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10月10日,反法西斯同盟颁布《管制委员会第2号法令:终止并解散纳粹组织》,盟国在德的非纳粹化进程正式开始。较之其他三个占领区,法占区负担的非纳粹化任务相对较轻。法方在德的非纳粹化方针中,撤换普通德国公务员并不在要点之列。法方认为,只有在对个人的这类资质进行长期观察鉴别后,才能做出留用、解职或监禁等处理决定。法占区当局的公务员的非纳粹化遵循着一项独特的方针——“自主清洗”。自1945年10月起,法方率先安排德国人员直接加入非纳粹化进程,但保留决定权。由此可见,法占区的非纳粹化任务的目标既是在“自主清洗”进程中驱逐纳粹反法分子,改变人员结构,维护占领区稳定,也是要借非纳粹化来吸收和保留“可贵”的德国公务员,优化行政结构,促进生产。在“经济赔偿”方针主导下,法占区提供了大量为法国经济输血的产品。以法国最紧缺也最需要专业人员管理的煤电生产为例,至1945年年底法占区29.1万吨煤的总产量中,有10万吨提供给了法国。

——摘编自徐之凯《二战后法占区的德国公务员与非纳粹化》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初期法国在德国法占区对待和整合德国公务员群体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法国在德国法占区对德国公务员群体措施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二战之前,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极端敌视苏联,多次对其进行武装干涉。20世纪20年代以后,这种敌视有所改变,1934年,苏联应邀进入国联,但合作的障碍仍然存在。而罗斯福在安排二战后的蓝图时,不仅承认了苏联的大国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影响,还将苏联看作第一谈判对象,希望在战后与其加强合作。这一转变表明(       
A.美、苏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B.社会主义被西方国家完全接纳
C.二战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D.二战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签字仪式在旧金山举行。美国作为东道主最后一个签字,中国成为第一个签字的国家,然后是苏联、英国和法国,其他国家在此之后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分别签字。由此可见(     
A.雅尔塔体系基本形成
B.美国操纵联合国成为其全球扩张的工具
C.国际政治秩序不平等
D.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
2023-05-14更新 | 32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都根源于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的形成。列强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几个大国试图对全世界进行控制与争夺。他们以为本民族“谋利益”和“传播文明”的名义,对东方众多弱小与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扩张、侵略和掠夺,从而对整个世界进行瓜分,建立起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摘编自徐蓝《资本主义利益争夺和帝国主义国际秩序引发战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新的国际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反法西斯大同盟“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其外在表现,则是美苏之间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1)结合材料一,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并概括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