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百余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作了深入探索,形成了四重独特的逻辑进路。在行动逻辑方面,实现了由“被动顺从”到“主动引领”的转变;在道路逻辑方面,实现了由“走他人之路”到“为他人提供路径选择”的转换;在使命逻辑方面,实现了由“做好自己”到“胸怀天下”的拓展;在目标逻辑方面,实现了由“一维肇基”到“多维并举”的演进。

——摘编自贺敬垒、马文学《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探索的四重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23更新 | 26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2年,梁启超大声疾呼,“史界革命不起,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     
A.营造戊戌变法的舆论氛围B.培植国民意识和近代国家观念
C.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D.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2002-2007年,全国共有 309 个城市与五大洲119个国家的1057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对外友协举办建交纪念会及各种大型活动358次,开展文化交流项目180多个,举办各类大型演出、展览活动超过 500 场次。这(     
A.拓展了对外交往的空间B.推进了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
C.实现了外交的重大突破D.消除了各国之间的利益分歧
2023-02-15更新 | 453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争取更多的国家和人民认识并了解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外工作,尤其是具有特殊作用的对外文化交流。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首先是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邻近的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即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文化交流随之有了相应的发展。1949年10月,以著名作家法捷耶夫为团长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来华访问。此后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文化代表团和艺术代表团纷纷来中国访问。同时,中国文化艺术团体也走出国门进行访问演出。1958年,中国成立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直属于国务院,形成了对文化集中管理体制。至1958年年底,中国有59个艺术表演团体到49个国家访问演出,中国的京剧、歌舞、杂技艺术、木偶、皮影和民间音乐在国外受到广泛欢迎,中国的许多地方戏剧和少数民族的歌舞,同样在国外获得极高的赏识与评价。

——摘编自张登德《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20 世纪90年代初,江泽民提出“求同求和”与“全面参与”的外交思想。北京申奥和上海申博的成功是中国全面参与国际事务,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重大成果。截至20世纪末,中国已与123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签订文化交流执行计划430个,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与数千个外国和国际文化组织保持着各种形式的联系。文化外交不仅依靠官方渠道。各部门、各地方也参与进来。文化部(今文旅部)与经贸和旅游等部门合作,共同推进文化外交发展。交流的品类日益增多,艺术展览更加注重作品的民族性和艺术水平。1978 年8月,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马杜。马赫塔尔。姆博与邓小平会面。1979年2月,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成立。双方在翻译、出版和版权方面的合作也始于该时期。从1978年下半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双方每年合作项目都超过300个。

——摘编自杨悦《新中国文化外交70年的传承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文化外交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文化外交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文化外交的认识。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结构的调节功能瓦解了,具有新功能的子系统出现了,这是不是一定会有新结构取代旧结构呢?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根据社会结构调节原理,新结构的形成必须使各种具有新功能的子系统实行功能耦合,组成新的互相维系的状态……另外,新结构出现后,要能够壮大到占主导地位的程度才能取代旧结构。

