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3年6月,在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上,苏联以在短期内向国外提供总值约为10亿美元的订单为条件,建议西方国家向苏联提供长期贷款,以保证苏联正常出口。苏联这一做法(       
A.保证了苏联经济健康发展B.有利于国际关系合作共赢
C.使二战前的国际矛盾加剧D.意在维护斯大林经济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30年代,苏联的骨干大型企业大都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建立起来的,1933年美国50%的出口机器设备都流向了苏联。此外,大量外国专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意大利等国还向苏联提供了巨额贷款。这反映出(     
A.斯大林模式的优势凸显B.抢抓时机助推了苏联的加速发展
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D.制度不同的国家实现了和平共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十月革命后,苏俄颁布了国家垄断广告业务的法令;1918—1920年,商业广告在苏俄近乎消失;1921年,列宁承认“国家垄断广告”的设想是错误的;1922年,列宁促使党代表大会取消了已经通过的禁止党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刊登广告的决议。上述转变(     
A.表明国家政策的盲目性B.体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加快了工业化建设进程D.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024-03-26更新 | 23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1年,美国的一些劳动组织成立了“苏俄之友协会”,该协会的宗旨是在美国传播苏俄的真实消息,援助苏俄的经济建设。1922年该协会派出一支拖拉机队,支援苏俄托伊基诺国营农场的生产活动。列宁建议授予该农场“模范农场”的称号。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     
A.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美国放弃对苏俄的孤立和封锁
C.苏俄政策调整得到了西方的认同D.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5 . 1873年,日本成为最早接受格列高利历(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制定的历法)的非基督教国家,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宣布接受格列高利历,但是法国在大革命时期曾废除格列高利历推行共和历,1929年苏联也曾用新的历法取代格列高利历。这说明(     
A.各国历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B.宗教深刻影响各国历法选择
C.格列高利历精确性仍有待提高D.历法改革易受政治因素影响
2024-03-25更新 | 557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下·山东德州·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下图是对苏俄(联)某一经济政策核心内容的叙述。该政策的实施(       

重新启动市场机制,利用贸易和商品经济连接小生产者、工业、农业和国内外要素资源,利用市场把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融入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使它们共同服务于实现工业化、提升生产力的总目标。

A.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2024-03-21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安徽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提出了苏俄当时必须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利用旧社会的文化遗产,借鉴国外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方式,停止剥夺资本并把计算和监督的工作提到首要地位,需要强制的力量同时也需要自下而上的监督,等等。苏俄政府做法与之吻合的是(       
A.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B.实施新经济政策恢复经济
C.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D.开展余粮收集制巩固政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初,国际范围内自由主义的失势也影响到中国知识界。 中国知识界掀起了一股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热潮。知识界谈论和主张社会主义的人虽然不少,但真正像李大钊等人那样信仰社会主义的并不多,其中就包括了胡适等一批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上发表了不少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文章,希望当局能向苏联学习,迅速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他们看到了苏联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却未能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施实际上是长期的渐进过程。1933年初《东方杂志》的“新年梦想”征文中,虽然有20多篇文章不同程度表现出对社会主义的集体诉求,但几乎没有一篇从学理的层面加以阐述的。与五四时期比较,3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思想明星则寥寥无几。其后,由于民族主义思潮高涨,3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思潮逐渐趋向没落,并最终被掩盖于抗日战争的浪潮之下。

——摘编自郑大华、谭庆辉《20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简评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列宁指出:“现在我们发现了私人利益即私人买卖的利益与国家对这种利益的检查监督相结合的合适程度,发现了私人利益服从共同利益的合适程度,而这是过去许许多多社会主义者碰到的绊脚石。”据此推知,这一结合(     
A.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B.适应了苏联工业化的需要
C.奠定了社会主义物质基础D.冲破了西方国家技术封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23~1927年间,因粮食收购价格低,苏联商品粮的平均收购量还远低于战前。要刺激农民多交商品粮,当时最有效的办法是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工业品,然而落后的工业生产能力无法完成这一任务。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开展工业化;但相对薄弱的农业基础,对工业化形成一定程度的掣肘。全面了解苏联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况,可认识到(     
A.固定的建设模式影响了工农业的协调B.经济目标的实现基于对客观规律尊重
C.国家调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D.特殊的国情需要探索特殊的发展道路
2024-03-16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