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文献记载,春秋时期卿大夫婚礼中存在反马之礼,意即女方家在送女时要留马于夫家,男方对女方不满,可以将女方休掉,被休女子则可乘马回娘家;女方得到男方认可,则将马送还女家。该礼反映出当时
A.社会转型的阻力较大B.礼乐秩序受到了冲击
C.儒学伦理观根深蒂固D.婚俗受宗法观念影响
2022-04-01更新 | 39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在论述宗法制的含义时指出,“宗”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氏族传统,“法”代表了周代的现实的政治取向。据此可知,该学者旨在强调宗法制(     )
A.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晚期B.具有浓厚的血缘政治色彩
C.提高周代基层治理的能力D.消除西周诸侯割据的隐患
2022-03-31更新 | 2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精创预测卷全国乙卷
3 . 周代祭祀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宗庙在宗子家”,体现了“重宗”的精神,而“重宗”又体现了“尊祖”,反映在伦理观念上就是“孝”,周天子通过规范“孝”的观念,要求带有血缘关系的宗族内部成员严格遵守这一原则。周天子这一做法
A.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有利于稳定宗族内部的团结
C.实现了西周思想上的统一D.建立起西周森严的等级秩序
2022-03-25更新 | 29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3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4 . 西周宗法制度特别强调血缘亲疏和等级分别,这可以明晰权力继承秩序,稳定政治局面,但也极有可能造成族群成员间的相互疏离,乃至分裂。因此,宗法社会又需要强调一-种“和”的精神来弥缝可能出现的疏离和分裂。这反映出
A.礼乐制度维系宗法社会B.儒家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C.仁政思想维护宗法制度D.宗法制度存在极大弊端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时期政治体制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新型官僚制度的出现。官僚之称,古已有之,官者管也,是指国家职事人员;“同官为察",寮、僚相通,是指同署办事的官吏。在不同历史时期,官僚的形态是不相同的。在春秋以前,官僚位在贵族之下,类似于后世的管家和管事,各守其职,各司其事,一般不参与国家政务。到了战国时代,各国经过以否定宗族政治为主要内容的变法运动,先后完成由宗族国家向封建专制国家的转变。官僚制度形成,它是和传统贵族世官制相对而言的新的政治制度,是指根据个人的能力、学识、才干提拔、任免、使用官吏的制度,宗族血缘关系不再作为官吏升迁进退的依据。官僚成为独立的阶层。

依照国家法令或国君的旨意行使管理国家的职责,国家机器的运转主要通过官僚进行。封建官僚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李学勤主编《春秋史与春秋文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新型官僚制度与之前相比有何变化,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再举出一个能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体制发生变化的例子,并对其内容进行简要的说明。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宋代,谱牒作为一种历史传统出现了重大变革。在编纂谱牒时,苏洵和欧阳修采用了小宗之法,即世系上追溯到始迁祖或者五世祖。而皇家在编纂族谱时,则往往采取大宗之法,即将家族世系一直追溯到血缘始祖或者受姓始祖。欧苏的谱学思想和续谱原则、体例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官方在主导皇家谱牒编纂的同时,也积极鼓励民间族谱的编纂。1205年,宋宁宗颁下诏令,鼓励民间修纂族谱,力保家族绵延不绝。续谱的目的也由选官和婚配转变为尊祖敬宗、和睦族人。此后的朝廷大都鼓励民间私修族谱。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元朝不爱重视中原文化,官方对于谱牒编纂也不热心,但是民间续谱之风依旧盛行。由于时代久远,宋元谱牒已丧失殆尽。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要求民间重视族谱的编纂。自此,民间续谱之风一发不可收拾延续至清。民国时期,各个家族仍然重视族谱的编纂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续谱之风又重新兴盛起来。在续谱时,家族大都继承了过去族谱编修的原则。从内容上来看,尽管族谱的篇幅有所减少,但谱名、谱序、姓名源流等基本内容仍然具备,而且世系表仍然是新修族谱的主体。

——摘编自冯尔康《中国古代的宗族与祠堂》等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谱牒编纂的特征。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来谱牒编纂绵延不断的原因。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民间续谱之风。
7 . 西周有严格的姓氏制度,姓在于“明血缘”、“别婚姻”,实行“同姓不婚”制度;氏在于“标身份”、“别贵贱”,秦统一后,姓氏不再作为贵族身份的标志,一般平民也有自己的姓氏,且姓与氏之间区别逐步消失,合而为一,这一变化表明
A.姓氏制度影响力消失B.贵族与平民社会地位趋向平等
C.姓氏制度逐渐地瓦解D.国家统一影响传统的婚姻观念
8 . 下图所示为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西周毛公鼎,是目前已知的出土铭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铭文内容主要追述了周宣王叔父毛公的功德,还刻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等文字。它反映出当时
A.金文使用范围扩大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青铜工艺达到顶峰D.国家礼制趋于完善
2022-02-1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年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继嗣”是周代重要的子嗣观念,也是周代家庭赋予其子重要的责任。“周文王生百子”被认为是祥瑞之兆,古代有许多“百子图”流传至今,下图为清代冷枚的《百子图》。“百子呈祥”的文化因子

①与宗法观念密切相关②阻碍社会生产力进步③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④有特殊的民族性愿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1-21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周人常用“文”、“淑”、“皇”、“丕显”、“景”、“穆穆翼翼”、“严在上”、“烈”等词汇来描述“有德行,又有威仪,可谓无限完美”的先祖形象。这一做法
A.证明取代殷商的合理B.建构了周人的礼乐制度
C.巩固贵族的世袭统治D.凝聚了宗族的价值认同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