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5 道试题
1 . 1950年6月,毛主席函示当时的教育部部长,表示:“各学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学习和开会时间大减,病人应有特别待遇。全国一切学校皆应如此。”这一指示
A.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B.推动了人才培养方针转变
C.凸显了社会制度的优势D.深受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
2 . 以下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按提出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①“以抗日救国为目标……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程度”
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③“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
④“中华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
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④③②①
3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文化落后,政府开办工农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学校,开展了田头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这些俗称“扫盲教育”。关于“扫盲教育”说法正确的是
A.借鉴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教育模式B.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C.培养了一批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D.适应了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
4 . 195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创立了国内第一个考古学专业,招收考古学专业本科生。此后,其他一些高校也相继成立考古专业招收本科生。这些学生毕业后补充到了各地各级文物考古机构。建国初期考古人才的培养
A.标志新中国教育体系的完善B.适应了国家基本建设需要
C.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D.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5 . 1951年1月,新中国将接受外国津贴的20所高校和1600多所中小学全部接收改为公办或改为中国人自办的私立学校,外籍董事和管理人员一律解职或辞退。此举主要是为了
A.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B.维护国家教育的自主权
C.推动教育工作的普及与提高D.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
2022-02-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以武汉的高校为例: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逐渐形成了华中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前身);1958年,武汉大学机械系分出,参与组建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1954年,武汉大学水利学院分出,成立武汉水利学院。这一系列的调整
A.提高了国民的科技素质B.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C.改变了科技落后的面貌D.借鉴了美国教育模式的优点
7 . 下图是1950~1992年我国15~64岁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数示意图。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人民文化水平逐渐提高B.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C.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D.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
2021-12-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是上海电信局制订的改进知识分子工作计划摘录。促成该计划制订的是
A.“向科学进军”的号召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D.“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9 . 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纂、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
A.确立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事业D.有利于国家意志的贯彻执行
10 . 我国学校教育源远流长,是灿烂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侯国君在看准了士阶层的社会政治效益之后,在自家的后院里也开始招贤纳士办学……稷下学宫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各个学派并存……学宫是由养士制度发展转化的教育机构,由于它是官方出资举办的学校,始终保持了养士、用士的政治特色……官办但又始终保持了尊重士人、采取私学的教育管理形式、容纳百家、不加干预的传统。战国二百六十年,齐国几乎始终领导文化潮流。这和稷下学宫是分不开的。

——摘自李冬君《中国私学小史》

材料二   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生之资格而已也,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研究者也,非徒输入欧化,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非徒保存国粹,而必以科学方法,揭国粹之真相……有《月刊》以网罗各方面之学说,庶学者读之,而于专精之余,旁涉种种有关系之学理,庶有以祛其褊狭之意见,而且对于同校之教员及学生,皆有交换知识之机会,而不至于隔阖矣……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

——引自蔡元培1918年《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材料三   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精神。

——引自习近平2020年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办学形式角度指出稷下学宫使“齐国几乎始终领导文化潮流”的原因,用一句话概括稷下学宫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并列举新文化运动时期,在北京创办的有利于增加“交换知识之机会”的三种报刊。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教育观对于学校教育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简述朱熹和毛泽东的教育观。
②受科举制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重学风气。以徽商为例,指出在这种社会风气影响下所形成的传统,并列举两个能体现这一传统的徽派建筑名称。
2021-12-0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