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孟子·梁惠王》中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吕氏春秋》记载:“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一则治,两则乱”。这些思想(     
A.表明当时已经出现统一的观念B.体现了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得益于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影响D.推动了西周以来宗法分封制的崩溃
2024-02-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于是乎禜(祭祀)之。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这说明先秦时期(     
A.自然崇拜现象普遍B.宗教信仰趋于一致
C.王族地位被神圣化D.人文主义色彩浓郁
2024-01-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建社会中,知识本为贵族所专有,但因封建制度的渐趋破坏,贵族的后裔降为平民的日渐增加,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加以王室衰微,政治无主,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因此独立的思潮开始抬头,这情形在春秋末期已甚显著。 ……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体著作。“泛爱众,而亲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等意蕴深刻。《老子》认为“天下多忌讳(禁忌)而民弥贫,法物(即为合法地纳民之物)滋章,而盗贼多有。”

材料三: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1)根据史料一,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
(2)根据史料二,概括孔子和老子的主张。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2023-09-2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图1: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        图2:春秋末期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4)材料三中的局面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023-05-30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西浑源李村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发现的春秋后期晋墓出土有牛尊,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牛鼻上有鼻环。

材料二:春秋时期共主衰徵,王命不行,战国时期“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据许倬云统计,春秋时期,就《左传》记载,共计大小战役1200余次,和平期间78年;战国时期,共计战役460余次,和平期间89

材料三:就百亩之田而言,《周礼》云,“上地,家七人”,但至战国之初,却成为“上农夫食九人”(《孟子·万章下》),土地生产力增加,人口也大幅度增加。


(1)根据材料一中的考古发现,可以初步推测当时哪些社会生产情况?
(2)材料二、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
(3)以上材料所述社会现实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是什么?试举出两个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2022-10-13更新 | 349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稷下学宫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由国家创办的高等学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徐斡《中论·亡国》记载:“昔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自孟轲之徒皆游于齐。”在稷下学宫,无论诸子持何种学说,是否适合统治阶级的现实政治需要,都能在稷下存在和发展。当权者非但不加干预,还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各引一端,上说下教.淳于髡曾两次与齐威王辩论,与相国邹忌也有一次辩论,这三次辩论对齐国的政局有良好的影响。孟子经常同齐宣王辩论,有时使宣王无话可说,只好“顾左右而言他”。无论稷下的哪一学派,从其学术思想中都可以看到其他学派的思想踪影。各家各派注意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形成了融合发展的学风。郭沫若对稷下学宫给予高度评价:“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的。”

——据王志民《稷下学宫——文明史上的奇观》等


(1)围绕分封与郡县的利弊,以不同学派学者身份分别写出两段针锋相对的阐释。(要求:每段阐释都要紧扣主题,既要体现学派特点,也要适当体现其他学派的思想: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文字简明、逻辑清晰。)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的因素。
2022-01-25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三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记载:“魏太子击(武侯)路遇文侯的老师田子方,太子赶快下车拜谒。子方昂然不理。太子问,富贵该骄傲,还是贫贱该骄傲?子方说,自然贫贱该骄傲。诸侯骄傲要失国,大夫骄傲要失官。贫贱的士主张不合,议论不用,立即跑到别国去,好比丢一只破鞋子,你怎么拿富贵来比贫贱!”对以上记载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地位低下B.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
C.重义轻利的儒家思想成为主流D.东周列国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2021-09-28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史料记载,当时周天子尸位素餐,列国各行其是,“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于是百家诸说容易在列国诸侯中找到热心的拥护者和实践者,正如荀子所说:“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由此可知,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是
A.士阶层社会地位逐渐凸显B.文化下移引发官学衰废
C.政治多元化下的现实需要D.学在民间已成蔚然风气
2020-12-05更新 | 41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春秋时期史书《左传》曾有记载:“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依人而行。”这表明当时
A.天命观左右人们的思想观念B.利用天人感应思想巩固统治
C.社会秩序混乱促进神灵崇拜D.中国人本仁政思想已然萌发
2019-11-2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题
10 . 春秋时期史书《左传》曾有记载:“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依人而行。”这表明当时
A.天命观左右人们的思想观念
B.利用天人感应思想巩固统治
C.社会秩序混乱促进神灵崇拜
D.中国人文理性思想已然萌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