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材料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的途径是克已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的要求。孔子将看作道德的最高准则,他希望重塑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道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期望恢复西周的礼乐政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好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要。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和发展。

——摘编自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文艺 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三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

——《汉书艺文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仁”的思想内涵和达到“仁”的途径,分析孔子提出“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商鞅为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需要而在富国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及西汉前期为复兴儒学采取的措施,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影响。
2023-10-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秦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很。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通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材料三   道德限制使宋代儒学家们的想象力和灵活性受到了限制,但通过他们直接和清晰的阐释,儒学还是回复到日常事物和私人生活中。它不仅是有教养的上层阶级的行为准则,也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正统的意识形态。儒家哲学建构了一个强大的伦理道德架构支撑着整个社会的成员,但它还是给宋代的转型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宋代的转型是它有别于中国其他朝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儒学“成为国家正统的意识形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学地位变化的看法。
2023-10-0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3 . “百家争鸣”的背景(原因)
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崩溃,____经济发展。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____瓦解。
社会基础: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____阶层崛起。
各国政策:各国统治者出于____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
2022-12-2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秦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很。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学得以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发展演变历程的认识。
2022-11-2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艺术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奏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很。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2-10-15更新 | 394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论语•宪问》:“一匡天下”
《墨子》:“一同天下”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服从”

材料二   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令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明末清初顾炎武在《郡县论》中也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


(1)根据材料一,指出表中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两位思想家的共识,结合所学,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简要分析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坚持推行郡县体制的原因,并简述其历史作用。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摘编自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三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时代。一方面封建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阴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明中后工商业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在传统儒学基础上的创新之处并列举其基本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社会思潮的特点。
2022-07-23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61次组卷 | 3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 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于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认为“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源头活水,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种思想流派的治国主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三中的观点并简析其对儒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4-03-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 云南省德宏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穿有鼻环的牛尊

   

战国时的铁制农具

   

私田出现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经济和政治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并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
2024-01-0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泸溪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