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失、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

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前“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钱穆对待外国制度所持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钱穆观点的合理性。
2 . 中国古代政治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     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四     保甲之法,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为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战阵。……自是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利于推进公平正义、社会进步?
(2)概括材料二孝文帝为了推动北魏社会进步采取哪些措施?分别指出以上两场改革的性质。
(3)依据材料三,说明王安石变法是怎样限制原有特权,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的?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四,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
(5)以上改革结局不同,但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有何启示?
2020-06-0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综合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时,曾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 “残伤民以骏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基本要领,是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的,“君之危若朝露,尚将延年益寿乎?”西汉时,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思之窗

材料二   当时的一位变法追随者写诗颂扬了王安石变法的功绩, “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路禄绝贪饕。”

——北宋·韦襄《钱塘集》卷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评商鞅变法。材料二中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那些措施?
(2)商鞅变法结局是“法存人亡”,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是“法亡人存”,分别简要说明原因。
2020-06-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神宗在了解到市易法施行的情况后,对王安石说)“闻市易买卖极苛细,市人籍籍怨谤,以为官司浸淫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闻榷货(政府专卖场所——编者注)卖冰,致民卖雪都不售;又闻买梳朴即梳朴贵,买芝麻即芝麻贵。”

——摘编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JimPowell等人之所以指责新政延长了萧条,是因其一系列“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比如税收,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众所周知,高收入阶层是私人投资的核心来源,当你收入的四分之三会被政府收走时,整个社会的低投资率也就不难解释了……新政中的劳工保护法案也不是没有争议,有组织的工会权力增强之后,工人工资大大提高——这貌似是件好事,但雇主却通过减少雇佣的方式“用脚投票”,结果失业率居高不下。

——《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材料三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代主要内容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1985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市易法造成政府“买梳朴即梳朴贵,买芝麻即芝麻贵”状况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最初推行市易法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受到指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材料中“新政”受指责的举措有何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并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020-05-2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五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材料 熙宁二年七月,责成六路发运使熟悉各自管轄区的情况,由发运使以五百万贯钱和三百万石米作籴本,根据“从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灵活筹办上供物品。秋,为了通一路之有无,责发残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规定各路常平、广惠仓的粮食或现钱贷给民户,一年贷两次:正月货出的随夏税归还,五月货出的随秋税归还,利率每次二分。熙宁四年,“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出钱,谓之助役钱”。熙宁五年八月,以东、西、南、北四边各千步为一方,丈量全国土地。然后按各户占有的土地的多少及高下、肥瘠情况分等,分别规定税额,并立田契。

——摘编自张扶直《略论王安石的财政思想及其财政改革措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财政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财政改革的影响。
2020-05-1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甘肃省陇南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中外历史重大改革证明,影响其成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人才问题。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因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奏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轻得多。

——苏格拉底


(1)列举在苏格拉底时代,雅典公民用“豆子抓阄的办法”可以担任的公职。简述苏格拉底对“豆子抓阄的办法”的态度及原因。

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

——《商君书·境内》

故曰:强者必刚斗其意,斗则力尽,力尽则备。是故无敌于海内。

——《商君书·立本》


(2)阅读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对于秦国军事人才的奖励制度和目的。

策进士者,若曰邦家之大计何先,治人之要务何急,政教之利害何大,安边之计策何出,使之以时务之所宜言之,不直以章句声病累其心。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取材》


(3)在上则材料中,王安石认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应该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其目的。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4)依据材料,结合史实,指出近代维新变法运动在“开学校”方面的历史贡献。
2020-05-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467~499)是北魏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495年正式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立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改革在背景和目的上有何相同之处。
(2)从内容看两次改革的侧重点各是什么?改革的成效如何?
2020-05-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线上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把学校看成“一道德、造人才”的重要场所,把其组织编修的《三经新义》作为教材,颁于太学。宋神宗熙宁四年太学开始实行三舍法,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 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又规定诸路州、 府学也实行三舍法,有关制度于太学相同,各州、府学向太学输送生员,直到南宋末年。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改革教育制度推行“三舍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作用。
2020-05-09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重庆市高三模拟调研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五)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九百年前,王安石就已经懂得,可以用信贷的方式刺激经济成长,这种采用金融调控的方式管理国家的企图,其深度与广度都不曾在当今世界的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过。

--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公元年大宋实录》

材料二   以今日眼光,王安石新法之失败不难了解。新法之重点,无非加速金融经济,使财政商业化。但是要这种政策通行,民间的金融商业组织也要成熟,私人财产权之不可侵犯,更要有法制的保障,这样才能重重相因……王安石新法用经济最前进的部门做财政的基础,技术上不能与大多数的小自耕农的低层机构融合,所以收效甚微。

--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材料三   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洪流中去探究。

--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 材料一涉及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 材料二中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是由于哪些原因?
(3)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并综合上述材料判断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2020-05-07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0届高三第四次考试历史试题
10 . 社会通过改革不断进步,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王安石关于变法改制的全部构想,可以说都是合乎时势之发展趋向,应乎民众解除患苦的迫切需求的。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

——司马光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王安石推行新法具有怎样的精神?并评述王安石变法的得失。

(2)阅读材料,完成下表。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相同点

依据

时代相同

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性质相同

结果相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节选)


(3)上述材料中,邓小平阐释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哪些内容?结合所学,说明南方谈话发表的重大意义。
2020-05-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