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巴比伦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到公元前2000多年,苏美尔人就按照一定项序摆放他们的泥板档案。乌尔第三王朝的小泥板说明了当时泥板档案的管理办法。在巴比伦时期,文件已经有了严格的归档制度。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占领玛里后,即对玛里档案馆内的泥板档案逐篮进行了重新分类。乌加里特国王档案馆采用了职能分类法,即为每种行政管理职能的档案文件设置一个库房。在亚述时期,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拨在首都尼尼微建造了一个大型的档案图书馆,不仅收藏国王的档案文件,也大量收集和复制各种历史文献,按主题把泥板划分为7大类:历史泥板和政府泥板、地理泥板、法律泥板、商业泥板、税册和贡品账目泥板、传说和神话泥板、科学泥板。泥板都装在泥罐内,泥罐则成排地摆放在架子上。每个大类的泥板占用一个房间,在每个房间靠近门口的墙壁上,挂有该房间的泥板清单,类似于现代的架藏目录。

——摘编自黄坤坊《古代两河流域的档案管理技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档案发展的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两河流域档案的发展。
2023-10-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周口市项城市五校)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塞琉古纪元第143年(公元前169/8年)巴比伦的一篇楔形文字星象日志记载道:公民(pu-li-te-e)按照希腊式样[举行了]游行(pu-up-pe-e)和祭礼。当中的pu-li-te-e和pu-up-pe-e分别是直接借用希腊语名词。楔形文字泥板文书上出现的希腊语人名基本上属于公元前3世纪前半期和公元前161年之后。这些名字的拥有者绝大多数肯定都是巴比伦人,其中很多人的父亲都只有巴比伦当地的名字。

——摘编自徐晓旭、贾瑞霞《丝绸之路与希腊化城市》

材料二唐朝医药学与前代医药学相比,无论是在医学基础理论、药物学、方剂学、临床医学还是医学教育方面都获得重大发展……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印度医学中的外科、眼科、催眠术和医方等,都被介绍到中国。在印度长期定居的唐代高僧义净,常用中药处方和药材为印度民众治疗疾病。随着景教在中国的盛行,中国医学进一步传入阿拉伯等地。阿拉伯医生兼哲学家伊本·西那的《医典》总结了东、西方的医学知识,我国唐代所发明的琪针、用烙铁烧灼狂犬病人伤口等治疗方法,也都收录其中。阿拉伯人也把一些药方及医疗技术传入中国,唐初已有的治疗痢疾的悖散汤,就是从大秦(东罗马)、波斯传入我国的。

——王颜、屈华《唐代关中地区医药学发展与中外文明交流》

材料三1919年12月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第1号,发表了胡适的《新思潮的意义》一文。胡适开宗明义便提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十六字”方针,即“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他指出,“新思潮”亦即新文化运动的“唯一目的”是要“再造文明”,而要“再造文明”,除了研究“社会上、政治上、宗教上、文学上”的“种种问题”外,还要“输入学理”和“整理国故”,一方面要大力地“介绍西洋的新思想,新学术,新文学,新信仰”;另一方面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的整理,以便“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元的文化观念”》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巴比伦人希腊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简述希腊化世界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的文化成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医药学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用一个关键词概括“新思潮”文化观念的特质。结合胡适关于“新思潮”的阐释,从思想文化角度简要评价新文化运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四五千年以前,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古蜀农业已进入锄耕阶段。相传大禹导江为沱,分引岷江上游洪水。先秦时期,成都平原的灌溉系统主要由人工河道、堰塘、大坝、渠、沟等组成,起着排洪和灌溉二重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古蜀人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丰富治水经验和水利工程技术,就没有后世的都江堰。这也是成都平原农业经济开发四五千年,成都城市历经3000多年仍充满生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生活在常遭洪水侵害的两河下游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学会了修建大坝,池塘、沟渠,各个村落在日趋复杂的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中逐渐融合和统一。进入青铜时代后,大河两岸城市兴起,谷物成为城市最大的出口产品,平原上许多城市都建造了由运河、大坝、蓄水池、沟渠、引水管等控制的排洪灌溉系统。

即使是商代古蜀第一大城市三星堆,其遗址中也有被洪水冲刷过的痕迹;而美索不达米亚两河爆发洪水往往是在每年的46月,那时,春季谷物已经收获了。成都平原雨量充沛,而美索不达米亚一年中有8个月基本无降雨。因此,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两地的灌溉系统各有侧重。乌鲁克、乌尔都曾经是平原上最大的城邦,先后称雄美索不达米亚。但是,它们也尝到了土壤盐碱化的恶果。与此相对应的是,美索不达米亚中部、北部地区地势较高,有天然的排水条件,而且,北部山地有足够的降雨,基本不需要灌溉,这使得巴比伦、尼尼微等“后起之秀”逐渐超越南部城市,成为国际贸易线上最重要的城市。

