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安禄山反唐时,回纥两次派兵助唐平乱。至德二年(757),唐朝为酬谢回纥军,送其绢两万匹,回纥则赠唐马匹以换回茶和丝,除自销外,还运往中亚地区销售。回纥这一做法
A.推动了与唐朝经济文化往来B.加速了唐朝经济作物的外销
C.扩大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规模D.密切了唐与北方少数民族关系
2022-04-16更新 | 44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精创预测卷(山东专版)
2 . 如图反映的是盛唐时期常见的女性发髻样式。据此可知,当时
A.妆发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B.女性崇尚清新简约的妆发
C.女妆摆脱了男性审美束缚D.审美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影响
2022-04-09更新 | 1238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四)
3 .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蛮国,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太宗曰:“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欲必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朕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

——《贞观政要》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在入关之后,即对汉族官宦人等大加笼络。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康熙即位后,又从各方面加强笼络汉人的工作……更主要是清朝政府通过理藩院,承认了各族上层统治者在本族内的社会地位及其经济和政治的特权,这样,满族统治者就能利用各族上层分子来统治各族人民了。

——摘编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下)

材料三   国家在指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充分尊重和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根据全国发展的整体布局和总体要求,将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为加快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以及120个自治县(旗)中的83个自治县(旗)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除武力征服之外,对不同民族地区采取的不同统治政策。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康熙帝如何“加强笼络汉人的工作”。指出雍正年间清政府在西南地区采取的统治措施,并说明其作用。
(3)中国中央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概括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目的。
②写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中央政府建设西藏的一项成果,并概述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藏地区和中华民族带来的影响。
2022-04-08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朝设立的羁縻州府(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有财政上的自主权),见于记载的有856个,其数量远超历代,它们主要统辖于单于、安北、安西、北庭、安东、安南六大都护府。唐朝羁縻州府的设立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
C.推动了民族融合D.创新了边疆地区的治理模式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族关系既是历史环境和条件的产物和积淀,更是现实环境和条件的一种折射和反映。下图为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请在上图中,任意选择一空白方框,填写出相应少数民族(政权)名称,简述中央王朝与该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并试从中央王朝视角分析其原因。(要求:填写符合史实,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2022-03-26更新 | 29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唐朝和印度、波斯、大食、希腊、罗马等国的艺术交流中,无论是乐舞、百戏,还是雕塑、绘画,都以输入为主,输出较少;而在与东亚的朝鲜半岛三国、日本进行艺术交流时,以输出为主,输入较少。这反映出唐朝
A.艺术交流成为对外交流的主要内容B.居于世界文化体系的中心
C.中外艺术交流的广泛性和不平衡性D.实行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
2022-03-25更新 | 356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描绘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与这一事件有关的是
A.松赞干布建“唐蕃会盟碑”B.松赞干布修建“惹萨珠囊”
C.松赞干布扩建布达拉宫D.松赞干布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唐王朝利用军事优势构筑了基于羁縻统治形式的庞大帝国。羁縻州又称为“蕃州”,首领须接受朝廷颁发的印信,实行一种有限制的自治管理方式,由朝廷的派出机构都督府或都护府代行具体管理职责。在羁縻体系下,羁縻各州名义上是以“州、县”划分属民或属部,实际仍维持原有的部落组织习惯,各羁縻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羁縻州只是形式上接受政府管辖的非正式州、县,故与朝廷直辖的“正州”有着本质的区别。

——摘编自杨军《羁縻体制与古代边疆》

材料二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11月,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取消原为伯克、阿訇所掌握的司法权,各级官府把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作为重要职责,实力推行。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制度的特点,简析其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边疆治理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9 .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玄奘到天竺取经,途经西域高昌国,这时的高昌国已经臣服于其北方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一政权是
A.匈奴B.吐蕃C.东突厥D.西突厥
2022-03-1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2届高考选考科目3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时,面对分布广泛的少数民族,唐太宗采取了不同的民族政策。他通过军事征伐大败突厥并使之内附,平定吐谷浑并助其复国,平定高昌、焉耆及在西域具有较大影响的龟兹,“龟兹平,西域震骇”。同时与吐蕃通过和亲实现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相处,并设置一系列的都督府,由少数民族各部酋长对本族进行统治,这使得统一稳定的局面基本上形成。……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虽也是处于封建社会中统治者的一种羁縻政策,以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但它不是限制,而是有意加强民族间的交往与联系。给予少数民族首领以优待,封官进爵,并且给予其部族以优惠的安置,进而削弱民族隔阂,最终实现同化的目的;同时通过民族间的经济联系与贸易往来,在民族交往中实现多元发展。

——摘编自田小飞、王延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及民族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民族政策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