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材料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的途径是克已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的要求。孔子将看作道德的最高准则,他希望重塑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道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期望恢复西周的礼乐政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好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要。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和发展。

——摘编自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文艺 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三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

——《汉书艺文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仁”的思想内涵和达到“仁”的途径,分析孔子提出“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商鞅为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需要而在富国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及西汉前期为复兴儒学采取的措施,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影响。
2023-10-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百家争鸣】

材料一 西周宗族制度,到了东周时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东周大小宗族间展开了长期的兼并战争,许多国家和采邑灭亡了。而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在治国的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被人民推翻。孟子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 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编自《论孔孟的儒家思想》

材料三 韩非子推崇法制,他认为,高度集中的王权是法律的来源,是君主权力的一部分,法律由王权统一颁布并由下属遵照执行。韩非子这种王在法上的法制实质上是披着法律外衣的人治,其政体是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种政体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而在中央权力又高度集中于君主个人。

--摘编自朱韬《法制之殇读韩非子有感》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百家争呜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孟子和韩非子的治国方略。
(3)简述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2023-10-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咸丰春晖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要。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和发展。

——摘编自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商鞅为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需要而在富国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

材料二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

——《汉书·艺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及西汉前期为复兴儒学采取的措施,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影响。
2023-10-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灵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全国·课时练习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摘编自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周室衰而王道废,儒墨乃始列(裂)道而议,分徒而讼。

——摘编自《淮南子》

史料二   “士”从最低级的贵族转变到四民之首(士农工商),是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发展,从此以后,“士”便从固定封建秩序中获得了解放……“士”不再受固定的身份的束缚,因此在思想上也解放了他们,过去是“思不出其位”,现在则可以“思出其位”了。

——摘编自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史料三   吾(孔子)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摘自《左传》

史料四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1)归纳史料一、二、三中的历史现象,并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
(2)结合以上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冷落,而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的原因。
6 . 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深受社会变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即贵族层、统治者层皆接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虎大的宗族集………虽然在宗族组织中,有时又分成若干分支家庭,甚至小家庭,但这些个别家庭在社会与政治、经济活动中均不具有独立性格,而是被埋没在宗族体系之中。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材料二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保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息而贫者,举以为收。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孟子主张的家庭成员行为准则是仁、礼、义、慈、孝、敬。“仁”就是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义”就是要尊敬兄长;“礼”就是要谦让;“慈”是长辈对晚要慈爱;“孝”和“敬”则是晚辈必须履行的对长辈的尊敬和赡养等义务。孟子认为处理好父母兄弟的关系不仅能使家庭和睦,还能影响政治。

——摘编自高智《试论孟子的家庭观》

材料四   秦汉时期,产生于春秋战国的那些家庭历史特质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整合和普遍化,成为两千年中持续保持的强国传统。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家庭,成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家庭形式。

——摘自张国刚《中国家庭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春秋时期家庭的主要特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的措施。
(2)据材料三概括孟子的家庭观。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家庭传统确立的时代背景。
7 .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官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看法,出现了百家争鸣。

材料四   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亲属宗族不是立有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

——《史记·商君列传》


(1)依据材料一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促使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3)任意列举两例春秋战国时期主张社会和谐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4)根据材料四,归纳“新法”的主要内容。
2023-12-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都存在着创新的可能也都需要创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大发展大创新时期。

材料一   寓封建(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二   西周宗族制度,到了东周时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东周大小宗族间展开了长期的兼并战争,许多国家和采邑灭亡了。而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评价分封制和郡县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023-11-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   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看法,出现了百家争鸣。

材料四   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亲属宗族不是立有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促使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归纳“新法”的主要内容。
2023-10-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汶口发掘的墓葬中,陪葬猪头的少者一二个,多者三五个,最多达十四个。四川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墓没有随葬品,而有的墓葬品却达58件之多,有座墓中死者还头枕一支大象牙。

——《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秦统一全国为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石器时代后期社会呈现出一种怎样状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请列举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周与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不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