——摘编自邹一清《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从灌溉系统的比较分析看古代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灌溉系统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灌溉系统侧重点不同的影响。
2023-10-29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九师联盟(含蚌埠市)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苏美尔到波斯:管窥古代驿路体系的发展在古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人员与信息的流通起着十分重萼的作田。为了确保国家统治的稳定,人类文明早期阶段的许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开展道路建设并发展驿路体系。

视角一苏美尔驿站的建立公元前三千纪中期。苏姜尔城邦国家建立,沟通这些城邦之间往来的重求促使驿站系统初具雌形。到公元前21世纪.苏美尔人驿站的建设和管理更加宗基.分为总管、生产部门、服务部等五大部门。苏美尔人驿站只服务于从事公务的政府宣留。苏美尔人国家灭亡后,两河流域南部地区的驿站及交通网络迅速表落。

视角二亚述邮驿制度的改进公元前一千纪的亚述帝国时期。国家内的邮驿采用了更为先进的中继系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信件和信使的分离,从而使信件在到达一个驿站后立刻换成新的信使和骡子进行传递。中继系统只提供给国家高级官员使用,从地中海岸边到亚述帝国腹地的御道全长达到700多公里.利用中继系统在这条御道的首尾两端传递信息。只需花费不到5天的时间。

视角三波斯帝国道路的完善在继承亚述帝国邮驿系统的基础上,波斯帝国最终建立起闻名于世的交通网络。同苏美尔人和亚述人类似.波斯人的道路系统并不对私人商路开放。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波斯帝国在御道每隔20公里左右的位置建设驿站,利用信使和专门挑选的快马类似接力赛跑一样依次传递信件,可以在12天内横跨超过2500公里的距离。

——摘编自李智《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1)根据材料分析古代西亚驿路体系发展的原因,并概括古代西亚驿路体系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西亚驿路体系发展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周与西亚两河(流域)都以中原为发展核心。由此开展形成这两个地区的自足。而且逐步吸纳边陲的族群,实现了在疆域及人口两方面都继长增高的局面。这些都是两个地区出现大型图家过程的相似之处。但是,两个地区发展模式的根本差异,则在两河由地缘性的城邦共同体为凝聚的单元,两河城邦的出现颇基于经济的需求,组合为经由贸易获得资源及经由分配而共享资源的共同体,于是城邦始终有其独立自主的特性,不易融入更大的政治体制中,大型国家还必须依靠武力及中央权力维系国家的凝聚。西周的亲缘族群则经由婚姻与宗法,组织为不断扩张的网络,于是参加两周体制内的同姓与异姓族群遂易于交融凝聚。在信仰方面,两河地区各城邦的守护神不易摆脱个别族群的认同,因而不易演化为包含性强大的普世理念。西周则因为天命与天下的观念都超越任何单一族群的认同,可以发展为无所不容的普世秩序。但是,两河的古代文化因其经济共同体的背景,承认个人的财产观念及人际权利义务的约定关系,于是有了成文法典的出现;西周则以“礼”代表预设的人际伦理,以礼仪规范行为。

——摘编自许倬云《观世变:论中国文化的特质》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西周文明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文明的历史影响。
2023-07-16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O中学、九台区第一中学、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农安高级中学、榆树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吉尔伽美什,你将飘向何方?你所追求的永生,永远无法得到,因为上帝造人之际,就让死亡与人相伴。……吉尔伽美什,穿上新衣,沐浴首身去吧。凝望挽着你手的儿女,愉悦怀中娇妻。人应关心的,唯有这些事。

——两河流域史诗《吉尔伽美什》

材料二   上下埃及每天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他们洗净身体,穿好衣服,高举双臂来欢迎您。所有动物都有满意的草场;花草树木枝繁叶茂。鸟儿出巢,展开双翅赞颂您……您在地下造了一条尼罗河,您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它带到地面,让它来养育(埃及)人民,就像您创造他们那样。阿吞神,伟大的主啊!

——古埃及文学《阿吞颂》

材料三   对每年洪水泛滥的恐惧,加之永远存在的外族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感到恐惧和悲观。在古埃及,尼罗河洪水汛期及退潮的规律活动完全可以预期。河谷一年出产两季农作物,其农业的繁荣在古代世界是无与伦比的。关心死亡,为来世——尤其是国王的来世——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他们将来世的生活看作是他们在辉煌富饶的谷地上美好生活的延续。与战乱不已的美索不达米亚城邦相比,埃及有着极具连续性的、统一的发展进程,基本上保持着一个民族、一种语言。古埃及人生性温良,热爱和平,而两河流域的巴比伦人和亚述人是尚武的民族。这种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其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巴比伦宗教并不是教化民众心地善良,而是教人过一种合理的生活,人神关系不像埃及那样融洽。巴比伦人的宗教没有埃及宗教对民众那么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摘编自赵克仁:《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差异及原因探析》

综合以上材料,分别概括古西亚人和古埃及人的人生观,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人生观的原因?
2023-08-04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若一个人控告另一个人谋杀,但无法提出证据,提出控诉者应被处死。

