族间土地买卖、转让等情形。下列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关于周代的历史记载有误
B.西周时期地权逐渐发生转移
C.青铜器的价值有待于考证
D.土地国有只存在于西周前期
2 . 汉代董仲舒、王莽等人对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土地变革极为不满;宋代王安石、朱熹等人主张“复古井田制,田尽归官”;近代孙中山曾多次给予井田制高度的评价。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A.保护周王土地
B.发展商品经济
C.维护封建统治
D.缓和社会矛盾
3 . 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②农民土地所有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基础之一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重农抑商思想的经济基础
④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上述土地所有制在中国立即消失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
B.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
C.私田数量急剧增加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5 . 春秋时期,私田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形成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减少
C.家庭手工业快速发展
D.犁耕技术已经成熟完善
6 . 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甚至还列出了在场作证的王室官员的名字,以作凭据。这说明了西周晚期
A.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向
B.宗法分封制严重破坏
C.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
D.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
2019-03-25更新 | 713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省示范高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2019-01-30更新 | 4804次组卷 | 82卷引用:安徽省郎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列关于西周井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仁政的体现
B.井田制的瓦解是经济衰退的结果
C.井田制下土地兼并盛行
D.井田制下的“私田”不归农民所有
9 . 《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B.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
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D.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
10 .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这一变化反映了
A.周朝疆域发生改变
B.分封制的瓦解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周王权力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