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詹姆士二世在位期间,采用种种手段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主义,导致信奉国教的托利党人同国王决裂。蛰伏了几年的辉格党人主动与宿敌托利党人接近。在当时情况下,代表旧贵族和新贵族利益的两党都不准备采取强硬措施迫使国王退位,而是等接高龄的詹姆士二世尽早去世,传位给信奉国教的长女玛丽。然而,就在此时,国王老年得子。两党都害怕因此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害怕归还在宗教改革时期获得的教会地产。于是,1688年6月30日,两党的六位领袖和一名主教联合向玛丽的丈夫威廉发出邀请信…………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他们才凑合在一起运筹谋划,发动了政变(光荣革命)。

——摘编自阎照祥《光荣革命中阶级妥协问题复议》

材料二   在调整国王和议会权力关系时,议会将《权利宣言》作为威廉和玛丽任国王的前提条件。它明确规定了人民和议会享有的各种不可剥夺的权利。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案》,对王权做出了许多新的限制,并规定了王位继承的顺序,保证王位不会再回到詹姆士二世的男系后代手上。这两个文件,威廉都予以签署。由此,国王的法律中止权、豁免权、随意任免法官的权力被取消,司法独立制度确立起来,军权被置于议会手中,独立于议会之外的财政来源被剥夺。

——摘编自程汉大《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光荣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变发动者接受君主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注:被统治者指当时美国诸州);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形成了什么政治体制?近代英国是如何逐步实现对王权的有效控制的?

(2)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材料二中“最大的困难”的?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优越性。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土地贵族守旧的地产经营管理方式导致其经济地位、政治特权、爵位等级和社会荣誉地位急剧衰落,他们的文学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如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李尔王》展示了一幅上流社会道德沦丧、社会崩溃的图景;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书中对于“羊吃人”的惨剧有过逼真的描述,“他们(贵族)拉倒房屋,毁坏城镇,佃农们被赶走……”

——摘编自肖先明《中世纪至近代早期英国贵族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文学形象的嬗变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小说家特罗洛普的《如今世道》,深入探讨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基督教道德之间产生的矛盾,成为对社会变革的忠实记录。小说中的贵族朗杰斯塔夫仅仅靠继承土地来获得收益,但其开销并未减少,这使得他入不敷出,穷苦潦倒。他的贵族绅士身份,其实就是空壳。他竞选代表本郡的国会议员,却多次失败。他对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下议院的排斥,正是对贵族绅士权力失势的无力反抗。

——摘编自曾妍《19世纪英国小说中的绅士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几个关键词概括16—18世纪英国贵族文学形象变化的原因。
(2)简析材料二小说中的贵族朗杰斯塔夫的命运变化。
2022-08-0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国家手段纲领文件结果
英国内战和“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美国《独立宣言》资产阶级共和国

材料三   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出表格中①、②的空缺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托克维尔的观点。
2022-07-1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英国,大力倡导宽容精神的代表人物就是约翰·洛克。洛克不仅由于反对君权神授、捍卫自然权利和开创三权分立理论而成为西方现代民主理论的奠基人。而且也以提倡宗教宽容而确定了英国启蒙思想的基调。1685年,洛克在一封长信中说:“任何私人都无权因为他人属于另一教会或另一宗教以任何方式危害其公民权利的享受。他作为一个人而享有的一切权利以及作为一个公民而享有的公民权,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无论他是基督徒,还是异教徒,都不得对他使用暴力或予以伤害。”

——摘编自赵林《宽容·启蒙·革命》

材料二   1640年革命初期到1688年“光荣革命”前的几十年中。先是国王对议会采取不合作策略;继而是革命阵营内部各派政治力量之间互不妥协;再后是议会妥协过渡,君主专制复辟,博弈过程总是以零和博弈或负和博弈而结束的。最后在“光荣革命”中,国王、辉格党、托利党以及两党内部各派,对各方利益要求理性地加以综合权衡,并在关键时刻和问题上适时地作出必要而适度的让步,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正和博弈效果,完成了建立现代宪政的历史伟业。

——摘编自程汉大《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启蒙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I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特点。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的部队和克伦威尔指挥下的部队,便显露出很大的区别。国王的军队可以成功地发起进攻并击溃敌手,但无法将他们有秩序地重新集合起来投入战斗,而且也不可能做到在同一天发起第二次攻击……克伦威尔的部队则完全不同,如果他们进攻得手,或遭到进攻,或暂时溃退,他们能重新集合起来,排成整齐的队列,等待新的命令。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光荣革命”的价值并不是它的形式(国王易人)所能衡量的……1689年,国会通过了两项重要的法案:《权利法案》和《宽容法》。根据前者,国王的特权完全被剥夺,英国结束了她的君主专制主义,而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这不只是英国政治史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世界史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根据后者,英国的不从国教分子经过了长期奋斗,终于获得了基本的信仰自由,这实是宗教革命的原则之更进一步的扩张。

——《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克伦威尔的部队有哪些特点。指出内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名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权利法案》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从国教分子”的阶级属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的所谓革命是一次不流血的成功,尽管是一次受到英吉利新教徒欢迎的荷兰人入侵。直到16892月初,议会才召集会议,请求威廉和玛丽担任国王和女王,而由威廉行使一切权力。在被授以王位之前,威廉和玛丽被要求同意一项权力宣言,其中谴责詹姆斯二世滥用互家特权,特别是废除法律。他俩一般表示同意。因此,建立起来的是一个受到限制的君主政体。

——《历代英王生平》

材料二   事实上,在威廉在位期间开始了实质性的宪法变化。信教自由法允许新教教徒(不是天主教教徒)根据具体情况自由做礼拜;三年一次法要求每三年召集一次新议会;兵变法规定和平时期未经议会同意不得雇用常备军;皇俸法使下院有权控制国王的费用,所以,当威廉企图从没收的爱尔兰土地中拨款时,的确引起了一场骚动。最后,1701年,(议会)通过了一项嗣位法,这个法案除了其他内容外,保证要由新教徒继位,并且要求未来的国王必须是英格兰教会的成员,而且未经议会允许不得离开王国。国王未经议会批准不得辞退法官(威廉事实上从未想这样做过)

——《历代英王生平》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不流血的成功”对英国历史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历史信息及其反映的历史结论。
2020-03-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网上月考历史试题

8 . 材料   一种政体如果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邦各部分的人民都能参加而怀抱着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意愿。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希腊城邦的民主是后世的典范。结合所学,说明伯利克里执政期间是如何实现“长治久安”。

材料二   将立法权交予代表民众的议会手中,这是近代英国宪政制度形成的第一步。而要实现真正的民主,避免议会滥用权力……还要把公共权力分散在不同机构和部门之中

——摘编自魏建国《宪政体制形成与近代英国崛起》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宪政制度的特点。

材料三   (英国)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国王和议会交换了位置,国家主权的重心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一个人的统治让位于一群人的共同执政,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宪政国家由此诞生。

——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

(3)以上材料论述的是哪一事件?用所学史实解释“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2018-11-1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蠡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