若一个人盗窃神庙或宫殿中的财物该被处死,购买赃物者一并处死

若一个人典当东西,处理手续完成前,他必须订立一份见证人签名的契约。

若一个平民打瞎另一个平民的眼睛,前者的眼睛应该被打瞎。若一个平民打瞎一个奴隶的眼睛

或打断他的骨头,平民应该赔偿此奴隶身价的一半。

——《汉谟拉比法典》


(1)根据法典的条文,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2023-05-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同盟体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考古学上的埃利都欧贝特文化时期(公元前4300~前3500年,军事民主制时期)就巳开始出现城市,这些城市始建于国家产生前,如乌鲁克。及至“苏美尔初史时期”(公元前3500~前2700年),伴随着阶级分化,城市成为结合周围若干城镇、农业地区而形成的国家的中心。在苏美尔,这种以城市为主要基础和单位的国家相继产生了许多,如乌鲁克、乌尔、乌玛、基什、拉阿什等数十个,史学界一般称其为“苏美尔城市国家”或“苏美尔城邦"。苏美尔城邦时期,军事民主制的机构发展为国家的政治机构,即军事首领演化为城邦首领,氏族长老会演化为贵族会议,氏族部落成员参加的民众会议演化为公民男子战士会议(也称人民大会)。这三个机构的力量对比对城邦的政权组织形式具有决定性意义。

——摘编自张志民、张淑君《试论“苏美尔初史时期”城邦政体》

材料二自13世纪后半叶开始,意大利商人除了继续扩展翻越阿尔卑斯山至法国和南德意志的陆上商路外,又不断开发经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和英吉利海峡至英国和尼德兰等地的海上商路。于是,水陆商路几乎遍布了整个西欧地区,在多瑙河、莱茵河流域乃至西班牙和荚格兰各处,凡水陆交通要道口都出现了城市。……一些城市的发展得不到皇帝多少实际的支持,它们的独立性显得尤为突出一一不仅是相对独立于封建领主,也相对地独立于国家权威。它们维护自治权的手段主要是组建城市联盟,联合抗拒封建割据状态下不利于城市发展的各种势力。

——摘编自计秋枫《市民社会的雏形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市民阶层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早期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3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发展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早期城市发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西欧城市发展的影响。
9 . 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呈现出区域性的多元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巴比伦最突出的成就是它的法律体系。《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系统的法典,它的全文刻在石头上石头上部刻着两个人,坐着的是神,站着的是汉谟拉比,这意思是说,神把法典交给人间的统治者,让他去执行。在西方“法”的思想中,“法”是从神那里来的,人只是服从“法”和执行“法”,在《汉谟拉比法典》石刻上,就已经看到了这个苗头。法典开宗明义就说制定这部法典是为了追求公正和正义,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恶、一切恶人,使强者不可以压迫弱者,弱者可以得到保护。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

材料二 雅典民主制的根本原则是政治平等,公民享有近乎绝对平等的政治权利,直接参与国家的管理。在参与人数不得不有限的地方,普遍采取抽签和轮流的方式。雅典人相信,只要给与充分参与的机会,普通民众和社会精英一样拥有政治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制是“迄今为止最为民主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黄洋《古代与现代的民主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巴比伦法律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制的特征。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大文明形成的主要因素。
2023-07-07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改变世界的七次信息革命

改变人类世界的力量是什么?真正改变人类世界最强大的力量就是信息革命。信息的传递能力决定了人类接受信息的能力,更多的信息接受是人类对世界认知更多的积累,也是人类进化发展的根本力量。

今天人类已经经历了6次信息革命,经过这6次信息革命,人类终于演进走向一个智能的时代。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产生,让信息可以分享。猿这种动物对于世界的认知,终于不再是自己20年、30年的积累,而是分享甚至接受传承,信息分享通过百万年的积累,人类终于出现。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出现,让信息可以被记录,我们终于有了思想文化的传承,人类的古代文明才得以出现。第三次信息革命,信息可以远距离进行传输,纸和印刷术不仅代表了古代文明的高峰,而且深远地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第四次信息革命,信息可以远距离实时传输,它和工业革命一样,再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电报和电话的能力尤其对于军事和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第五次信息革命,电视让信息可以远距离、实时多媒体传输,改变了世界传媒业,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第六次信息革命,互联网让信息远距离、实时多媒体双向交互进行传输,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今天,我们已经站在第七次信息革命的临界点。第七次信息革命,智能互联是建立在移动互联网上的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智能学习共同形成的新能力。

——摘编自项立刚《5G机会》


(1)将下列古代文字与其所在的文明区域相匹配。
①楔形文字②象形文字③甲骨文④玛雅独特文字⑤腓尼基字母文字

(2)结合所学知识,印刷书产生的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请你概括七次信息革命的趋势。
(4)根据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人类历史上的七次信息革命?
2023-05-0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