——据金观涛《历史的巨镜》


上述材料是学者在历史研究中对“社会结构替代过程”的分析。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阐释。(要求:结合具体国家,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有源远流长的私人讲学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宋朝建立后,统治者急功近利,只注重科举选拔人才,以满足立国之初对于大批治术人才的需要,而忽视设学培育人才,以致于立国后的80多年间,官学没有得到应有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书院便以新生事物所特有的强大生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清末的教育改革是从改革科举、创办新学堂和鼓励出国留学开始的。政府于1904年制定了一套以日本为模式的学堂行政管理规章,学堂的正规教育分为初、中、高三级,高等学堂毕业后可进入分科大学学习,分科大学的毕业生被授予进士功名,高等学堂的学生被授予举人功名。除了学习政治学和法律外,学堂中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要举行祭孔仪式,儒家经典和雍正的《圣谕广训》仍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人民政府接管了国民党统治下的各级学校,还对这些学校进行了初步改革,废除了国民党“党义”、“公民”等及反动教材,开设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为主的政治课。全国接受外国津贴的20所高等学校,改为公立或中国人自办的私立学校,政府予以补助,外籍董事一律解职。人民政府还进行了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工作,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习和专科学校,逐步创办函授学校和夜大学,并在机构上为大量吸收工农成分学生入高等学校准备条件。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书院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晚清的教育改革。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2年5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总学习委员会,毛泽东负总责。中央总学委成立巡视团明确各巡视员分工,将中央学习组编成十个小组,明确围绕“二十二个文件”展开学习,总学委分组抽阅各系统的学习笔记。由此可知(     
A.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自我革命B.毛泽东思想指导党的建设工作
C.抗日形势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D.党内民主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
2022-10-06更新 | 267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乙卷安徽省2023届高三第一次原创模拟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百年风雨兼程,一代代中国青年为赢得民族独立、促进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简介
恽代英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恽代英在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恽代英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宣传部主任,创办和主编了《中国青年》,它影响和培养了整整一代青年
宋黎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任游行示威队伍总指挥。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第二天,宋黎参加西安各救亡团体紧急会议,商讨筹备举行“西北各界支持张、杨八项抗日主张”大会。在革命道路上,他始终不渝地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胡耀林我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队长。19541月,在北京展览馆的建设工地上,当工程进入到冬季施工最紧张的时候,18名青年团员自发地成立木工青年突击队,创造了以181个工完成原计划478个工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146%。这一出色成绩给工区青年以极大影响,到2月中旬,工区又建立了瓦工、抹灰工、电汽工、水暖工等6支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的出现引起团中央的关注,随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仅全国各地基建工地的青年突击队就有7500个,参加青年13.5万人
李广滨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一名00后学生,张家口市冬奥指挥部志愿者。在202248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他获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李广滨在张家口赛区为外宾提供从机场到住宿酒店的抵离服务,主要工作为信息录入与核查、引导、住宿端核查与送达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选取材料所涉及的任意一个时段,围绕“青年与时代”这一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自拟论题,表述成文,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重视职业教育,统治者集中国家力量,总结推广来自民间的发明创造和职业教育经验。如汉武帝为了推行代田法,命全国郡守派遣所属县令、三老、力田、乡民到京师培训,学成结业后负责教民。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几乎涉及国计民生各个方面,天文历算、冶炼铸造、纺织造器、农医兵器等无所不有。教材也相对完备,如历代的天文志、《算经十书》、著名的农书以及《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医经药典,都由朝廷组织人力编订校刊,诏令颁行,代代承传。从“六艺”之教为发端的官学教育到专科学校的创建与发展,从畴人之学到宦学,从劝课农桑的社会教化到官府作坊艺徒制的建立,从民间的世袭相传到师徒相传,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形式的多样化非其他国家能比。我国古代职业教育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实证性和可操作性,如在医学教育中,自秦汉到宋元一直使用的极富创造性的案例教学比西方早近两千年。

——摘编自徐东、张继华、郭道端《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材料二   12世纪,英国的行会组织开始组织和监督行会内部徒工的职业训练,即学徒制职业教育制度的起源。中世纪行会的劳工组织通常由徒弟、工匠和师傅组成。一个师傅一般只能带一个徒弟,徒弟既是学习者,又是师傅的雇工。15世纪中叶起,行会逐渐崩溃,学徒制也随之进入无序状态。1567年英国采取国家监督学徒制的政策,颁布《工匠徒弟法》,对学徒的年限、资格、数量以及师傅资格等作了统一规定。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促进了济贫性质职业教育的兴起,一种专门为贫苦儿童实施的、带有济贫性质的职业教育,即“产业学校”和“劳作学校”在英国诞生。产业学校是为了减轻济贫区的负担而建立的一种贫苦儿童教育机构,主要开设纺织、裁缝等手工课程;劳作学校是一种慈善教育机构,只招收享受济贫救济父母的314岁儿童,主要开设纺织、编织以及毛织品制作等课程。这种学校一般附设于羊毛工厂,成为工厂的一种劳动部门,儿童则成了工厂的重要劳力。

——摘编自谢勇旗《工业革命前后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古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特征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职业教育的变化并简述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2-06-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2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