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欧洲的“黑死病”

据估计,14世纪的100年中,黑死病在欧洲共夺去了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1/4.面对黑死病的肆虐,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一些城市的市政当局,通过相关法律禁止集会以防瘟疫传播;对丧葬进行规范管理,以杜绝病源扩散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重视对垃圾的处理,人们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黑死病给世界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欧洲乃至世界各国从此非常注意对传染病的防治,国际上通常称其为第一次卫生革命

——《世界:一部历史》


依据图文材料和所学,以“瘟疫与人类发展”的角度进行解读。
2 .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废置无度,则权渎······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则不非;鬼,则不困。势行教严,逆而不违······然后一行其法,禁诛于私家······”

——《韩非子·八经第四十八》

材料二“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故以法治国······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韩非子·有度第六》


(1)依据材料概括韩非子的主张。结合所学分析韩非子提出这种主张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中国法的产生过程表明,它是从氏族社会内部生长起来的,而不是从外部强加社会的一种力量。……由于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长期延续,为宗法制度的推行和宗法思想的流行,提供了丰润而厚实的土壤。宗族—宗法制度与国家制度紧密地揉合在一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基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中国的传统观念并不排斥法。孔子倡导“礼治”,但也讲“齐之以刑”,“宽猛相济”。自从春秋战国以来,历代王朝都公布有“法典”,也曾出现过许多执法严明的官吏。但在人们的意识中,法不过是一种作用有限的工具。

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宗法社会中,商品经济不发达,专制主义统治和人身依附关系长期存在,人们的法权观念极为淡薄,法律关系也比较单纯,民事法律关系很不发达,民事纠纷的调整以道德伦理为尚,强调调解;“重德轻刑,重义轻利”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又一特点。

——摘编自游绍尹《试论中国法的产生规律》


(2)依据上述材料,从法律文化特点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 .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推进。改革开放后,实现了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相继作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形成了区域共同繁荣、全面协调发展的愿景。

材料二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表(1978-2008)单位:%

类别年份197819902008
 
产业结构GDP占比
农业28.227.111.3
工业47.941.348.6
服务业23.931.640.1
城镇人口占比城镇人口17.926.445.7
所有制经济工业
总产值占比
公有制10081.569.3
非公有制018.530.7

(1)依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的角度,进行解读。
2021-02-01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1届高三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4 .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人营造宫室的原因。其解读准确的是
A.文化习俗影响民居的建筑B.民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C.经济发展决定民居的建筑D.村落的兴衰决定民居建筑
5 . 20世纪初英国《泰晤士报》称上海是“模范租界”并提供了下面表格数据: 以下解读表格材料正确的是
1892年            1902年
外国人口4020            7300
清国人口            198000          400000
帝国海关收入       6371532海关两       10814077海关两

A.“模范租界”实际上应是通商口岸B.外国人口增加改变了人口的结构
C.海关税收成为清政府的主要来源D.上海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殖民地
2020-09-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测试历史试题
6 . 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材料一   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谈到“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中国人的饮食开发出不少美味佳肴,可是其中最为丰富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淀粉)纤维质与素食的蛋白质.”

《剑桥古代史》中描述到:雅典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雅典的粮食产量只能满足城邦的消费量,更多的粮食需要用橄榄油、葡萄酒的土特产品与外部交换.”


(1)阅读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和古希腊饮食特点的异同,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   糖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最大,其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四、五百年前,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在欧洲仍牵起不少道德争议.”…“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消费的模式、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这一结论的理解.

材料三   历史上传入中国的瓜果蔬菜有很多,名字上留有明显外来痕迹大致如下.


由来名称举偶今名
胡系列系列大多为两汉至唐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胡瓜、胡桃、胡豆、胡蒜等黄瓜、核桃、蚕豆、大蒜
番系列多为南宋至元明时期由番舶(外国船只)带入番茄、番薯、番椒等西红柿、红薯、海椒
洋系列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洋葱、洋芋、洋白菜等洋葱、土豆、圆白菜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胡系列、番系列、洋系列”传入中国的主要时代背景.以“吸纳与兼容”为主题对上表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9-04-16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9届高三高考一模历史试卷
7 . 社会转型的内涵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到秦统一,希腊从荷马时代到城邦独立自由的终结,我们视为两者的“古典时代”。在这一时代,中国封建王权向专制王权发展,到秦统一中国专制王权更转化为大一统专制皇权。大体上同一年代的希腊,带有军事民主主义色彩的王权向贵族共和过渡,更进一步向民主政体过渡。在历史上大体处于同一年代的文明古国,在政治制度的演变上却显示出如此鲜明的反差,其由安在?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王权的强弱在起点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不同的对外扩张方式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思想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胡钟达《古典时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比较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典时代”中国和希腊政治制度发展的走向,结合所学分析造成希腊与中国政治制度走向差异的原因。

材料二   晚清上海租界出现的新生活


到民国时期……,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貌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服装类型西装、长袍马褂等
交通工具电车、汽车、马车等
住宅风格洋楼、里弄等
通讯方式电话、电报、邮传等
娱乐方式酒吧、声色犬马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社会生活与时代变迁”的角度对材料蕴含的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逻辑清晰。

材料三   英国的霸权与近代化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传统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型也就没有它的世界霸权。……在近代世界,英国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引领时代潮流,并迅速崛起成为欧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的。一个时代潮流,往往表现为一种新制度的出现,谁能够做到制度创新,谁就走到潮流的最前面。制度创新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不断保持活力,能够与时俱进,这二者在英国都得到了体现。

——钱乘旦《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举例说明17——19世纪英国制度创新的表现。并谈谈你对英国“没有传统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型也就没有它的世界霸权”这句话的理解。
2019-04-16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顺义区2019年高考二模试卷历史试题
8 . 19世纪20、30年代,天津发展成为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成为近代北方经济的中心。

天津设厂数量统计表



结合所学,从天津设厂数量变化的角度对表格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5-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二次统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重重苦难,向着民族复兴大步前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图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五四青年节的形成历程简表


(2)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五四青年节形成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完整、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顺义区某学校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设计了三块展板,任选一块展板,填写内容。


2019-03-0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顺义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通商口岸在近代中国占有特殊地位。

材料一 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的奕䜣等人在奏开岳州等四处为商埠的奏折中称:“中国自通商以来,关税逐渐加增,……臣等再四筹维计,添设口岸,藉辟利源。”他们援引“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的“通例”,认为“强邻环伺”之际,“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政府批准同意,并规定自开口岸的管理及司法诉讼权,归中国政府。据统计,自清末到民初,中国历届政府宣布自开的通商口岸达50处左右。

—摘编自《清末民初自开商埠简论》等

材料二 19—20世纪初中国部分通商口岸分布示意图

○依据不平等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简称“条约口岸”)

●中国政府主动开辟的通商口岸(简称“自开口岸”)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变化”为题,解读上述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