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态势

历史阶段政治体系核心机制全球治理结构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19181939年)
成员国间引入集体安全机制战胜国对战败国的苛刻处理,亚非拉传统政治模式逐渐解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
19451991年)
权力分配模式引入均势原则避免了直接战争的两极模式,亚非拉建立起独立的主权国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多强体系过渡
1991年至今)
多极权力均势格局较为稳固全球体系成员国独立开展外交事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多极化成为必然

——据姚枝仲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界政治格局演进》整理

(1)根据材料,对20世纪以来全球政治格局演变的阶段特征进行阐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全球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影响及启示。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二战后,欧洲被迫流落异国者表示“除了祖国,愿意到地球上任何地方去”。西欧各国缺少劳动力,1946年至1947年,比利时安排2.2万名被迫流落异国者到矿井工作;法国安排3.8万人从事各种体力劳动;英国也以这种方式接受8.6万人。战后欧洲的人口流动(       
A.缓解了多国的国内矛盾B.有利于人口均匀分布
C.导致各国种族的多样化D.有利于战后西欧合作
2024-04-17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3 . 苏联通过美国的《租借法案》和《美苏互助协议》,先后获得了美国12.5亿美元的技术设备;二战结束前后,也有大量西方的先进工业设备从德国及其从属国运往苏联,以资赔偿。这表明(     
A.苏联致力改变国内工业布局B.苏联把握时机提升国力
C.两大阵营关系出现新的转机D.美苏经济的互补性增强
2024-03-0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熄灭几十年了,但痛定思痛,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并没有停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0周年纪念活动上,各国元首表达了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维斯特普拉特半岛是一个标志,它见证了弱者抗击强者的历程,见证了爱国主义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在1939年波兰军队抵抗纳粹侵略者的同时,苏联军队也入侵了波兰东部。”“我们要牢记谁发动了战争,谁是罪人,谁是刽子手,谁是受害者。”

——波兰总统讲话

材料二   “今天我们向烈士致敬,并分析研究历史问题,希望1939年的悲剧不要重演,第二次世界大战夺走了我们2700万同胞的生命,每个俄罗斯家庭都有损失和痛苦。我们为战争的实力和祖父辈们在战场上建立功勋而骄傲,很不幸的是,众多错误决定导致了历史悲剧,我们应该了解悲剧为何而发生,但是了解之后我们还是应该向前看。”

——俄罗斯总统普京讲话

材料三   “9月1日是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遇难的日子,德国纳粹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应当牢记纳粹给欧洲人民和德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

——德国总理默克尔讲话

(1)材料二中提到“众多错误决定导致了历史悲剧”,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个“错误决定”的例子。
(2)在对待第二次世界大战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共同点,又有何不同看法?
(3)结合材料三,德波两个昔日敌国能够共同出席纪念活动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顾维钧对各国代表说:“我很失望,(巴黎和会)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628日,中国代表团没有出现在签字现场。

——摘编自《我的1919》

材料二   到抗日战争后期,特别是国际社会规划战后世界格局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以大国身份积极参与筹划当时以及战后的重大国际事务。在计划、筹备成立联合国的过程中,中国成为主要的发起国和创始国,这种变化,是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经过长期浴血奋战获得的,是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反抗日本侵略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中,概括顾维钧“失望”“愤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抗日战争后期及规划战后世界格局时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并概括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成立联合国的计划是二战中哪一次国家会议的内容?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3-10-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聚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的确立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就美国而言,建立起由其控制的、有限度的否决权正是它所希望的;对苏联来说,西方国家占绝大多数,一项广泛的否决权是对抗英、美等国的有效武器;而在中小国家看来,各大国是不会接受没有否决权的联合国的。由此可见,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     
A.带有较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B.表明世界各国的战略目标一致
C.是国际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D.促进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形成
2023-09-25更新 | 270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战后不久,约翰•洛克菲勒以及其他参加了日本相关慈善事业的美国基金会的官员们意识到,如果想要美日关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那么美日的关系必须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实际上,几乎所有相关基金会官员都曾经在某种程度上为政府服务过,他们一直在致力于战略性地促进美日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双边对话的基础建设。他们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为日本培养专业性的人才,主要方式是在大学的培训中加强学科领域的研究。接近三分之一的基金会资金,被用于支持日本的科学研究。从深层次讲,促进政界、商界、媒体、学界以及其他社会各部门领导之间的对话,是基金会官员们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其主要的目标就是促进各阶层的沟通,这不仅仅是为了促进美日关系,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福特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负责支持各种组织的活动,例如萨布罗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日本国际交流中心,所有这些都有效地建立了各种人才网络,并促进了日本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交流。

——摘编自[美]詹姆斯甘农《从敌对走向联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美国基金会官员们在日本从事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初期美国基金会官员们在日本活动的影响。
2023-09-2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召开国际会议是解决国际争端,化解矛盾,协调国家利益常见的手段和方式。对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国际会议共同点的描述(     

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对德和约

1921年华盛顿会议签约场景

1945年美苏主导下的雅尔塔会议
A.都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召开B.都为建立新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
C.都为了解决战争带来的危机D.都反映了人类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2023-09-1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创新部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戴高乐:“我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无奈的痛苦,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在那些地方移交我们的权力,卷起我们旗帆,合上这部伟大的历史,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精神上的考验。”伊梅斯(英国最后一位印度殖民地总督的助手):“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以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据戴高乐《希望回忆录》、【英】帕姆·杜德《英国和英帝国危机》等

材料二   表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冷战史”内容比较

教材中国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美国麦格劳—希尔版本《世界历史》
子目与知识点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瓦解超级大国的对抗冷战的对峙压力下的苏联戈尔巴乔夫和改革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北约、德国分裂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东欧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欧共体成立与发展、日本经济“起飞”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军备竞赛、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越南和多米诺理论冷战强化冷战终结

材料三   1915年,詹姆斯·费尔格里夫的《地理与世界霸权》出版,他在图9所示的世界地图中指出,欧亚大陆的中部和北部是“心脏地带”,“海上强国”指的是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日本等;“破碎地带”指的是在“心脏地带”和海上强国间的小国或古老文明的残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高乐和伊梅斯所做出的决定的共同之处,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本教材冷战史内容中“亚非拉国家”呈现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说明其不同意图。
(3)21世纪初期,有中国学者根据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对材料三中地图内容进行了修改。指出该学者可能会怎样修改,并说明理由。(指出一处修改即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510月,意大利不宣而战,发动全面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同年11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甫抵陕北,毛泽东即预言“帝国主义间的矛盾走向大战”。

193777日,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毛泽东认为接下来就是希特勒同各大国打,而且确定无疑。“目前的战争发展到世界大战之间,是不会间断的,人类的战争灾难不可避免。”

19383月,德国侵吞奥地利。同年10月,毛泽东明确地将世界上的国家分为两类:一类是法西斯国家,另一类则是民主国家。他再次预言“世界一定会打更大规模的战争”。

——摘编自王树林《毛泽东预言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据材料,选择毛泽东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条或多条预言,谈谈你的看法,并予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