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的战略目标既不是与英法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对抗德国,也不是帮助德国建立起世界霸权或对抗苏联,而是取得法国在环地中海地区一南欧与北非一的区域霸权地位。墨索里尼凭借自身的政治能力在战前把意大利对南欧、北非诉求的报价抬到了最高。1935年3月,英法意在斯特雷扎举行反德扩军会议,墨索里尼在会上公开表示:“三国政策的目的就是在国际联盟组织机构下,集体维护和平。”英国外交部立即明白其意图,墨索里尼一方面愿意同英法合作防止德国重整军备;另一方面他又要为侵略非洲阿比西尼亚埋下伏笔。英国认为此时警告意大利不得入侵阿比西尼亚不合时宜,这等于把墨索里尼推向德国,法国对这一问题也是三缄其口。1935年10月英法主导下的国联对意大利侵略北非阿比西尼亚推行了绥靖政策,这直接导致国联在道义与威望上的急剧衰落,进而加速了英法主导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摘编自姜鹏《两极格局下同盟政治中的“科林斯难题”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意大利参加反德扩军会议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对意大利态度的影响。
2 . 一战失败,德国面积变为53万平方公里,与一战前相比损失8万多平方公里领土。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下,德国法西斯上台,疯狂对外侵略扩张,并发动二战。(引自《一百多年来德国和日本实力对比的分析》)阅读下图“德国法西斯的扩张”,判断该疆域图的年代及依据
A.1936年,德国出兵占领莱茵河非军事区B.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
C.1938年9月,德国割占苏台德地区D.1939年3月,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2020-12-20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浦江、新昌中学三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如图分别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变化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中德国领土变化的原因。
(2)结合图2及所学知识,分析德国领土不断扩张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3中德国领土变化的影响。
2020-07-10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0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材料   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它不是像张伯伦所吹嘘的那样,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而是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慕尼黑协定》不仅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而且提高了希特勒在国内的威望,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英法只图苟安一时,以为借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便可缓和它们自己与德国的矛盾,英国甚至妄想在德奥合并、苏台德区割让和但泽问题解决后,即可实现英德之间的“总谅解”,保住大英帝国的既得利益。但是,英法越是退让,希特勒越是看不起它们,轻蔑地把他的对手叫做“一批可怜虫”,越是敢于放手发动侵略战争。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便灭亡了捷克斯洛伐克。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慕尼黑协定》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影响。
5 . 如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
A.三国轴心最终形成
B.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C.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D.德国即将进攻波兰
6 . 以下思维导图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A.帝国主义世界范围的统治秩序
B.世界格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
C.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共同发展
D.世界现代史从繁荣走向了动荡
8 . 看下图,图中①②③④是二战前后德国控制的区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并出兵占领了①
B.1938年英法德意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吞并了②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C.1938年德国吞并了③英法等国强烈谴责了德国
D.德国入侵④同时,苏联建立“东方战线”,西方国家对德国实行“奇怪战争”
2019-03-23更新 | 354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十校联盟2019届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共十九大后被写入联合国决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1)概括材料一描述的理想社会。

材料二我确信,您完全可以不必付诸战争,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您想要的一切主要的东西。我相信,我们能。不管您对布拉格政府的意图是多么不信任,您不应该怀疑英国与法国政府的能力,各项允诺完全地、公正地立即付诸实现。

——节选自英国首相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1938年9月28日)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伯伦认为希特勒“不用等待就会得到”的“东西”是什么?英法两国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分析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材料三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仅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农产品到达中国市场的通关时间就缩短了90%。2014年至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新华网2017年5月14日

材料四美国政客常爱怪罪中国和贸易协议,来解释本国的失业和工资停滞问题。但贸易赤字完全是美国自己造成的,美国入不敷出,拿明天的钱消费今天的东西已经持续几十年了……政客们当然不想批评自己国家选民的不节制和挥霍,找个外国替罪羊要容易的多。

美国贸易逆差趋势图(数据来源:美国人口普查局)

注:美国家庭存款占GDP比重,1970年为13%,2017年为2.6%。(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美联储)

——史蒂芬·罗奇《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依赖》

(3)材料四表明,美国家庭存款与贸易逆差(赤字)之间呈现怎样的关系?材料三、四反映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美两国的表现有何不同?

2018-05-13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2018届天津市河北区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二战前德国的侵略图》,德国占领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①③④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