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1855年10月,在厦门的街道上到处粘贴着一份绅商所写的揭帖,揭露了外国殖民者在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之后,雇佣一些心术不正的叛徒,通过各种手段,诱骗老实的人们,然后通过海运把这些受骗人卖到外国进行强迫劳动的事情。揭贴所揭露的内容反映了(       
A.劳务输出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途径之一
B.以华制华是外国殖民者侵略中国的方式
C.官府借告示揭露殖民者给中国带来灾难
D.西方资本主义具有扩张掠夺的本质属性
2024-05-24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五)历史试卷
2 . 1882年欧美各国遣使进驻北京已有多年,朝鲜向清朝提出“变通旧制”的两点请求:一是在两国间建立新的商务关系;二是派使节进驻北京。后经清廷议定,仅批准朝鲜第一个请求,而对派使节驻京予以拒绝,企图延续双方的宗藩关系。这表明清政府(     
A.天朝上国观念动摇B.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C.对外策略务实灵活D.外交转型艰难曲折
2024-05-1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表为清政府1853年~1911年的外债用途分类表,对表格数据分析合理的是(     
单位:两
债务用途债次债额占总额的%
镇压农民起义和革命
赔款或由赔款转化为外债
海防、塞防与抵御外侮
各种实业
行政经费
35
6
23
85
59
16949265.62
793883340
79501078.99
374560965.7
40993647.2
1
61
6
29
3
合计2081305888297100
A.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迅速发展B.清政府财政主权已完全丧失
C.镇压革命是清政府的中心任务D.晚清政府半殖民地特征显著
2024-05-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4 . 清朝《续文献通考》称:“自咸丰、同治以来,各省出人迥非乾隆年间可比。近来岁人之项,转以厘金、洋税为大宗。这种现象表明(     
A.对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B.西方列强经济势力的深入
C.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改善D.中国已完全融入世界市场
2024-03-13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献礼朝贡是中国朝廷的一项礼节,它象征着接纳夷狄来沐受中华文化。居于此传统,咸丰皇帝面对列强提出“公使进京”的要求,宁愿以全免关税的代价来换取列强取消此项要求。这(     
A.反映了咸丰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B.实际上阻断了与西方的交流
C.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D.有效遏制了欧美大国的侵略
2024-01-07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实用性联考(二)历史试题
6 . 恭亲王奕欣在和英法谈判的过程中认识到:只要中国信守条约义务,以善意和开明的态度对待洋人,就能保持和平。据此,他制定了一项新政策:中国应在外交上接纳西方以获得一段时期的和平。此政策(     
A.有利于中国外交的近代化B.认识到西方列强的本质特征
C.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D.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2023-11-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三)历史试题
7 .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在中西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政府覆灭的数十年间,除了1864年、1872—1876年之外,其他时间均处于入超的地位,且入超的数额不断扩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贸易范围的扩大B.经济主权的不断丧失
C.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D.西方资本输出的加强
8 . 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这件事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冯桂芬(18091874),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53年以在籍京官名义奉诏举办团练。1860年太平军攻克苏州时逃至上海,筹划“会防局”,后入李鸿章幕府,留意经世之学,重视研究西学。186110月著成《校郊庐抗议》,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主张“采西学”和“制洋器”,强调“不自强而有事,危道也;不自强而无事,幸也,而不能久聿也。……自强而有事,则我有以待之,别一强而可弭之使无事也。自强而无事,则我不为祸始,即中外生灵之福”。次年,他将该书寄给曾国藩。《校邠庐抗议》最早发表于光绪二年(1876年)则本《显志堂稿》卷十、卷十二,共计22篇。

——摘编自张海鹏总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桂芬个人生平经历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冯桂芬撰写《校邠庐抗议》的原因。
2023-04-1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冯桂芬痛心疾首的说:“互市二十年来,彼酋类多能习我语言文字之人,其尤者能读我经史,于朝章国政、吏治民情,言之历历,而我官员绅士中绝无其人。”冯桂芬这一言论,可以用来佐证(     
A.西方对中国的研究开始于鸦片战争时期
B.坚持闭关自守政策导致国人的思想僵化
C.清朝官绅对西方的历史和现状一无所知
D.先进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
2023-03-23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