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8 道试题
1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 1/5 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一壮举”是指(        )
A.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
D.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2 . 1960年中科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这一现象(       
A.反映了新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
B.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
C.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3 . 小明的爷爷在20世纪50年代就读于某工业大学,当时他在校学习的课程有电工技术、电机学、电路分析原理、电机测试与控制等,可见学校重在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他说那时我国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约200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该材料说明当时我国的教育
A.遵循旧中国的教育模式
B.重视文理科院校均衡发展
C.培养工业化建设人才
D.实施“211工程”计划
4 . 某《幼儿园暂行规程》规定:当前幼儿园的任务是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同时减轻母亲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活动、生产活动,文化教育活动等。这一规定最可能出现在
A.20世纪50年代前期B.20世纪50年代后期
C.20世纪60年代后期D.20世纪70年代后期
5 . 1935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同时公布《推行简体字办法》,但未能推行;1956年1月,新中国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前者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B.后者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建立
C.二者都迎合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
D.二者都是为了扫除文盲,提升国民素质
6 . 《南方都市报》在“广东高考三十年状元系列报道”中介绍了1978年广东高考状元余乃明。1966年他毕业于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同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高考取消。1968年他下放到东莞桥头插队。插队期间,他仍然坚持学习。1977年恢复高考,他因家庭成分不好而高分落榜。1978年再次参加高考,成为高考状元。但仍然受困于政审问题,所报考学校未敢录取,后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在广东实验中学任教,成为广东教育的骨干力量。从余乃明的个人经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
①“文革”严重破坏了国家教育 事业的发展,使大批青少年失去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②1977年恢复高考为一代人提供了人生转折和发展的机遇
③“文革” 结束后,错误的思想路线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④个人奋斗在成才之路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A.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7 . 1977年12月,全国570万青年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一招生考试,以下情景在当时的考场可能出现的是
A.考场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考场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大红标语
D.特写:语文试卷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8 . 《夫妻识字歌》唱道:“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这段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我国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的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方针属于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
C.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9 . 相关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用极大力气模仿苏联教育制度,特别强调训练实用科目中的自然科学人员;同时改组了基督教会大学和国立大学的文理科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这种教育变革的主要目的是(     
A.与旧中国的教育彻底决裂B.为国家工业建设培养人才
C.实现文理科系统均衡发展D.与苏联联合对抗资本主义
10 . 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其专业。清华大学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这次调整的目的是
A.适应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需要B.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
C.创办与国际接轨的高等院校D.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